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
,惟待見青天
。
蘇颋 【雜曲歌辭·桃花行】 桃花灼灼有光輝
,無數(shù)成蹊點更飛。為見芳林含笑待
,遂同溫樹不言歸
。
張志和 【雜歌謠辭·漁父歌】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
。
杜審言 【戲贈趙使君美人】 紅粉青娥映楚云
,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
,謾學他家作使君
。
劉憲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
。此時御蹕來游處
,愿奉年年祓禊觴。
蘇颋 【侍宴桃花園詠桃花應制】 桃花灼灼有光輝
,無數(shù)成蹊點更飛
。為見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
。
張說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 暮春三月日重三
,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
,仙舟搖衍鏡中酣
。
張旭 【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 先賢盛說桃花源
,塵忝何堪武陵郡
。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
常建 【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
,永和三日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門前溪水流
。
常建 【戲題湖上】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里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
,不知何者吞吾鉤
。
劉長卿 【時平后春日思歸】 一尉何曾及布衣,時平卻憶臥柴扉
。故園柳色催南客
,春水桃花待北歸。
李白 【贈汪倫(白游涇縣桃花潭
,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
李白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 【東魯門泛舟二首】 水作青龍盤石堤
,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
張謂 【贈趙使君美人】 紅粉青蛾映楚云
,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
,漫學他家作使君
。
岑參 【春興戲題贈李侯】 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
。長安二月眼看盡
,寄報春風早為催。
岑參 【醉戲竇子美人】 朱唇一點桃花殷
,宿妝嬌羞偏髻鬟
。細看只似陽臺女,醉著莫許歸巫山
。
杜甫 【絕句漫興九首】 腸斷春江欲盡頭
,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
,輕薄桃花逐水流
。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賈至 【春思二首】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長。
獨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輶車駱馬往從誰
,夢浦蘭臺日更遲。欲識桃花最多處
,前程問取武陵兒
。
秦系 【山中贈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數(shù)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鳥豈知貧
。如今非是秦時世
,更隱桃花亦笑人。
顧況 【尋桃花嶺潘三姑臺】 桃花嶺上覺天低
,人上青山馬隔溪
。行到三姑學仙處,還如劉阮二郎迷
。
顧況 【崦里桃花】 崦里桃花逢女冠
,林間杏葉落仙壇。老人方授上清箓
,夜聽步虛山月寒
。
顧況 【桃花曲】 魏帝宮人舞鳳樓,隋家天子泛龍舟
。君王夜醉春眠晏
,不覺桃花逐水流。
戴叔倫 【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
戴叔倫 【蘄州行營作】 蘄水城西向北看
,桃花落盡柳花殘。朱旗半卷山川小
,白馬連嘶草樹寒
。
楊憑 【千葉桃花】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晚駐年華
。若教避俗秦人見
,知向河源舊侶夸。
王建 【兩頭纖纖】 兩頭纖纖青玉玦
,半白半黑頭上發(fā)
。逼逼仆仆春冰裂,磊磊落落桃花結
。
王建 【宮詞一百首】 樹頭樹底覓殘紅
,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
劉商 【題黃陂夫人祠】 蒼山云雨逐明神
,唯有香名萬歲春。東風三月黃陂水
,只見桃花不見人
。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桃花流出武陵洞,夢想仙家云樹春
。今看水入洞中去
,卻是桃花源里人。
張志和 【漁父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
溫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醫(yī)藥內容的,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或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

贊美桃花美麗的詩句
贊美桃花美麗的詩句如下:
1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拼拮o《題都城南莊》
譯文:今日再來此地,那麗人已不知所蹤
,只有桃花依舊
,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
2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拼拙右住洞罅炙绿一ā?/p>
譯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
,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
3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未K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
,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4、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
,江岸桃花盛開
,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5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拼畎住渡街袉柎稹?/p>
譯文: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
,此處別有天地
,真如仙境一般。
6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唐代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譯文: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
,究竟是愛深紅還是更愛淺紅呢
?
7、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唐代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譯文: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
,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
。
8、況是青春日將暮
,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代李賀《將進酒》
譯文:何況春光漸老日將暮
,桃花如雨
,飄落滿地紅。
9
、山上層層桃李花
,云間煙火是人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拼鷦⒂礤a《竹枝詞九首·其九》
譯文:山上開放的桃花
、梨花層層疊疊、布滿山野,遙望山頂
,在花木掩映之中
,升起了裊裊的炊煙,那一定是村民聚居之處
。
贊美桃花的古詩有哪些呢?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五) 唐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微風
。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一)、自由隱逸之花
。李白的《山中問答》抒發(fā)詩人高蹈塵外
,醉心山林的隱逸情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皢栍嗪我鈼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一
、二兩句“問”而“不答”
,“笑”含懸念,“閑”顯心性
,盡見詩人遠離塵俗
,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懷。第三句特寫桃花流水
、睿然遠逝的景色
,渲染一種天然寧靜、淡泊幽深的氛圍
。桃花流水
,自自然然,清明亮麗
,不汲汲于榮
,不寂寂于逝
,令人聯(lián)想到寵辱不驚,淡泊處世的隱士風采
。末句對比議論
,滿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
,一脈流水
,一山青翠,一心清閑
,別有天地而自得其樂
。這份目無雜色,耳無雜音
,心無雜念的舒適愜意
,哪里是滾滾紅塵、碌碌人間所能相比的呢
?全詩借“桃花流水”展示詩人瀟灑出塵之心和歸隱山林之志
。李白的另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土不遇》則謳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無蹤的隱逸風采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
。”友人生活在一個山青水才
、林茂竹修的地方
,可以目接飛泉,耳聞鐘聲
;可以與麋鹿為伴
,與青松為友;可以浪跡山林
,心游道院
。后面六句環(huán)境兼活動的描寫凸顯友人淡泊高潔的志趣和逍遙自在的風采。一
、二兩句展現(xiàn)詩人緣溪而行
,穿山進林的景象
。泉水淙淙,犬吠隱隱
;桃花帶露
,濃艷耀目。好一派宜人景致
,令人聯(lián)想到友人居住此中
,如世外桃源,似人間天堂
,超塵拔俗而自由自在
。桃花,為環(huán)境添色
,為人格增輝
。張旭的《桃花溪》表達詩人心儀虛無飄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審美情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半[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起筆畫遠景,引人入勝:深山野谷
,云煙繚繞
;山溪之上,長橋橫跨
,忽隱忽現(xiàn)
,似有似無,似飄浮而動
,如臨空而飛
。意境幽深神秘,朦朦朧朧
。發(fā)問繪近景
,涉“目”成趣:水中巖石,如島如嶼(石磯)
;清溪之上
,桃花飄流,源源不盡
,綿綿不絕
,如紅霞映水,似赤袖拂風
。詩意美妙空靈
,恍恍惚惚
。天真有趣的一“問”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飄渺幻想
,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見
,直寫桃花而桃花傳情。詩歌寫得象桃花源一樣撲朔迷離
,令人神往
,張旭是高手!(二)
、悲愁苦恨之花
。杜甫的《南征》抒發(fā)詩人老邁多病,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按喊短一ㄋ品珬鳂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偷生長避地
,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痹姼韬竺媪涫惚椋蓄嵟媪麟x
、遠適南國的羈旅悲愁,有年老體衷
、疾病纏身的無可奈何
,有仕途坎坷、壯志未酬的憤憤不平
,還有百年歌苦
、知音乏絕的沉痛喟嘆。前面兩句描樂景
。春水方生
,桃花夾岸,錦浪浮天
;云帆一片
,征途千里,極目四眺
,楓樹成林
。好一派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
!如此歡快明朗的色調,如此生意盎然的景色
,如此光艷燦爛的桃花
,反襯出詩人光景無多,前途渺茫的憂郁愁苦
。桃花亮人眼目卻傷人魂魄
。王建《宮詞一百首》(其一)以花喻人,揭示宮女的悲苦命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皹漕^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
,錯教人恨五更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二句以凄清畫面見長。高墻大院之內
,一個暮春的早晨
,宮女在桃樹下徘徊,看看“樹頭”
,花朵越來越少
;瞧瞧“樹底”,“殘紅”越來越多
。春風陣陣
,桃花飄零,滿地狼籍
,“慘”不忍睹
。這種傷春惜花的描寫隱含著宮女對自身年華逝去、命薄桃花的嗟傷
。三
、四兩句以議論取勝。桃花凋謝
,可以結出豐碩的果實來
,自然自在,不怨風
,不怪雨
,可是,宮女的命運卻遠遠沒有桃花結子那般幸運
、自由
,滯留深宮
,青春不在,幸福無緣
,只有老大徒悲的苦嘆
。縱觀全詩
,不管是寫宮女惜花恨風
,還是寫宮女羨花妒花,跌宕轉換的詩情深深地暗示出宮女凄慘悲苦的命運
,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剝奪宮女幸福
,扼殺宮女青春的罪惡。賈至的《春思二首》(其一)抒寫流人之愁和逐客之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萆嗲嗔S,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辟Z至在唐肅宗時期曾因事被貶為岳州司馬
,這首詩大概就是他在貶謫期間所寫的。三
、四兩句說愁言恨
,上句怨東風無情,不為遣愁
,以見詩愁重難遣
;下句怪春日惹恨,把恨拉長
,足見詩人度日如年
。一、二兩句描柳繪花
。上句說春草叢生,柳絲飄拂
,以顯盎然生機
;下句說桃李爭春,芳香四溢
,可見明媚春光
。這兩句寫良辰美景反襯詩人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三)
、愛戀惆悵之花
。崔護《題都城南莊》寫詩人尋春遇艷的驚喜和重尋不遇的惆悵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而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毕纫浴疤抑藏玻谱破淙A”來比喻城南女子
,言其艷若桃花
,光彩照人,可見詩人目注神馳
、意亂情迷之態(tài)和女子溫婉可人
、脈脈含情之姿。兩句詩文一幅畫
,人面桃花相映紅
。再說重尋不遇的失落和遺憾,還是春光爛漫
、百花吐艷的季節(jié)
,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
,然而
,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去往何處,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臨風盛開
,笑對詩人
。詩人想起了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那番凝眸含笑
、脈脈含情的風流
,而今,桃花依舊
,人面杳然
,除了惆悵和失落,涌上詩人心頭的還能有什么呢
?全詩愛恨喜憂全由一樹桃花映照而出
。劉禹錫的《竹枝詞九首》(其二)借桃花易謝痛斥男子的薄情負心,表達女主人公的憂患愁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吧教壹t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t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姼杩坍嬃艘粋€熱戀中的農(nóng)家少女的形象
,巒愛給她帶來了幸福,也帶來了憂愁
。一
、二句言喜。山上
,漫山遍野
,桃花盛開,紅紅火火
,春意盎然
;山下,一江春水
,拍山流過
,潺潺流淌,情意綿綿
。兩句詩文烘托出農(nóng)家女子陶醉在愛河中的幸福和甜蜜
。三、四句說愁
,托物起興
,觸景生情。艷艷桃花
,火紅燦爛
,但歷時不久,易衰易謝
,正如男子見異思遷
,用情不專的愛心;汩汩春江
,清清亮亮
,源源不斷,愈流愈長
,正如女子排遣不盡
,揮之不去的憂愁。數(shù)對方變心變情
,可恨可氣;想自己愁憂滿腹,無可奈何
。全詩寫花開花謝
,抒愛恨歡愁。(四)
、生意盎然之花
。戴叔倫《蘭溪棹歌》畫蘭溪山水之美,抒漁家歡快之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皼鲈氯缑紥炝鵀常街猩缴R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鯉魚來上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笔拙涿鑼懺聮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光瀉蘭溪,細絳弄影
,溪月相映的情景
。次句寫月下山水,皓月當空
,銀輝四瀉
,溪平如鏡,倒影清明
。兩句詩文把蘭溪山水寫得朦朧飄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