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遠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惠遠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孟浩然
簡介
惠遠(公元334~416年)
人物小記
有關(guān)惠遠的故事很多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虎溪三笑”的故事:惠遠曾養(yǎng)一只老虎
,守護在寺前的一條小溪畔,故將這條小溪命名為虎溪。每當惠遠送客越過虎溪,這只護守在虎溪畔的老虎就要叫。一天
,惠遠送陶淵明、陸修靜出寺,攜手交談得很投機,不知不覺過了虎溪橋,老虎突然大吼一聲,提醒惠遠和尚已經(jīng)跨過了溪。三人聽后,相視大笑,于是此溪便成了文苑佳話,稱之為“虎溪三笑”。現(xiàn)東林寺的三笑堂內(nèi),寫在惠遠塑像兩旁還有副對聯(lián):虎溪聚三人三笑話
,蓮池開一葉一如來。堂前豎立著一塊“三笑圖”碑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主要思想
惠遠從道安受學(xué)
惠遠把宗極的涅槃與中國傳統(tǒng)的神不滅論聯(lián)結(jié)起來。他把涅槃理解為生絕神冥
,形居神存的境界,即所謂“冥神絕境”。“神”達到一種不可知的超然情景,就是無境可對的“絕境”,也就是涅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佛教出世間的理論和統(tǒng)治階級世間的禮法制度的關(guān)系
,是惠遠面對世俗地主階級對佛教的質(zhì)疑和責難必須回答的問題。他認為佛教與儒學(xué)并行不悖,互相影響,互為補充,表現(xiàn)了儒佛融合的思想傾向。惠遠的思想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在佛教的各種弊病日益暴露、引起社會人士日益強烈責難的情況下,深居廬山,以其“超脫”世俗的形象,以特有的手法,調(diào)和佛教和儒家名教的矛盾李商隱憶住一師此詩中詩人用遠公指代住一大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遠公:本指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惠遠(一作慧遠),是凈土宗的初祖,此處指住一師
《憶住一師》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李商隱曾于開成元年(836)奉母遷居濟源(今河南境內(nèi))
《憶住一師》
無事經(jīng)年別遠公
,帝城鐘曉憶西峰。煙爐銷盡寒燈晦
,童子開門雪滿松。譯文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鐘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
。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jīng),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鑒賞首聯(lián)點明詩題“憶”字
此詩構(gòu)思巧妙
走進惠遠古城惠遠古城,位于新疆伊犁霍城縣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4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