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陳壽·張魯傳》原文鑒賞
張魯
,字公祺漢末
建安二十年45
【注釋】 1沛國豐:沛國
【今譯】 張魯字公祺
,沛國豐縣人。張魯?shù)淖娓笍埩辏途邮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在鵠鳴山中學(xué)道東漢末年
建安二十年
【集評】 晉·魚豢《典略》:熹平中
,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曜教民湎匿法,角為太平道晉·習(xí)鑿齒《漢晉春秋》:魯欲稱王
,而閻圃諫止之,今封圃為列侯。夫賞罰者,所以懲惡勸善也,茍其可以明軌訓(xùn)于物,無遠(yuǎn)近幽深矣。今閻圃諫魯勿王,而太祖追封之,將來之人孰不思順!塞其本源而未流自止,其此之謂與!若乃不明于此而重?zé)鳡€之功,豐爵厚賞止于死戰(zhàn)之士,則民利于有亂,欲競于殺伐,阻兵仗力,干戈不戢矣。太祖之此封,可謂知賞罰之本,雖湯武居之,無以加也。劉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魯遣五官掾降,弟衛(wèi)橫山筑陽平城以拒
,王師不得進(jìn)。魯走巴中。軍糧盡,太祖將還。西曹椽東郡郭諶曰:“不可。魯已降,留使既未反,衛(wèi)雖不同,偏摧可攻。懸軍深入,以進(jìn)必克,退必不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劉宋·裴松之《三國志·張魯傳》注曰:臣松之以為張魯雖在善心,要為敗而后降
【總案】 《張魯傳》選自《三國志·魏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35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