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之行
,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
[注釋] ①傭:通“庸”
,平常。 ②蔬食:同“疏食”
,粗食
。 ③紃 (xún旬):麻繩。 ④屋室:當(dāng)作“局室”
。廬庾:當(dāng)作“廬簾”
。葭:當(dāng)為衍文。尚:同“敝”
,破舊
。⑤和:當(dāng)為“私”字。
【鑒賞】 荀子“正名”,意欲何為?文中這樣寫道:“制名以指實
,上以明貴賤
,下以辨同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蔽覀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實”總是先于“名”而存在的,所以用來指稱“實”的“名”在制定的時候會遇到許多不確定因素
。荀子認為
,“名”應(yīng)當(dāng)具有道德判斷的作用,有一些名總與高貴
、榮耀相關(guān)
,而另一些名則總與低賤、恥辱相連
。他所謂的“明貴賤”
,同時也是對社會等級的一種區(qū)分。荀子雖然注重道德修養(yǎng)
,主張積學(xué)成圣
,也曾經(jīng)說過“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
,不言而信
,不怒而威,窮處而榮
,獨居而樂”(《儒效》)
,但他畢竟無法超越于時代之上,現(xiàn)代社會的民主平等觀念對他而言
,猶如不可企及的天方夜譚
。荀子在《天論》篇中曾經(jīng)指斥墨子“有見于齊,無見于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