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dà)林(lín)寺(sì)桃花(táohuā)
白居易(bái jū yì)
(rén jiān)(sì yuè)(fāng fēi)(jìn),(shān)(sì)(táo huā)(shǐ)(shèng kāi)
大林寺桃花的原文及譯文: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大林寺桃花古詩的意思翻譯是: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
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不知:豈料
,想不到。轉(zhuǎn):反。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這首七絕是一首紀游詩,是說初夏時節(jié)詩人來到大林寺
,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開的桃花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
作者簡介:
白居易官至翰林學士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
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
《大林寺桃花》古詩解釋意思如下: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
拓展知識
原文: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
山寺:指大林寺
此詩作于公元817年(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時任江州司馬
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
既而周覽屋壁
唐貞元年間進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書省校書郎
,再官至左拾遺,可謂春風得意。誰知幾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諫不諱,冒犯了權(quán)貴,受朝廷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身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曾面對琵琶女產(chǎn)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慨。這種滄桑的感慨
,也自然地融入了這首小詩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紀游詩,蒙上了逆旅滄桑的隱喻色彩。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67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下一篇:
林緒雍《牽掛》散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