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原文鑒賞《漢魏六朝散文·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原文鑒賞
故太尉橋公2
,誕敷明德3
,泛愛博容4
,國念明訓,士思令謨5
。靈幽體翳
,邈哉晞矣6!吾以幼年逮升堂室7
,特以頑鄙之姿
,為大君子所納8。增榮益觀
,皆由獎助
,猶仲尼稱不如顏淵9,李生之厚嘆賈復10
。士死知已
,懷此無忘。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后11
,路有經由
,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12,車過三步
,腹痛勿怪
。”雖臨時戲笑之言
,非至親篤好13
,胡肯為此辭乎14?匪謂靈忿15,能詒已疾16
,舊懷惟顧17
,念之凄愴18。奉命東征
,屯次鄉(xiāng)里19
,北望貴土
,乃心陵墓。裁致薄奠20
,公其尚饗21!
【注釋】 1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人
,能夠結交比自己地位低下有才能的人
。他敢于打擊豪強貪官,又善于觀察評論人物
,因此出名
。曹操年輕的時候,曾經去拜訪他
,他認為曹操很不平凡
,并預言:“天下將要大亂,安定百姓的重任就在你的肩上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墒遣懿傧砻煜隆_@對曹操早期的政治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和幫助
。因此
,曹操常常為橋玄之了解自己而感動。建安七年
,曹操率領軍隊駐扎在家鄉(xiāng)譙
,派人到睢陽在隆重祭祀橋玄,并親自寫了這篇祭文
。2太尉:掌全國軍事大權
。東漢時和司徒、司空并稱三公
。3誕:大
。敷:傳布。4泛愛:廣泛地對人慈愛
。博容:廣博的胸懷
。5令:美好。謨(mo):謀略
。6靈:靈魂
。幽:指陰間。翳
,埋藏
。邈:遠。晞(xi):露水干
,這兒是指死
。7逮:及
。升堂室:升堂入室,指親近
。8大君子:對橋玄的尊稱
。9仲尼:即孔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墩撜Z·公冶長》孔子對子貢說:“你與顏淵誰更好一些?”子貢答道:“我哪能與顏淵相比呢!”孔子說:“不如啊
,我與你都不如他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10賈復:漢代人
。據《后漢書·賈復傳》:他少而好學,向舞陰(今河南沁陽)李生學習
,李生認為他與一般人不同
,李生對他的學生說:“憑賈君的容貌和志氣而又這樣好學不綴,將來一定是將相之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1殂(cu)逝:死去。12沃酹(lei):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13篤好:忠誠的好友
。14胡:怎么。15匪:同非
。16詒(yi):給與
。17中舊懷:舊友情。惟顧:思念
。18凄愴(chuang):悲傷
。19屯次:軍隊駐扎。鄉(xiāng)里:家鄉(xiāng)
。20裁致:備送
。薄奠:微妙的祭品。21尚饗(xiang):享用祭品
。尚
,還,表示希望
。饗:享用
。

【今譯】 前太尉橋公,廣布恩德
,慈愛寬容
,國家懷念您明智的教訓,士人思念您高明的謀略
。您現(xiàn)在靈魂在陰間
,軀體埋藏
,離開人世已經很久遠了。我在幼年時便得到您的青睞
,以我這愚鈍之資質
,實在有愧于您的獎拔。由于您的稱贊
,使我一時間身價倍增
。就如同孔夫子說自己不如顏淵,李生贊賞賈復所產生的效果一樣
。由此我一直懷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您又曾從容與我約定說:“我死以后
,如果您經過我的墓前
,不用斗酒只雞祭祀我,車過三步叫你肚子痛
,到時不要怪我
。”這雖然是玩笑之言
,但如不是知己的朋友
,怎肯說出這樣的話呢!現(xiàn)在我祭祀您,倒不是怕您顯靈折騰我
,而是想起以前的交情
,情之所致。現(xiàn)在我奉命東征
,駐軍家鄉(xiāng)
,北望您的鄉(xiāng)里,心里記惦著您的墳墓
,現(xiàn)奉上微薄的祭品
,請您享用。
【總案】 一般認為曹操的文章風格質樸
,但觀他的《祀故太尉橋玄文》
,亦不失情致綿綿,情真意切
。短短幾百字
,寫出作者與橋玄的相識、相知與相憶的全部歷程
,以少總多
,言簡意賅。
斗酒只雞是什么意思
?典故呢
?拼 音 dǒu jiǔ zhī jī
同義詞 無
反義詞 無
釋 義 古人祭亡友
,攜雞酒到墓前行禮。后作為追悼亡友的話
釋源:《后漢書·橋玄傳》載曹操祭橋玄文曰:“又承從容約誓之言:‘殂沒之后
,路有經由
,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酪,車過三步
,腹痛勿怪
。’雖臨時戲笑之言
,非至親之篤好
,胡肯為此辭哉?懷舊惟顧,念之凄愴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說解:斗,古代一種酒器
。酒和雞都是古代祭奠死者的祭品
。后以斗酒只雞為悼亡之辭。蘇拭《祭刁景純墓文》:“斗酒只雞
,聊寫我哀
。”
曹操(155—220年)
,字孟德
,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漢末至三國時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位至大將軍
、丞相
,封魏王。曹丕稱帝
,追尊為武帝
。能文善詩,文學上也有突出成就
。在對待酒的問題上
,一面一再主張禁酒,還殺了頌酒的孔融
;一面卻在自己的詩歌中留下頌酒的名句如:“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等
。喜飲酒
,為吏時常說:“恨不移封向酒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睒蛐Z雖是玩笑
,曹操也居然踐約祭典,并留下“斗酒只雞”的典故
,后世常以“斗酒只雞”用于哀祭亡友
。
曹丕原文_翻譯及賞析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
,公元220-226年在位
。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擊退鮮卑,和匈奴
、氐
、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定
。除軍政以外
,曹丕自幼好文學,于詩
、賦
、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
,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
,并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
,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去世后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
,謚為文皇帝,葬于首陽陵
。 曹丕為政舉措
政治
●政治體制
在即位魏王之初
,曹丕便出臺兩項新政:
第一項新政是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改設散騎常侍
,散騎侍郎兩種官職
,定員各四人
,同時又宣布:嚴禁宦人干政、宦人為官
,最高只能充任”諸署令“
,從制度上鏟除宦官干政的根源。為了傳之久遠
,他還依照”國有大事則鏤于金版“的古訓
,命人把上述政令鐫刻在金屬的簡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
第二項新政是采納陳群的意見
,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系
,取得了他們的支持
,為稱帝奠定基礎。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
,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
,但也導致魏國的統(tǒng)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于黃初元年(220年)果斷稱帝
,結束漢朝四百年統(tǒng)治
,開創(chuàng)士族政治之先河。登基之后
,堅持大權獨攬
,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
,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
,機要之權漸移于中書省。定令婦人不得預政
,群臣不得奏事太后
,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削奪藩王權利
,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
,舉動受到嚴格監(jiān)視
,形同囹圄。這個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
,卻留下隱患
,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后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同時
,曹丕整肅朝綱
,于黃初二年(221年)頒布《日食勿劾太尉詔》,以革除無辜歸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次年(222 年)頒發(fā)《禁誹謗詔》和《百官不得干預郡縣詔》
,以改變相互誣告與朝臣頤指的世風。
●消除割據
此外
,曹丕在位時
,還假借征吳之名,平定了青州
、徐州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
,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漢末以來
,青
、徐一帶存在著以臧霸、孫觀等為首的割據勢力
,他們雖歸順曹操
,卻擁有獨立的地盤和兵力,曹操不得不對他們采取羈縻政策
。曹操剛死
,在洛陽的青、徐兵就發(fā)生騷動
,曹丕采取撫而不討的策略,穩(wěn)住了他們
,控制了局面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以孫權不納質子為由
,三路伐吳
,借機剝奪了臧霸的兵權;黃初五年
、六年(224年
、225年),曹丕兩次親自督師伐吳
,均止步于廣陵
,未與吳軍交鋒,卻平息了利城兵變
,徹底解決了青
、徐的隱患。因此后世推測,曹丕親征的真實目的不是伐吳
,而是以此為幌子不聲不響地平定青
、徐割據勢力,充分表現(xiàn)出他作為政治家的小心謹慎又不失堅決果斷的素質
。史學家田余慶評價說:“曹丕在廣陵之役中最終解決了青徐豪霸割據一方的問題
,增進了魏國的穩(wěn)定,鞏固了北方的統(tǒng)一
,可以說是他在位七年中的一件可以稱說而又被人們忽略了的政治大事……廣陵之役解決了青徐問題
,使東方歸于一統(tǒng),魏國國勢更加強大起來”
。
經濟
在經濟方面
,曹丕繼續(xù)發(fā)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
,穩(wěn)定社會秩序
。黃初末,魏國國庫充實
,累積巨萬
,基本解決戰(zhàn)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問題。同時
,采取戰(zhàn)略防守
,恢復生產。除禁令
,輕關稅
,禁止私仇,廣議輕刑
,與民休養(yǎng)
,使北方地區(qū)重現(xiàn)安定繁榮局面。
曹丕提倡節(jié)儉
、薄葬
,下詔禁止厚葬、淫祀
。預作《終制》
。
文化
●重視文教、禮樂
黃初二年(221年)
,下令人口十萬以上的郡國每年察舉孝廉一人
,如有特別優(yōu)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戶口限制
。
黃初三年(222年)
,又頒布《取士勿限年詔》
,以打破年齡界線,提出 無論老幼只要“儒通經術
,吏達文法”都可試用的用 人之法
。
黃初四年(223年),在原來漢室樂舞的基礎上制禮作樂
,朝堂之上宗廟之中演奏起正世樂
、迎靈樂、武頌樂
、昭業(yè)樂
、鳳翔舞、靈應舞
、武頌舞
、大昭舞、大武舞
。
黃初五年(224年)
,封孔子后人孔羨為宗圣侯,享食邑百戶
,重修孔廟
,在各地大興儒學,立太學
,置五經課試之法
,設立春秋谷梁博士。
曹丕的這些舉措
,在短期內使封建正統(tǒng)文化復興
。
軍事
曹丕在位六年,統(tǒng)治期間
,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
,版圖得以擴大。
●與諸胡
曹丕在擔任魏王時
,令蘇則平定武威三種胡、酒泉和張掖的叛亂
; 稱帝之后
,命曹真督軍大破羌胡聯(lián)軍,平定河西
,遣使復通西域
,恢復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tǒng)治,并設定了西域長史府
。
因北狄強盛
,侵擾邊塞,于是曹丕任命田豫為持節(jié)、護烏丸校尉
,牽招
、解俊同為護鮮卑校尉,田豫
、牽招
、梁習等將領在北疆表現(xiàn)出彩,多次擊敗鮮卑
。
●與蜀漢
曹丕在延康元年(220年)命夏侯尚
、徐晃招降蜀漢宜都太守孟達,大破劉備義子劉封
,收復上庸三郡
。
文學成就曹丕是中國三國時代第一位杰出的偉大詩人。其《燕歌行》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
;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綺動人
,現(xiàn)存詩約四十首。
詩歌
曹丕詩歌形式多樣
,而以五
、七言為長
,語言通俗
,具有民歌精神
;手法則委婉細致
,回環(huán)往復
,是描寫男女愛情和游子思婦題材的個中能手
。
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
,據考寫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烏桓期間
,采用樂府體裁
,開創(chuàng)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
,是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堆喔栊小窂摹八紜D”的角度
,反映了東漢末年戰(zhàn)亂流離的現(xiàn)狀,表達出被迫分離的男女內心的怨憤和惆悵
。全詩用詞不加雕琢
,音節(jié)婉約,情致流轉
,被王夫之盛贊“傾情
,傾度,傾色
,傾聲
,古今無兩”
。曹丕的一些為后人稱道的作品都在擔任五官中郎將至魏太子期間所作,他的詩歌細膩清越
,纏綿悱惻
。
學者葉嘉瑩在《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里,列舉鐘嶸《詩品》
、劉勰《文心雕龍》和王夫之《姜齋詩話》對曹丕的評價
。《詩品》將曹丕排在中品
,認為他的詩不及弟弟曹植
,原因是曹丕詩“率皆鄙直如偶語”(“偶語”,即兩個普通人在講話)
,反觀曹植則是“骨氣奇高
,詞采華茂。情兼雅怨
,體被文質
,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段男牡颀垺罚ú怕云┱f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
,舊談抑之
,謂去植千里......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
,與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
,又謂“俗情抑揚,雷同一響
,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
,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世人都同情曹植的處境
,曹丕是兄弟爭位的勝方,人們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
。明末清初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直言:“實則子桓天才駿發(fā),豈子建所能壓倒耶
?”
,可謂為曹丕文學成就“ *** ”的宣言
。葉嘉瑩說
,曹丕是一位“理性詩人”
,有節(jié)制有反省,“以感與韻勝”
。
理論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
,寫于曹丕為魏太子時,文中要點有: ①評價孔融
、陳琳
、王粲、徐干
、阮瑀
、應玚、劉楨的文風和得失
,“建安七子”的說法來源于此
; ②提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
,不可力強而致”
,認為作家的氣質決定作品的風格; ③肯定文學的歷史價值
,“蓋文章
,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稱“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
,反對當時那些寓教訓于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
,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歷史評價 三國
諸葛亮:曹丕篡弒
,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
孫權:及操子丕
,桀逆遺丑,薦作奸回
,偷取天位
,而叡么么,尋丕兇跡
,阻兵盜土
,未伏厥誅。
曹植:祥惟圣賢
,歧嶷幼齡
。研幾六典
,學不過庭;潛心無妄
,抗志清冥
。才秀藻朗,如玉之瑩
。
卞蘭:研精典籍
,留意篇章,覽照幽微
,才不世出
,稟聰睿之絕性,體明達之殊風
,慈孝發(fā)于自然
,仁恕洽于無外。是以武夫懷恩
,文士歸德
。竊見所作典論,及諸賦頌
,逸句爛然
,沈思泉涌,華藻云浮
,聽之忘味
,奉讀無倦。
兩晉南北朝
陳壽:文帝天資文藻
,下筆成章
,博聞強識,才藝兼該
;若加之曠大之度
,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
,克廣德心
,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
劉淵:黃巾海沸于九州
,群閹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
,曹操父子兇逆相尋
。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 送終之制
,務在儉薄
,此則墨子之道, 有可行矣
。
劉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綺
,舊談抑
,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
,詩麗而表逸
;子桓慮詳而力援,故不競于先鳴
。而樂府清越
,《典論》辯要,選用短長
,亦無懵焉
。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
,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
,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
垣榮祖:昔曹操
、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
,此于天下可不負飲矣
!
隋唐五代
《陳思王廟碑》:魏高祖文皇帝,紹即四海
,光澤五都
,負彰魈茫朝宗萬國,允文允武
,庶績咸熙
,正踐升平,時稱寧晏
。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
,光應禪讓,臨朝恭儉
,博覽墳典
,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郝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何粑何牡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雖有幼主,不許皇后臨朝
,所以杜禍亂之萌也
。
劉知幾:文帝臨戎不武,為國好奢
,忍害賢良
,疏忌骨肉。
張說:周文王之為太子也
,崇禮不倦
;魏文帝之在青宮也,好古無怠
,博覽史籍
,激揚令聞,取高前代
,垂名不朽
。
王鍇:文帝八歲能屬文,博覽古今
,貫穿經史
。及居帝位,益尚謙和
。坐不廢書
,手不釋卷。
宋明
陳亮:至于欲使當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未嘗不為之三復也
,于是時吳蜀爭帝,中國庶幾乎息肩矣
,是以在位七年而謚曰文也
。
郝經:丕特負贓胠篋之盜。 *** 丕直取
,自以為可也
,乃從容禪讓,自以為舜
、禹復出
,其自欺也甚矣!且輕薄佻靡
,未除貴驕公子之習
,不矜細行,隳敗禮律,刻薄骨肉
,自戕本根
,亂亡基兆,已在于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酌髦^為土龍芻狗,宜哉
!
張溥:霸朝初創(chuàng)
,力更舊輒,至待山陽公以不死
,禮遇漢老臣楊彪不奪其志,盛德之事
,非孟德可及
。
胡應麟: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
,僅曹氏操
、丕、睿耳
。然白馬名存鐘《品》
,則彪當亦能詩。又任城武力絕人
,倉舒智慧出眾
。阿瞞何徳,挺育多才
?生子如此
,孫仲謀輩詎足道哉
王世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
,無過于漢武帝
、魏文帝者。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漢中平四年(187年)冬
,曹丕生于譙縣
。他自幼天資聰穎,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huán)境
,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
。年少成長的階段,他廣學博覽
,“少誦詩
、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
、諸子百家之言
,靡不畢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睘槿蘸蟮奈膶W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
,教曹丕學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