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謗譽》文章鑒賞《柳宗元·謗譽①》文章鑒賞
凡人之獲謗譽于人者
,亦各有道②。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③然而君子遭亂世
,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則道必咈于君④,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謗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殺可辱而人猶譽之。小人遭亂世而后得居于上位然則在下而多謗者,豈盡愚而狡也哉
孔子曰:“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
或曰:“然則聞謗譽于上者,反而求之
,可乎?”曰:“是惡可?無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則信之【注】
①謗:毀謗
,指責。譽:稱贊,表揚。②道:道理,原因。③君子:指作者心目中有德的人。本文主要指革新派。小人:在封建社會中,常常誣蔑下層勞動人民為“小人”。這里主要指保守的腐敗分子。④道:政治主張。咈(fú扶):違背。⑤善:美好的德行。下一句中的“不善”,即指惡劣的德行。⑥彰:顯明。這里是暴露的意思。⑦郵:舊時驛站名,由人步行傳遞公文函件。置:騎馬傳遞公文函件。⑧奪:強行改變。⑨遭時:遇到機會。得君:得到君主的信任。⑩及乎:牽涉到,關(guān)系到。{11}盜跖:即跖,傳說中春秋后期的人物,盜是舊時的誣稱唐貞元年間
開篇提出疑問:“凡人之獲謗譽于人者
,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何也?”而后,他以犀利的筆鋒,分析了“謗”和“譽”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即不同階級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導(dǎo)致謗譽基于此
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柳宗元能夠有如此深刻的認識
后人評論
金圣嘆《批才子古文》卷十二:“不過只是‘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二句意
宗元,字子厚
,河?xùn)|人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原文節(jié)選: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
譯文:柳宗元小時候就聰明機警超群出眾
出處:《舊唐書·柳宗元傳》
擴展資料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
,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1
、論說:包括哲學(xué)、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其哲學(xué)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
2、寓言:繼承并發(fā)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zhàn)國策》傳統(tǒng)
推陳出新
,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shù)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xiàn)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shù)。蝜蝂傳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 在我們平凡的學(xué)生生涯里
,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奈l蝂傳_柳宗元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蝜蝂傳
唐代柳宗元
蝜蝂者
,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今世之嗜取者
譯文
蝜蝂是一種善于背東西的小蟲
如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
,見到錢財就不放過,用來增加他們的家產(chǎn)注釋
蝜蝂(fùbǎn):《爾雅》中記載的一種黑色小蟲
輒(zhé):立即,就
卬(áng):同“昂”
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悍浅@Ь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困
澀:不光滑
因:因而
卒:最后
或:有人,有時
去:除去
茍:只要,如果
故:原來
好(hào):喜愛
。上高:爬高。已:停止
。嗜取者:貪得無厭的人
。嗜,貪貨:這里泛指財物
厚:動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ài):通“殆”,松懈
黜(chù)棄:罷官
遷徙:這里指貶斥放逐
以:通“已”
不艾(yì):不停止。艾
滋:更加
前之死亡:以前因貪財而死的人
。戒:吸取教訓(xùn)
。形:形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名人:被命名為人
,意義為被稱作是人。創(chuàng)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
,王叔文集團倡導(dǎo)的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因此而遭貶。永貞元年九月,先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再加貶永州司馬。從此時到元和十年(815年)一月接詔回長安,柳宗元在永州一共生活了十年。這篇文章即創(chuàng)作于貶官永州時期。鑒賞
這是一篇寓言小品
,通過描寫小蟲蝜蝂善負物、喜爬高的特性,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丑惡面目和心態(tài),它的寓意為要懂得知足常樂文章包括兩個部分
此文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這一藝術(shù)形象
。柳宗元的文章善于繪聲繪影,因物肖形,創(chuàng)造了比較完整的、個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動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鮮明生動,又揭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臉,寓意深刻。這篇《蝜蝂傳》就是集中了許多善執(zhí)物、好上高的小蟲的特點,塑造了一個貪婪,愚頑的蝜蝂小蟲形象。蝜蝂是一種由作者幻形出來的小動物。此名雖出現(xiàn)在《爾雅·蟲部》中,而郭璞卻無法對它注釋只注上“未詳”二字。可見,蝜蝂不是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小蟲。柳宗元創(chuàng)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諷刺吏道的黑暗和腐敗。作者對這種小蟲的特征作了非常細致的描繪,其身上具有了貪官典型的特征:一是好物:“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此文的另一個特色是運用了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
,通過描寫蝜蝂貪得無厭,最終因此喪身于這一性格,形象地寫出貪官污吏的貪婪愚蠢以及最后的悲慘命運,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場腐敗的厭惡以及批判。聯(lián)系作者的政治歷程來看,這篇文章同時應(yīng)包含著作者自己在政治斗爭中所取得的教訓(xùn)。這篇文章,行文簡約精妙
,說理師法自然,結(jié)構(gòu)細密,邏輯嚴謹,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53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