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呂氏春秋·貴直》原文鑒賞
賢主所貴莫如士
能意見齊宣王②
狐援說齊湣王曰⑥:“殷之鼎陳于周之廷⑦
,其社蓋于周之屏⑧,其干戚之音在人之游⑨。亡國之音不得至于廟,亡國之社不得見于天,亡國之器陳于廷,所以為戒。王必勉之。其無使齊之大呂陳之廷⑩,無使太公之社蓋之屏(11),無使齊音充人之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趙簡子攻衛(wèi)(27),附郭(28)
。自將兵,及戰(zhàn),且遠立,又居于犀蔽屏櫓之下(29)【注釋】 ①枉:邪曲
【今譯】 賢明的君主所尊重的莫過于士人
。之所以尊重士人,是因為他們說話正直。說話正直,邪曲的東西相形之下就顯露出來了。君主的弊病,在于想要聞知邪曲卻又厭惡直言。這就好比堵住水源卻希望得到水,水又從何而至?這就等于輕賤自己想要得到的而尊崇自己所厭惡的,那么自己想要得到的又從何而來?能意見齊宣王
。宣王說:“我聽說你喜好直言,有這樣的事嗎?”能意回答說:“我哪里能做到直言?我聽說喜好直言的士人,家不安在政治混亂的國家,自己不見德行污濁的君主。如今我來見您,家又住在齊國,我哪里能做到直言?”宣王憤怒地說:“真是個粗野的家伙!”打算治他的罪。能意說:“我年輕時喜好直言爭辯,成年以后一直這樣做,您為什么不能聽取鄙野之士的言論,來彰明他們的愛好呢?”宣王于是赦免了他。象能意這樣的人,如果讓他在君主身邊謹慎地議事,一定不會逢迎君主狐援勸齊滑王說:“殷商的九鼎被陳列在周的朝廷上,它的神社被周蓋上廬棚
趙簡子進攻衛(wèi)國,迫近了外城
【集評】 民國·張之純《諸子菁華錄》:“干將出匣
【總案】 這是《貴直論》第一篇
,論述君主要尊重直言敢諫之士,虛心聽取他們的逆耳之言。文章贊揚了狐援、燭過等“直士”的耿介忠貞,同時以齊湣王和趙簡子為例,正反對照,證明君主能否虛心納諫直接關系到功業(yè)的成敗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28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