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芝《小屋》抒情散文鑒賞作者:李佩芝
【原文】: 我有一間小屋。
高高的
十二平方米
我喜歡把窗上的玻璃擦得亮亮的
不愛串門,卻也在小屋門口
,和豪爽、純樸、好心腸的大娘大嬸們扯閑天兒。他們偶而來。總驚嘆:“好多的書喲!”哦
,我不是個好主婦。房子里亂的很。到處丟著書:床頭上、桌子上,當然還有書架上……別的東西,也放得沒規(guī)矩,別人大概很看不上眼,我卻自個兒愜意呢。墻上沒貼畫,我不大愛
。我掛了一張大大的中國地圖,兒子愛踩在小凳上,用小手指在上面劃來劃去,問東問西于是
也許,這小屋真算不得是個家
,只能說是個小窩吧!對于這小小的、十二平方米的享有權(quán),我如醉如癡!這是我的世界,我的樂園,我的港灣……我是滿足的。生活不富足
,也時時有煩憂。可當孩子睡下,我和丈夫各捧著書本,湊到燈下時,那相對一笑,足以消除一切的苦惱。在這小小的屋里,我的心,總是靜靜的,甜甜的,一種合諧與詩意,是我和愛人的創(chuàng)作呢。記得蜜月里
,我們擠在婆婆騰出的一個套間里,原本對家沒有什么概念的我,心中很覺得苦澀了。雖然,婆婆絕沒有抱怨過,我卻自覺得不安生,覺得慚愧。為了結(jié)婚,把一家人都擠到別處去了,連灶房里也睡進了人,為此,心中很不是滋味。好在兩年之后,丈夫在單位上
,跑來跑去,說了許多的好話,敘了許多的難處的確,在小屋里
,我感到了異樣的幸福、歡樂、自由!雖然是簡易房,沒有灶房,沒有陽臺,沒有水管,沒有衛(wèi)生間,又不隔音,緊臨著煤場與紡織廠,常常飄來煤屑與棉絮,但這些,我全不在乎!我在母親那兒,住慣了綠萌遮掩的小院
,靜靜的一間小書房,豐富了我的青春,我深深地眷戀過;在學校里,我住慣了窗明幾凈的宿舍,雖說是上下的架子床,門外卻是廣闊的天地——圖書館這兒是擁擠的
“四人幫”肆虐那些年
我的世界是狹小的,也是廣袤的
真的
那時,盡管白天胡亂地混過去了
也有人感嘆過小屋的狹小
哦,有時翻開劉禹錫的《陋室銘》
啊,我總愛這么想:如不是有這間可愛的小屋
如今
還是那張大地圖。還是那樣的散亂
小屋的白天
,照例是靜寂的,一把鐵鎖守了門。清晨,黃昏,夜晚當然,電視機沒買
我常常微笑著環(huán)視小屋,心中有說不出的醉意!記得一個老同學
我這小屋里
,就是個喧鬧的世界,我把我過去的老熟人都請來了呢,有“人到中年”的陸文婷,有“受戒”的小和尚,有“飄”來的極有魅力的女人,有癡心愛“木木”的蓋拉新……有人說
,我們這些人,是時代浪費了的一代人,我不承認。沉淪之事,怪不得別人,是自己的心不夠堅毅。不是么?我小小的陋室
,也為我展開了一個廣闊無垠、絢爛多姿的世界啊!啊
,我摯愛的小屋!外面有蒼蒼的林木
,藍藍的天空,青青的芳草,燦爛的陽光;小屋里,有萬千的氣象啊
,我摯愛的小屋!墻
,灰白色。屋頂,六塊倒扣的水泥槽。地面,粗糙的可以。這一切,我愛。油米柴鹽,盆盆罐罐
。我愛。擁擠。狹小
。繁忙。我都愛。我的小屋是有靈魂的
。它給我以啟示、力量和信心。在生活的波濤上,小屋,猶如我前進的小舟,春風浩蕩,我要升起風帆,向蔚藍色的大海駛?cè)ツ亍?/p>【作者簡介】: 李佩芝(1946—— ),女
,河北人。1970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文學家》雜志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陜西省分會會員。作品有小說《中午》、《雨夜,在小鎮(zhèn)上》等多篇以及大量散文、詩歌。【鑒賞】: 人們都在追逐著寬敞的住房
,而在《小屋》這篇散文中,作者卻獨愛那間粗陋的小屋,因為作品緊緊圍繞小屋
急需抒情散文10篇孤獨的歲月在一座孤獨的小房中,躺著孤獨的歲月
本單元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針對這類散文我們應(yīng)該如何解讀?如何賞析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