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游石首繡林山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袁中道:游石首繡林山記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峽來,所遇無非石者
,勢常約結(jié)不舒。至西陵以下,北岸多沙泥,當(dāng)之輒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數(shù)百里,皆不敢與之爭,而至此忽與石遇。水洶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崿崿,力抵其峰,而水與石始若相持而戰(zhàn)。以水戰(zhàn)石予與長石諸公,踄其顛
,望江光皓淼,黃山如展旆,意甚樂之,已而見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磯上,各據(jù)一石而坐。靜聽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細(xì)睇之,或形如鐘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是日同游者
本篇不注重山景的記敘而突出描寫長江水石相搏之狀
文章先寫長江出三峽后的聲勢
在語言上
袁中道《游石首繡林山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袁中道:游石首繡林山記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峽來
予與長石諸公
,踄其顛,望江光皓淼,黃山如展旆,意甚樂之,已而見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磯上,各據(jù)一石而坐。靜聽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細(xì)睇之,或形如鐘鼎,色如云霞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
、曾太史長石、文學(xué)王伯雨、高守中、張翁伯,王天根也。
本篇不注重山景的記敘而突出描寫長江水石相搏之狀,并從中悟出為文的道理
,令人深思。文章先寫長江出三峽后的聲勢,因岸多泥沙
,江流可恣意沖蕩,數(shù)百里之內(nèi),所向披靡,現(xiàn)出水的剽悍性格。然后寫流至石首繡林山的情景。江水因遇到“崿崿”“拳石”的頑強(qiáng)抵抗。水石相持而戰(zhàn),蔚為壯觀:以水戰(zhàn)石,駭浪驚濤,急流涌進(jìn),拍擊作響;以石戰(zhàn)水,陡峭的崖石如雄健的鷙鳥,猙獰可怖,怒不可遏。搏擊之聲或大如雷霆轟鳴在語言上
,作者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搏擊之勢更為鮮明突出《游石首繡林山記》的全文翻譯大江從三峽流出,沿途所遇到的無非就是石頭
以水來戰(zhàn)石
石頭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讓步的樣子
擴(kuò)展資料:
《游石首繡林山記》 是明代袁中道寫的一篇游記
原文:
大江自三峽來,所遇無非石者
而以石戰(zhàn)水
,壁立雄峙,怒獰健鷙,隨其洗磨;簸蕩之來,而浪返濤回,觸而徐邁,如負(fù)如背;千萬年來,極其力之所至,止能損其一毛一甲,而終不能嚙骨理而動齦齶。于是,石常勝而水常不勝,此所以能為一邑砥柱而萬世賴焉者也。予與長石諸公
,步其顛,望江光皓森予嘆曰:“士之值坎稟不平
水注射拳石
,石力抵其鋒。水汗汗田田、滹滹干干,雖使石不能無少讓;然石壁立雄峙、怒獰健鴛,使浪返濤回。觸而徐邁、如負(fù)如北而不致傷骨理而損根本。長年累月的沖刷,石則形如鐘鼎,或色如云霞,或文如篆籀;不但不受其害,反而愈發(fā)其妍,愈增其媚。文末從水石相激相搏而石增妍益媚的事實中悟出“士之值坎稟不平而激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異此哉”的道理
,令人深思。全文構(gòu)思奇幻
,描寫生動,頗具哲理。袁中道(1570—1623)
參考資料:-《游石首繡林山記》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28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