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君子篇譯注君子
天子無妻①
[注釋] ①妻:有“齊”的意思
,但天子至高無上,不能有人與他齊等,故天子之妻稱“后”,不稱“妻”,所以說“天子無妻”圣王在上
[注釋] ①本句當為“莫敢犯上之大禁”
。②人:當為衍文,下同。③“《書》曰”句:引文見《尚書·康誥》,但文義與今本《尚書》不盡相同。故刑當罪則威
,不當罪悔;爵當賢則貴,不當賢則賤。古者刑不過罪,爵不踰德①,故殺其父而臣其子,殺其兄而臣其弟。刑罰不怒罪②,爵賞不踰德,分然各以其誠通。是以為善者勸,為不善者沮③,刑罰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注釋] ①踰:過。②怒:超過
。③沮(jǔ舉):阻止。④兆:數(shù)量單位,十億為一兆。⑤當:通“嘗”,曾經(jīng)。⑥“《詩》曰”句:見《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冢論法圣王
[注釋] ①動:當為衍文
【鑒賞】 在封建社會的等級體系中,荀子把君主的地位提升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尊貴和圣治相伴
其實
,不管是提倡尊君,還是推崇賢能,荀子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創(chuàng)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上能政通人和,下可各得其所,俯瞰仰瞻,一樣井然有序。荀子·君子篇譯注 君子
天子無妻①
,告人無匹也②。四海之內(nèi)無客禮,告無適也③。足能行,待相者然后進④;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詔⑤。不視而見,不聽而聰,不言而信[注釋] ①妻:有“齊”的意思
,但天子至高無上,不能有人與他齊等,故天子之妻稱“后”,不稱“妻”,所以說“天子無妻”。②告:言。③適:往。言天子以天下為家,沒有外出做客的情況,故“無適”。④相者:贊禮的人。⑤官人:傳達命令的官員。⑥愈:通“愉”,愉快。⑦“《詩》曰”句:見《詩經(jīng)·小雅·北山》。率,循。濱,涯。圣王在上
,分義行乎下,則士大夫無 *** 之行,百吏官人無怠慢之事,眾庶百姓無奸怪之俗,無盜賊之罪,莫敢犯大上之禁①,天下曉然皆知夫盜竊之人不可以為富也②,皆知夫賊害之人不可以為壽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為安也。由其道,則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注釋] ①本句當為“莫敢犯上之大禁”。②人:當為衍文
,下同。③“《書》曰”句:引文見《尚書·康誥》,但文義與今本《尚書》不盡相同。
故刑當罪則威
,不當罪悔;爵當賢則貴,不當賢則賤。古者刑不過罪,爵不逾德①,故殺其父而臣其子,殺其兄而臣其弟。刑罰不怒罪②,爵賞不逾德,分然各以其誠通。是以為善者勸,為不善者沮③,刑罰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傳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④。”此之謂也。亂世則不然:刑罰怒罪,爵賞逾德,以族論罪[注釋] ①逾:過
論法圣王,則知所貴矣;以義制事
[注釋] ①動:當為衍文
【鑒賞】在封建社會的等級體系中
尊貴和圣治相伴
,高位與責任共生,在悉心維護天子權(quán)威的同時,荀子并不忘諄諄引導(dǎo)天子尊崇先王之道,“尚賢使能,等貴賤,分親疏,序長幼”,做好一個天子的分內(nèi)之事。在這里荀子將任賢特別提出,通過對比齊桓公能重用管仲故使民富兵強、吳王夫差不愿聽從伍子胥的意見遂致國破身亡的歷史之后,得出“故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古今一也”的結(jié)論,既有鐵證,也有論述,將賢人的重要性談得再清晰不過。與孟子說“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孫丑上》),只從用賢的有利之處來對君主作出規(guī)勸不同,荀子論及此,字里行間還隱隱透出些許警告的意味:如若不用賢,結(jié)局就是亡國,自古至今其實
荀子·君道篇譯注 君道
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
,無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失先后之施,不能應(yīng)事之變,足以亂矣。不知法之義而正法之數(shù)者,雖博,臨事必亂。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勢。急得其人,則身佚而國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勢,則身勞而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