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簡卷三
通簡卷三
【原文】
世本無事,庸人自擾
【譯文】
世上本來沒什么煩惱的事情
曹參治國
【原文】
曹參被召
【譯文】
漢朝時
【夢龍評】
不是覆短,適以見長
。【原文】
吏廨鄰相國園
。群吏日歡呼飲酒,聲達于外【譯文】
丞相曹參的衙門和相府的后花園相鄰,衙門中的官吏們整天在那里飲酒作樂
【夢龍評】
極繪太平之景
,陰消近習(xí)之讒。【解評】
曹參沉湎于酒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其“清靜無為”的主張
,讓老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曹參的蕭規(guī)曹隨以酒治國,達到了老子所說的最高境界:“太上,下知有之”。曹參用無為的方式處世,推行不言的教化,實際上是要人們遵循規(guī)律,客觀地去做事,讓社會在和諧中發(fā)展。諸葛亮不設(shè)漢吏
【原文】
丞相既平南中
,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諫曰:“公天威所加,南人率服。然夷情叵測,今日服,明日復(fù)叛。宜乘其來降,立漢官分統(tǒng)其眾,使歸約束,漸染政教。十年之內(nèi),辮首可化為編氓,此上計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譯文】
諸葛孔明平定南中之后
,就任用了當(dāng)?shù)氐囊慌最I(lǐng)為官吏。有人進諫說:“丞相威震四方,蠻夷都已臣服。然而蠻夷人難以預(yù)測,今天順服,明天再叛變,反復(fù)無常。應(yīng)該乘他們歸降之際,設(shè)立漢人官吏來治理這些蠻人,才能使他們歸順,逐漸聽從漢人的政令教化。十年之內(nèi),蠻夷人就可以成為蜀國良民,這才是上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酌髡f:“如果設(shè)立漢人官吏【夢龍評】
《晉史》
【解評】
凡事最難的是辦得妥當(dāng),只有辦得妥當(dāng)
高拱論平叛之略
【原文】
隆慶中
【譯文】
明穆宗隆慶年間,貴州土官安國亨、安智互相起兵仇殺
,當(dāng)?shù)匮矒嵋耘涯娴淖锩鄨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于是朝廷出兵征伐,沒有抓獲,眼看就要造成大禍。新巡撫阮文中上任前,去拜見丞相高拱。高拱說:“安國亨本來是被奸臣挑撥,殺害了安信,致使安信的母親窮困不堪,安信的哥哥安智懷恨在心起兵報仇。他們之間互相攻訐,出口都是仇恨的話,很難判斷誰是誰非。但巡撫偏向安信、安智,所以國亨疑慮恐懼,不服拘捕,于是巡撫以叛逆的罪名奏報朝廷。所謂叛逆,是指敢于侵犯朝廷,如今夷狄自相仇殺,和朝廷有什么關(guān)系?縱然不服拘捕【夢龍評】
國家于土司
【解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提醒我們要記住過去的教訓(xùn)
朱博應(yīng)事之快
【原文】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博為左馮翊
【譯文】
漢朝人朱博本來是武官
,不熟悉法律條文,后來擔(dān)任冀州刺史朱博任左馮詡時,有個長陵縣的大族尚方禁
,年輕時曾和別人的妻子通奸,被砍傷的痕跡還留在臉上。功曹受賂,就讓尚方禁擔(dān)任守尉。朱博知道以后,就以其他事召見他,見他臉上果然有疤痕。朱博屏退左右的人問尚方禁:“這是怎么弄傷的?”尚方禁心知自己的事情無法隱瞞,就叩頭認(rèn)罪。朱博笑著說:“大丈夫難免有時會發(fā)生這樣的錯誤。現(xiàn)在馮翊想為你洗清這個恥辱,你能為我效力嗎?”尚方禁又高興又害怕,回答說:“一定盡死力報效大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解評】
迅速的應(yīng)變能力是指面對意外事件時
,能夠迅速做出反應(yīng),果斷采取正確、適當(dāng)?shù)拇胧┖头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郭子儀精于黃老之術(shù)
【原文】
汾陽王宅在親仁里
【譯文】
汾陽王的府第在親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