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詠柳》古詩詞鑒賞作者:張云清崔承樞李耘
【原詩】:碧玉妝成一樹高(1)
,萬條垂下綠絲絳(2)。不知細葉誰裁出
【原詩作者】:賀知章
【導讀入境】:看
【賞析】:這首詠物詩
本詩一開始
“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絳”,“綠絲絳”引出了“誰裁出”
生動形象的比喻,為全詩增添了動人的色彩
【思考題】:1.詩中用“碧玉”來比柳,為何單單用“碧玉”來比柳呢?
2.下面是李商隱寫的一首詠柳詩:“曾逐東風拂舞筵,東游春苑斷腸天
《詠柳》古詩賞析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這兩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飛揚
出自唐朝詩人曾鞏的.《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
解把飛花蒙日月
注解
①倚--仗恃,依靠
②解把--解得
翻譯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
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
賞析
這首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
,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燉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詠柳》詩詞鑒賞《詠柳》詩詞鑒賞1 詠柳
宋代: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解把飛花蒙日月
譯文
雜亂的柳枝條還沒有變黃
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注釋
倚--仗恃
解把--解得,懂得
。飛花--柳絮。賞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
,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未變初黃”
,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詠柳》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江南臘盡
,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永豐坊那畔
譯文翻譯
江南年底
,早梅花開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細腰肢自己有格調風流,于是又是和身體清英很優(yōu)秀。永豐坊那畔
,一整天沒有人,誰看到金絲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還是種子、未飄散的那時,綠葉成陰,沒有一個故事、漸漸的消瘦了。又有誰是東風追逐你而來的呢,就吹散眉間皺紋一點春天。注釋解釋
臘:古代在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
,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調
骨體:骨架軀體
。永樂坊:地名
。在洛陽。盡日:一整天
金絲:比喻柳樹的垂條
斷腸:秋海棠花的別
一成:宋時口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確考
詩文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態(tài)標格和風韻之美
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換頭三句
全章用擬人法寫柳,垂柳是詞中的“主人公”
宋代詞論家彭孫說:“詠物詞極不易下
,要須字字刻畫,字字天然。方為上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詠柳》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無限傷心夕照中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
,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濛濛,才過西風,又過東風。譯文翻譯
殘陽如血
,令人傷情,斜射著無垠的山川。故國覆亡,到處是一派凄涼。如今只剩南明朝廷殘破狹小的宮殿,御苑中的溪流,自西向東流去,日夜不息。就像陳后主荒淫誤國,昨日的陳朝宮殿,今年又變作隋朝的宮庭。不堪回首,往事就像這輕浮的柳絮,剎那成空
。柳絮不知人心,依舊似煙知霧地漫天飆飛。柔軟的柳枝,青翠的柳葉,像細雨蒙蒙,西風剛剛吹過,東風又來侵襲,幾番風雨。注釋解釋
一剪梅:詞牌名
金溝:御溝
陳宮:陳朝宮殿
。隋宮:隋朝宮殿
。隋煬帝曾筑長堤植萬柳。一晌(shǎng):一轉眼
。晌:不多久,讀若“賞”。創(chuàng)作背景
夏完淳以一腔忠貞
,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復國的大潮之中,所寫的詩、文、賦、詞,無不悲歌激烈,血淚淚交融。辭風師承陳子龍。此首《一剪梅》,也同樣是借詠柳來抒發(fā)一腔亡國之痛。詩文賞析
起句“無限傷心夕照中”
,表現(xiàn)了情景難分:默默無言的柳絲下片著重抒情。“往事思量一晌空”:想想那悠悠往事
,片刻之間都化成了片虛空。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整首詞寫得凄迷哀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38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