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甘茂恐秦武王投杼(秦策二)》原文鑒賞《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甘茂恐秦武王投杼(秦策二)》原文鑒賞
秦武王謂甘茂曰①:“寡人欲車通三川②,以窺周室③
,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對曰:“請之魏④,約伐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注釋】 ①秦武王:名蕩
。甘茂,秦國左丞相,楚人。 ②三川:指伊、洛、河三水交匯之地。周室,洛邑王城,在今河南洛陽。 ③窺:窺伺,意謂謀取。 ④之:到。 ⑤輔:佐。 ⑥聽:從。【今譯】 秦武王對甘茂說道:“我打算以戰(zhàn)車打通三川
,伺機(jī)滅掉周室,這樣我即使死了,也會永垂不朽吧!”甘茂答道:“請您讓我去魏國王迎甘茂于息壤①
【注釋】 ①迎:往迎
【今譯】 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到后,秦武王便問他為什么不讓攻打韓國。甘茂回答說:“宜陽是個大縣。上黨、南陽的財力物力一直聚集在那里,說是縣,實(shí)際上等于郡。如今大王離開秦國的數(shù)道險關(guān),行軍千里去攻打韓國,太難了!我曾聽說,張儀兼并了西部巴、蜀的地盤,奪取了北邊西河之外的土地,攻占了南面的上庸,然而大家沒有因?yàn)檫@一點(diǎn)贊楊張儀,而是稱頌先王的賢德。魏文侯任命樂羊?yàn)閷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果攻宜陽
【注釋】 ①在:《新序》作“讒”。爭:通“諍”
【今譯】 果然甘茂攻打宜陽
【集評】 清·儲欣《國策選》:“三層比照
【總案】 本文通過甘茂攻陷宜陽一事
文章巧于剪裁
《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甘茂恐秦武王投杼(秦策二)》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甘茂恐秦武王投杼(秦策二)》原文鑒賞
秦武王謂甘茂曰①:“寡人欲車通三川②
【注釋】 ①秦武王:名蕩
。甘茂,秦國左丞相,楚人。 ②三川:指伊【今譯】 秦武王對甘茂說道:“我打算以戰(zhàn)車打通三川,伺機(jī)滅掉周室
王迎甘茂于息壤①
,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②,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③,名為縣,其實(shí)郡也。今王陪數(shù)險④,行千里而攻之,難矣!臣聞張儀西并巴、蜀之地⑤,北取西河之外⑥,南取上庸⑦,天下不以為多張儀⑧,而賢先王⑨
【注釋】 ①迎:往迎。息壤
,秦邑名。 ②宜陽:地名,今河南宜陽西。 ③上黨:韓地名,今山西長治。南陽,韓地名,今河南南陽。 ④倍:通“背”,離開。 ⑤巴,今川東鄂西一帶【今譯】 秦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果攻宜陽
,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孫衍二人在爭之王①,王將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注釋】 ①在:《新序》作“讒”
。爭:通“諍”。讒諍,以讒言勸諫,即以說甘茂的壞話來勸說。 ②悉:全,盡。【今譯】 果然甘茂攻打宜陽
,五個月還沒打下來。樗里疾、公孫衍在秦武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勸武王停止進(jìn)攻宜陽,武王想接受他們的勸告。武王召回甘茂,把想法告訴他,甘茂回答道:“息壤的盟誓還在那兒哪!”秦武王道:“是有這回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集評】 清·儲欣《國策選》:“三層比照,情事豁然
。”【總案】 本文通過甘茂攻陷宜陽一事
,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君主要想立功建業(yè),必須善于用人;善于用人的關(guān)鍵則是“信”而不“疑”。文章巧于剪裁
,長于布局,詳略得當(dāng)?shù)赝怀隽酥攸c(diǎn)《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蘇子重甘茂于齊王(秦策二)》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蘇子重甘茂于齊王(秦策二)》原文鑒賞
甘茂亡秦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