小伙伴們都知道,《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是顏真卿兩次拜師草圣張旭所得到的書學真知
那么
,從張旭狂草作品《古詩四帖》中,能得到什么密碼信息呢?我們試探如下:一
、《古詩四帖》筆法特點張旭的書法,初學于他的堂舅陸彥遠
,唐盧攜的《臨池訣》中轉錄了一段張旭的學書自述:“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智永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其子彥遠。彥遠,仆之堂舅,以授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古詩四帖》作為狂草作品
,連綿書寫是其最為明顯的特征,它的起、行、收不是以一個筆畫為單位的,而是以一個書寫節(jié)奏為單位,橫、豎、撇、捺都沒有了完整的起、行、收動作。因此,研究《古詩四帖》這樣的狂草作品的筆畫下面我們就從起
、行、收、轉、折五個方面分別說說《古詩四帖》筆法特點(一)起筆
《古詩四帖》中的起筆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獨立起筆
,這樣的起筆不受前面字和筆畫的影響,自由選定下筆方向、角度和形態(tài)。另一種是順勢起筆,順著前字收筆的筆勢順勢下筆。一是獨立起筆
。在《古詩四帖》中,獨立起筆一般都是一行開始一個字的第一筆起筆,或一行之中一個節(jié)奏結束,另一個節(jié)奏重新開始時的起筆。獨立起筆一般用筆較重,動作清晰莊重,豐富而完整。獨立起筆中還有藏、露之分。二是順勢起筆。順勢起筆是指行進中筆斷意連的起筆
。其筆勢直接連接著前一字或前一筆的收筆。順勢起筆一般用筆較輕,強調銜接得自然完整。但書寫中這是更加體現作者功力的地方此外
(二)行筆
即處于起筆和收筆之間,再除去轉折部位的行筆階段
《古詩四帖》中行筆過程的筆畫有寬窄
一是寬窄變化:筆畫寬窄在古法中是使轉的結果,而不是提按的結果
二是厚薄變化:中鋒
三是流澀變化:速度
四是向背變化:向背乃陰陽,有向背才有平衡
五是曲直變化:曲直變化要自然而有根據
(三)收筆
在行草書的書寫中
一是露鋒收筆:《古詩四帖》中的露鋒收筆十分講究
二是藏鋒收筆:藏鋒收筆多有頓挫和回還動作,且都能做到兼顧點畫形態(tài)
(四)轉筆
書寫中因文字造型變化要改變行進方向,在草書中可采用兩種辦法處理:一是轉筆
(五)折筆
折筆也稱方折
,寫出來是方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二
一是草法精熟:《古詩四帖》中所有文字均為純正的草書
,沒有一個行書。清一色的草書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作品創(chuàng)作的難度,這一點古今草書家很少有人能做到。第二,此帖草法和書寫的熟練程度以及表現上的寫意程度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寫出了純正的與所有今草作品都截然不同的狂草氣息。結字高古,《古詩四帖》中的每一個字,無不合于古人結字之法。二是因勢成形:在《古詩四帖》中,嚴格按照古法造字是張旭結字的基礎,因勢成形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然而
,談到因勢成形,有一點一定要明確,那就是因勢成形所成的“形”必須是美的,必須是字法上合乎規(guī)范的。三
一是自然疏密
二是分區(qū)域
、分段落有不同的風格韻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三是拉近行距
,實現“隔行通氣”。大草作品更強調章法上的整體性,雖然仍以行為書寫單位,但行與行之間沒有聯系的草書作品不能成為優(yōu)秀的作品。如何使行與行之間相互關聯,成為相互作用的整體,這是古今狂草書家都面臨的一個難題。一幅狂草作品,如果說第一行可以隨意寫,第二行就不行了;第二行要觀照著第一行來寫,要努力做到兩行之間既變化又和諧;而第三行不僅要看第二行四是上下錯落,活躍氛圍
4.《古詩四帖》風格特點
“正大氣象”是《古詩四帖》風格上的最大特點
《古詩四帖》雖屬狂草作品
對于書法有著深入實踐經驗的人都知道,堅持風格上的正大氣象
請看《古詩四帖》
【作品原文】
東明九芝蓋
北闕臨丹水
謝靈運王子晉贊
淑質非不麗
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采藥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1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