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灑到身上
,暖暖的很是愜意。這時候的我
鄰居是修木桿秤的
我每天的任務(wù)
師傅戴著老花鏡
師傅的小鉆用到出神入化
我呢
刨木稈
我從儲藏室里抱出一大捆小方木條
一捆,我快吊完了
四個楞角都刨去
,方方的木方就變成圓圓的搟面杖樣子。吊線,再用刨子調(diào)直,在刨成大小頭,秤桿子的雛形就出來了。這刨子
,看似底面是平的,其實,那是外行的眼光。它的底部是有一條不很明顯的斜溝的,下刀印子時,低于四邊鋼底面,斜的溝,行家所謂的運道,刀印子就顯現(xiàn)出來了。木桿子上刨去的是直線
,刨子運行的角度始終是順著運道則是斜的。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很難掌握的。我有好幾次刨子從木桿子上滑脫,把手背的皮磕去,鮮血直流第一遍是刨四楞,第二遍是刨大小頭
大頭直徑一厘米的桿子
,大概要推幾十下甚至上百下,一刀壓著一刀,不許錯開或移位,絲絲相扣,一整圈刨完,最好是一氣呵成,喘氣都得憋著,怕腹部的蠕動影響刨線的均勻。合格的秤桿,第四道程序完成后
,把木桿子虎口里一捻,木桿子像金屬的軸承,溜光潤滑,嗖嗖地旋轉(zhuǎn)著,跟紡車上轉(zhuǎn)動的線穗子相仿。用細(xì)細(xì)的砂紙,一串,可以稱為“秤桿”了 。起初
,師傅總是叫我刨棗木、楠木、榴桉,還有容易變形的杏木的木方。將方木的四棱用圓刨子刮去,再將圓柱刮成大小頭,筆直順溜,再用反刃細(xì)刮,砂紙打磨。秤。幾千年來一直被農(nóng)業(yè)所主宰的神州大地
,它的用途幾乎可以跟西方發(fā)達(dá)國家的電相提并論。沒有它,或者說它的缺席建國前,那些地主
最大的有五百斤的,秤桿子有鐵锨把那么粗
收租
。糶糧食。進(jìn)貨,出貨,哪一樣也離不開秤啊。那些殷實的小戶人家呢
,也有一桿秤,有二百斤的,一百斤的。到了買賣人,生意人
,散戶的普通人,秤就小多了,沒有那么大的家業(yè),自然就沒有那么大排場。不會去集市上買五斤小米,三斤大棗,一斤香油,扛一桿幾十斤重的大秤,恐怕連定盤星都打不起來。對于二十世紀(jì)之前的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中國來說
,秤,在當(dāng)時的社會,是一種權(quán)力和身份的象征藥鋪抓藥的小秤。一星
稱金銀的戥子
農(nóng)村婦女的線秤,一斤為十六兩
使用最最頻繁的是二十斤,三十斤抑或五十斤的木桿秤
這秤桿的用料是有講究的
桿秤
紫檀
,用刨子反刃刮出的細(xì)木絲跟紫金絲一樣,細(xì)細(xì)的、軟軟的紫檀這種昂貴材料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還比較常見
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秤齡
只有內(nèi)行的匠人,才有從心底涌出的這種欣喜和感嘆
試想一下
一襲紫光繚繞的的木桿
靜謐的夜里,伴著蟋蟀的嘶鳴
,愈加透出紫檀的沉默。直到月上西梢,一挽月魂慢慢地
,慢慢地飄過來。紫瑩瑩的檀郎,飛揚的紫衣緩緩攜月魂起舞,似水乳交融,深沉無邊的夜,則變得寂靜而神秘。蕓蕓眾生
一個村,有三兩桿小秤也就不少了
有賣雞的,賣鴨子的
秤這個工具是可以出借的
真等到年關(guān)賣豬賣羊
那個時候紫檀在華東、華北一帶基本絕跡
,大都是用老秤來重新加工,才能一睹“木王”的風(fēng)采,當(dāng)然,這種活是由師傅親自操刀的。師傅先把秤頂端的秤鉤、刀子這些鐵家伙去掉
。他用尖嘴鉗子把插銷拔掉,拿起長柄的小錘“叮口當(dāng) ”兩下卸下前系后系的刀子,然后,用板銼把千斤墜的鉚釘挫掉,用銃子一投,生銹的通天柱就脫掉。雞蛋般粗細(xì),紫瑩瑩
,油膩膩的秤桿子,桎梏了百十年的累贅終于解脫,光溜溜,赤裸裸,真切切的一根“金箍棒”了。師傅把紫檀的秤桿子一順
,首先得吊一眼。這是他老人家的習(xí)慣。就像高手過招
,先給對方抱拳施一禮的簡習(xí)。然后,把那根粗重的桿子一捻好桿子!好桿子
!師傅贊不絕口。我知道,我們遇到真家伙了
。等到師傅把玩得差不多了,他沏上一壺濃濃的茉莉茶,一邊端碗啜茗,眼睛卻一直離不開那根紫色的“木王”。師傅給上乘的紫檀桿子,皆尊稱為“木王”
。一直坐在炕沿上做針線活兒的師娘
,眼光從老花鏡上溢出來,松弛的嘴角綻出淺淺的笑意,流溢出絲絲縷縷的嘲諷。她心里清楚,師傅這個時候
,別說老婆,就是整個世界,都被這紫檀的“木王”占據(jù)了。十四五歲的少年
,被關(guān)在小小的院子里。終日,臥在兩間干打壘的土房里,枯燥單調(diào)地生活,叫人忍無可忍。可是,又不得不忍
。學(xué)不到手藝就得挨餓。出去打工,身體瘦小又不勝任。再說,母親說了,只要學(xué)一門手藝楠木
夏天。
早晨六點以前須趕到秤鋪去
,門未開,就扛起扁擔(dān)去水庫挑水,澆院里的絲瓜。水源在村外
,來回二里地的光景,村里當(dāng)時人畜都吃這里的水。水
,是從灌渠引來的黃河水,進(jìn)時又稠又渾的黃泥漿子,隔一夜則湛清湛清的,一眼望到底,三兩尾小鰱子搖頭擺尾,惹人心動三個月后。
我終于學(xué)會校秤
這個階段
把系好戥盤的木稈秤的前系
拇指與食指立刻將秤砣系捏住
將秤系擄到水平的時候
然后用步弓均開
從木桿的定盤星到砝碼標(biāo)注的終點,用布弓均成十段
當(dāng)光溜溜的稱桿子上
師傅意味深長地告誡我:人如秤
一步一個腳印
多少年過去了,師傅已經(jīng)作古
修秤這個行業(yè)
我早已經(jīng)改弦易轍
我的案頭放置一桿小小的紫檀小秤
不言自明
改行
每逢人生得意
我輕撫紫虛虛的檀木秤桿,醒目的星子
每一個人總是從定盤星開始
,向未來游走,當(dāng)?shù)竭_(dá)了人生的巔峰,其實,一次的衡量行將結(jié)束。未來的歲月里,不知道這樣的游走和衡量還要繼續(xù)多少次?一直自封在定盤星,人生總是波瀾不驚
,但永遠(yuǎn)無法體驗游走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人生在世,好也罷
,壞也罷,窮也罷,富也罷,得意也好,失意也罷不管怎樣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51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