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蘇軾·喜雨亭記》散文名篇鑒賞
亭以雨名
余至扶風(fēng)④之明年
,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⑤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⑥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抃⑦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
,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
,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⑨;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繄⑩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注】
①周公得禾:周公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
蘇軾于嘉祐六年(1061)任鳳翔府簽書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
全文圍繞著“雨”這個(gè)中心
全文共分四段
仔細(xì)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
可以說
第二段是從屢降春雨寫官吏、商賈
這篇文章善于立意
此外
后人評論
吳楚材
、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只就喜、雨、亭三字,分寫,合寫,倒寫,順寫,虛寫,實(shí)寫,即小見大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30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