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寧夏文學中的苦難敘事
◎楊劍敏
很榮幸獲邀參加“中國文學的寧夏現(xiàn)象”研討會
。寧夏我是頭一回來,但寧夏文壇對我來說并不陌生。20世紀80年代,我還是個學生,張賢亮的一系列作品極大地震撼了我的心靈,《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說,稱之為一個時代的文學啟蒙讀物,是一點也不為過的。接下來接到參加研討會的通知后
張賢亮是寧夏文學中成就最高
、影響最大的作家,他在20世紀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大潮中的杰出表現(xiàn)和突出貢獻,奠定了他在中國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寧夏后來的名家如陳繼明、石舒清、郭文斌等,在各種場合談到走上創(chuàng)作道路時,都表示最初的興趣來自張賢亮的影響當然
張賢亮之后,苦難敘事似乎成了寧夏小說的一種傳統(tǒng)
其實張賢亮的寫作并不具有典型的寧夏本土意義
在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寧夏作家中
同樣是從“西海固”走出來的
至于更年輕一輩的寧夏作家
,如我的魯院同學了一容等,對于這片大地上的苦難也有著深沉的書寫。礙于極其有限的閱讀范圍,我無法作更多的議論。以上是我對寧夏文學的一點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各位方家不吝指教楊劍敏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18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深歌”詩集》作品分析
下一篇: 主有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