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歸晉知罃
楚歸晉知罃
《左傳·成公三年》
【題解】
公元前597年,晉國和楚國發(fā)生戰(zhàn)爭
【原文】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
,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26],故楚人許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27]。執(zhí)事不以釁鼓[28],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shí)不才,又誰敢怨【注釋】
[26]中軍:古代軍事編制
[27]俘馘(guó):俘虜
[28]釁鼓:古代的一種祭禮,用牲畜的血來涂抹鐘鼓
,這里是殺掉的意思。【譯文】
晉人計劃將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的遺體歸還給楚國,以此要求換回知罃
。當(dāng)時荀首已經(jīng)升任晉國中軍副帥,所以楚人答應(yīng)了晉國的要求。楚王在送知罃回國的時候,問他說:“您怨恨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交戰(zhàn),下臣沒有才能,不能擔(dān)當(dāng)重任,所以做了俘虜。您的兵將沒有殺掉我,并且讓我回晉國去接受誅戮,這是您的恩惠啊。下臣實(shí)在沒有才能,又敢怨恨誰呢?”【原文】
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
,而求紓其民[29],各懲其忿,以相宥也[30],兩釋累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注釋】
[29]紓:寬舒
[30]宥:原諒
【譯文】
楚王說:“既然這樣
【原文】
王曰:“雖然
,必告不榖。”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于晉[31],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注釋】
[31]累臣:被俘虜?shù)娜耍@里是知罃?shù)闹t稱
[32]次及于事:事
【譯文】
楚王說:“即使是這樣
【評析】
本文記述了知罃被俘幾年,因?yàn)闀x
知罃作為一個俘虜
面對第一問
知罃?shù)臋C(jī)智答語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63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