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雨白樸》鑒賞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主要寫唐明皇荒淫致亂,由歡到悲的變化過程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在民間早有流傳。白居易的《長恨歌》把李楊故事作為愛情題材來處理,頌楊李楊愛情的真摯專一和生死不渝
。白樸的《梧桐雨》,則是從政治的角度來處理李楊故事的,對他們的關(guān)系及其后果進(jìn)行了揭露和諷刺《梧桐雨》把李楊故事作為政治題材來處理,首先表現(xiàn)在折次的安排上
《梧桐雨》作者把李楊故事作為政治題材來處理
,還表現(xiàn)在對待李隆基態(tài)度上。作者對李隆基不是同情、肯定,更沒有頌揚,而是貶責(zé)。在楔子里,作者借唐玄宗之口說道: “昨壽邸楊妃,絕類嫦娥,已命為女道士,既而取入宮中,策為貴妃” 。在第一折,貴妃也自我介紹說: “開元二十二年蒙恩選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八年八月十五日,乃主上圣節(jié),妾身朝賀,圣上見妾貌類嫦娥,令高力士傳旨度為女道士,住內(nèi)太真宮,賜號太真。天寶四年,冊封為貴妃” 。壽王是唐玄宗的十六子。把兒子的妃子先封為道士,使之與兒子脫離關(guān)系唐玄宗出于對楊貴妃的寵幸,把楊貴妃的哥哥加為丞相
,把楊貴妃的三個姊妹封為夫人,“一門榮顯極矣”。他一心想著貴妃,“朝綱倦整” ,“痛飲昭陽,爛醉華清”,“夜同寢,晝同行,恰似鸞鳳和鳴” 。一個傾國傾城的太真妃,使得他這個做皇帝的神魂顛倒,忘乎所以。七月七日貴妃向天乞巧,也被他視作難得的美行,立即賜貴妃金釵一對,鈿盒一枚,所謂“七寶金釵盟厚意,百花鈿盒表深情” 。他悠閑自得,與貴妃亭下閑步,“消遣此時此夜景”。貴妃怕自己年久色衰,要同玄宗“私約” ,“以堅終始” ,玄宗毫不理會她對安祿山的淫亂關(guān)系,也沒有想到她是兒子的老婆,欣然與她海誓山盟,表示: “在天啊做鴛鴦常比并,在地啊做連理枝生”,“你道誰為顯證,有今夜度天河相見女牛星” 。他“人在曹營心在漢” ,對國事敷衍應(yīng)付玄宗玩得高興
,準(zhǔn)備“醉醺醺直吃到夜靜更闌” 時,左丞相李林甫驚慌失措,前來報告,言說安祿山造反軍馬殺將來了。作為封建帝王,與嬪妃作樂古已有之,不足為怪。怪的是唐玄宗在反軍逼臨的情況下,麻木不仁,反而責(zé)怪報急的李林甫大驚小怪: “你慌做甚么?” “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氣急謊張) 冒突天顏! ” 李林甫在這大難臨頭之際,也顧不得君臣尊卑如果說叛軍初起
不給太子傳國寶,玄宗皇帝難保傾國罪名;給了太子傳國寶
唐玄宗本來想犧牲楊國忠以息眾怒
《梧桐雨》的作者就是這樣
,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荒淫廢政導(dǎo)致國家動亂,國家動亂招致個人悲劇的全過程,把唐玄宗塑造成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形象。雖然作者對他的個人結(jié)局有所同情,但主要的還是認(rèn)為他自食其果唐玄宗不但荒淫廢政,而且目不識人
。失機邊將安祿山按律當(dāng)斬,他卻對安祿山一見鐘情,稱贊“一員好將官也” 。他又輕信安祿山自詡“胡腹有赤心” 的順口亂謅,不僅免其死罪,而且立即封為白衣將領(lǐng)。楊貴妃對安祿山心起邪念,親密反常,他不但沒有察覺,反而加安祿山為平章政事。百官竭力勸阻,他才不得不加安祿山為漁陽節(jié)度使,并叮嚀安祿山:“早立軍功,不次升擢” 。如果說留安祿山在朝中做官是“引狼入室” ,那么派安祿山領(lǐng)兵守邊就是“放虎歸山”了。安祿山造反、國家動亂,主要根源即在于此。而唐玄宗的姑息重用番將又是其與寵幸楊貴妃,密不可分的。所以這就不僅是局部性的用人錯誤,而是帶全局性的昏庸腐敗的表現(xiàn)。唐玄宗最后的孤凄悲傷完全是自食苦果。《梧桐雨》把楊貴妃是作為禍水之源來寫的。作者寫她先為壽王妃
,后為貴妃,并不是要喚起觀眾對她這個被封建帝王玩弄的女性的同情,而是要給她臉上涂一層不光彩 (白居易有“可憐光彩生門戶”之句) 的黑影。她乞留會做胡旋舞的安祿山在身邊解悶,又收安祿山為義子《梧桐雨》中對安祿山的描寫
,不乏進(jìn)步的民族精神;對楊氏兄妹的結(jié)局描寫反映人民希望懲除奸惡的正義要求,這些都是應(yīng)該背定的。在藝術(shù)性方面
,此劇曲詞優(yōu)美,為人稱道。如第四折寫唐玄宗賊平還國,太子做了皇帝,玄宗養(yǎng)老退居西宮,每日只是思念妃子,教畫工畫了一軸真容供養(yǎng),每日相對,越增煩惱,“這半年來白發(fā)添多少?怎打疊 (收拾起) 愁容貌” ,“玉叉兒將畫軸高挑” ,“目覷了傷懷抱”玄宗越看越添傷感,身子也困了
他邊行邊嘆,“不如回去來”
在這一折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54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