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

    張居正《游衡岳記(節(jié)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大道家園 2023-07-18 13:47:08

    張居正《游衡岳記(節(jié)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張居正:游衡岳記(節(jié)選)

    張居正

    十月甲午,從山麓抵岳廟,三十里,石徑委蛇盤曲

    ,夾以虬松老桂
    ,含煙梟露
    ,郁郁蔥蔥
    ,已不類人世矣
    。余與應城義河李子先至
    ,禮神畢
    ,坐開云堂。湘潭會沙王子
    、漢陽甑山張子
    ,乃從他間道亦至,同宿
    。是夜恍然有導余升寥廓之宇者
    ,躡虹梯,憑剛飚
    。黃金白玉
    ,幻出宮闕,芝草瑯玕
    ,璨然盈把
    。殆心有所憶,觸境生念云爾

    乙未晨

    ,從廟側右轉而上。仄徑縹緲
    ,石磴垂接
    ,懸崖巨壑,不敢旁瞬
    。十步九折
    ,氣填胸臆。蓋攀云捫天
    ,若斯之難也
    。午乃至半山亭。亭去岳廟十五里
    ,五峰背擁
    ,云海蕩漾
    ,亦勝景也
    。飯僧舍,少憩,復十五里
    ,乃至祝融
    。初行山間,望芙蓉
    、煙霞
    、石廩、天柱諸峰
    ,皆摩宵插云
    ,森如列戟,爭奇競秀
    ,莫肯相下
    。而祝融乃藏諸峰間,才露頂如髻
    。及登峰首
    ,則諸峰顧在屐底,若揖若退
    ,若頫若拱
    ,瀟湘蒸江,一縷環(huán)帶
    。因憶李白“五峰晴雪
    ,飛花洞庭”之句,蓋實景也
    。旁睨蒼梧九疑
    ,俯瞰江漢,纮埏六合
    ,舉眥皆盡
    。下視連戀別巘,悉如培塿蟻垤
    ,不足復入目中矣
    。同游者五人,咸勒石紀名焉
    。暮宿觀音巖
    。巖去峰頂可一里許,夜視天垣諸宿
    ,大者或如杯盂
    ,不類平時所見也。

    晨登上封觀

    ,海日初出
    ,金光爍爍
    ,若丹鼎之方開。少焉
    ,紅輪涌于海底;火珠躍于洪爐
    ,旋磨旋瑩,蒼茫云海之間
    ,徘徊一刻許
    ,乃掣浮埃而上。噫吁嘻!奇哉偉與!山僧謂此日澄霽
    ,實數(shù)月以來所無
    。往有好事者,候至旬月
    ,竟不得見去
    。而余輩以杪秋山清氣肅,乃得快睹
    ,蓋亦有天幸云
    。然心悚神懾,不能久留
    。遂下兜率;抵南臺
    ,循黃庭觀,登魏夫人升天石
    ,西行四十里
    ,得方廣寺。

    方廣在蓮花峰下

    ,四山重裹如瓣
    ,而寺居其中。是多響泉
    ,聲徹數(shù)里
    ,大如轟雷,細如鳴弦
    。幽草珍卉
    ,夾徑窈窕,錦石斑駁
    ,照爛丹青
    。蓋衡山之勝,高稱祝融
    ,奇言方廣
    。然磵道險絕,巖壑幽邃
    ,人罕至焉
    。暮謁晦庵
    、南軒二賢祠,宿嘉會堂
    。夜雨,曉起云靄窈冥
    ,前峰咫尺莫辨
    ,徑道亦絕,了不知下方消息
    ,自謂不復似世中人矣
    。止三日,李子拉余
    ,沖云而下
    。行數(shù)里所,倏見青云霽日
    ,豁然中開
    。向山下人,乃云:“比日殊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蹦宋蛳蛘撸彷呎崎g耳
    。又從廟側東轉十余里
    ,得朱陵洞,云是朱陵大帝之所居
    。瀑泉灑落
    ,水簾數(shù)疊,掛于云際
    。垂如貫珠
    ,霏如削玉,飛花散雪
    ,縈灑衣襟
    。巖畔有沖退石,大可徑文
    。列坐其次
    ,解纓濯足,酌酒浩歌
    。當此之時
    ,意愜心融,居然有舞雩沂水之樂
    ,誠不知簪祓塵鞅之足為累也
    。是日
    ,石棠李子亦自長沙至,會于岳廟
    ,同返

    自甲午迄辛丑八日,往來諸峰間

    ,足窮于攀登
    ,神罷于應接,然猶未盡其梗概
    ,聊以識大都云
    。張子曰:昔向平欲俟婚嫁已畢,當遍游五岳
    。嗟乎!人生幾許時
    ,得了此塵事,惟當乘間自求適耳
    。余用不肖之軀
    ,弱冠登仕不可謂不通顯。然自惟涉世酷非所宜
    ,每值山水會心處
    ,輒忘返焉,蓋其性然也
    。夫物唯自適其性
    ,乃可永年。要欲及今齒壯力健
    ,即不能與汗漫期于九垓
    。亦當遍游寰中諸名勝,游目騁懷
    ,以極平生之愿
    。今茲發(fā)軔衡岳,遂以告于山靈

    在山水中融鑄入人格

    ,這幾乎是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游記文學一個共通的特質。衡山高大雄偉
    ,蒼入紫冥
    ,號稱天下南岳。以斯山而入張居正筆底
    ,我們正好看到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是如何去感受、描繪他眼中的名山大川的

    從整體上看

    ,作者是以自己的游蹤為線索來結構文章的
    ,開首平空起筆,借禹舜發(fā)端
    ,先為衡岳罩上一重歷史的光環(huán)
    。隨即以“張子曰”接入正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坝嗟呛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得天下之大觀焉”一句,既是張氏茲游的總觀感
    ,又朗然先為全文總提
    。從山腳到岳廟
    ,較為平緩
    ,筆觸主要落在屈曲的石徑和兩旁的古樹上,一面真實地畫出衡山秋林愈翠的景致
    ,一面自然地托出“已不類人世”的主觀感覺
    ,為下文先作前呼。張氏的出奇之筆
    ,是在這里插寫了當天晚上作的一個夢
    。夢中“升寥廓之宇”的情景,既映襯渲染了山的瑰麗高奇
    ,又生動地透露出初上衡岳的激動和興奮
    。而寫岳廟上至半山亭一段,則“仄徑縹緲
    ,石磴垂接”
    ,盡狀山道之峭絕;“不敢旁瞬”、“氣填胸臆
    ,”極寫登援之險難
    ,以此來間接體現(xiàn)衡岳的高崎奇?zhèn)ィ乙馕渡铋L地發(fā)出了“攀云捫天
    ,若斯之難”的感嘆
    。半山亭前仰望,可見“五峰背擁
    ,”而周圍已是“云海蕩漾
    ,”恰是半山絕妙景致。之后
    ,作者轉換焦點
    ,開始集中筆墨,表現(xiàn)衡岳七十二峰的主峰——祝融峰
    。其寫祝融之高
    ,乃是在移步換形法中運用對比手法
    ,與徐霞客之寫黃山天都、蓮花筆法
    ,如出一轍
    。“若揖若退
    ,若頫若拱”
    ,又真實地畫出了“七十二峰朝祝融”的態(tài)勢。以下自“瀟湘蒸(分別為三條水名)江”直至“不足復入目中矣”
    ,一氣如下
    ,筆勢之意,雄邁恢宏——一上絕頂
    ,萬里江山形勢
    ,便盡收眼底。先前艱難地“攀云捫天”時那些看上去“摩宵插云”的“連巒別巚”
    ,頓時都成了鷹睛龍目中的土丘!這篇文章寫作的時間
    ,正是嚴嵩專權,明代政治極端黑暗的時期
    。張居正本人也因受排擠而辭官漫游
    。但此時的他不但沒有消沉,反而能在山水的描寫中表現(xiàn)了一種征服的崇高美
    。透過山水
    ,張氏這種淋漓揮灑描繪所體現(xiàn)的,正是一種政治家特有的胸懷和氣概
    。此處所引李白《送陳郎將歸衡岳》中的詩句:“回飆吹散五峰雪
    ,往往飛花落洞庭,”以及下面的夜晚“星大如杯”的描寫
    ,除了突出祝融之高的客觀效果外
    ,還起到了強化“不類人世”的主觀感覺作用。而后隨即接寫峰頂上封觀看日出使人“心悚神慴”的壯麗景象
    ,令人有好景疊來
    ,心神搖蕩,應接不暇之妙
    。在全文中這是寫得最出色的文字;且也是公認的描寫日出景色的上品
    。它用一連串色彩濃艷、極富動態(tài)的比喻
    ,生動而準確地勾畫了瞬息萬變
    ,眩人眼目的日出全景。其中“火珠躍于烘爐”一喻,尤為傳神

    下山一段筆墨

    ,可謂深得詳略之法。從祝融孤頂?shù)椒綇V寺
    ,其間不少名勝
    ,作者連用“下”、“抵”
    、“循”
    、“登”數(shù)個動詞帶過。最后方始拈出一“得”字
    ,停在方廣寺上
    。如果說,向時的絕頂遠眺
    ,海上日出
    ,讓我們體會到衡岳雄偉瑰奇的陽剛之美,那么
    ,“奇言方廣”
    ,恰好來了個補充
    ,帶讀者去領略其陰柔的一面:幽奇雅秀
    。前后一張一弛,深得虛實相生之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鞍松剿乃茉循h(huán)繞
    ,如蓮瓣擁出
    ,而寺居其下”方廣寺的地形特點,造成了它幽秀奇麗的景色
    ,而張氏也就從小處著筆
    ,通過泉聲交鳴,花草錦石這一系列景物
    ,來勾畫這種特色
    。而后的夜雨曉霧,沖云下山
    ,乃是直接照應上山時那種“攀云捫天”
    ,不類人世的感覺,共同印證衡岳之高
    。末寫水簾洞飛瀑
    ,既是游蹤所至,遂也使筆下的衡岳山水交美,始為該備
    。而且由沖退石上解纓濯足的任情之樂自然引起暫脫塵網的由衷喜悅
    ,生發(fā)出一段適性于山水的議論,并勃然而興
    ,面對著衡山之靈
    ,發(fā)下了“遍游寰中名勝”的宏愿。于茲戛然而結
    ,行筆極為自然
    ,使人有豹尾之感。

    翻譯 游衡岳記.(明)張居正 (請給出譯文就可以了,謝謝)游衡岳記[1]
    [明] 張居正
    譯文:
    乙未早晨

    ,從廟旁右邊轉上山
    ,小徑很窄,在云霧間縹縹緲緲
    。石級陡得幾乎象是垂直的
    ,兩邊懸崖深谷,人不敢往旁看
    。路途曲繞
    ,十步九折,戰(zhàn)戰(zhàn)兢兢
    ,原來攀云捫天是這么艱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形鐣r分才到半山亭
    。半山亭離岳廟十五里
    ,有五座山峰相擁,蕩漾在云海之中
    ,也是一處勝境
    。在僧舍吃了飯,稍微休息了下
    ,又走十五里
    ,到了祝融。起先在山間行走
    ,望見芙蓉
    、煙霞、石廩
    、天柱等山峰
    ,都是直入云霄,好象是排列的森森刀戟一般
    ,爭相表現(xiàn)出奇絕秀麗
    。而祝融峰隱于眾峰之間,只是露出發(fā)髻般的峰頂。到登上祝融峰頂
    ,才發(fā)現(xiàn)其余眾峰都在腳下
    ,有的象在作揖,有的象在退卻
    ,有的象在低頭
    ,有的象在拱手,蒸騰的瀟江湘江
    ,象一縷碧帶環(huán)繞
    。于是想起李白的“五峰晴雪,飛花洞庭”的詩句
    ,真是描述的此間實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驹诜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向旁看蒼梧九疑山
    ,低頭看江漢,大千世界
    ,都在眼中
    。再看下面那些連綿山巒,都仿佛土狗蟲蟻一般
    ,再入不了眼中了
    。這回跟我一同游覽的有五個,都在石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作記載
    。黃昏時在觀音巖歇宿
    。觀音巖離峰頂大約一里許
    ,晚上看天垣各星座
    ,大的有如杯盂一般,都不象平時見到的那個樣子

    《山海經》[2]
    ,衡山在《中山之經》[3],而不列為岳
    ,豈禹初奠山川望秩[4]
    ,猶未逮與?《舜典》[5]:“南巡狩,至于南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苯駷t湘、蒼梧[6]
    ,故多舜跡
    ,殆治定功成[7],乃修禋祀與?張子曰[8]:余登衡岳,蓋得天下之大觀焉[9]

    十月甲午
    ,從山麓抵岳廟[10],三十里
    ,石徑委蛇盤曲[11]
    ,夾以虬松老桂[12]。含煙裊露
    ,郁郁蔥蔥
    ,已不類人世矣[13]。余與應城義河李子先至
    ,禮神畢[14]
    ,坐開云堂[15],湘潭會沙王子
    、漢陽甑山張子
    ,乃從他間道亦至[16]。同宿
    。是夜恍然若有導余升寥廓之宇者[17]
    ,躡虹梯[18],憑剛飆[19]
    ,黃金白玉幻出宮闕[20]
    ,芝草瑯玕[20],璨然盈把[22]
    ,殆心有所憶
    ,觸境生念云爾[23]。
    乙未晨
    ,從廟側右轉而上
    ,仄徑縹緲[24],石磴垂接[25]
    ,懸崖巨壑
    ,不敢旁瞬[26]。十步九折
    ,氣填胸臆
    ,蓋攀云捫天[27],若斯之難也[28]
    。午乃至半山亭
    ,亭去岳廟十五里,五峰背擁[29]
    ,云海蕩漾[30]
    ,亦勝境也
    。飯僧舍[31],少憩
    ,復十五里
    ,乃至祝融[32]。初行山間
    ,望芙蓉
    、煙霞,石廩
    、天柱諸峰
    ,皆摩霄插云[33],森如列戟[34]
    ,爭奇競秀
    ,莫肯相下[35]。而祝融乃藏諸峰間
    ,才露頂如髻
    。及登峰首,則諸峰顧在屐底[36]
    ,若揖若退[37]
    ,若俯若拱[38],瀟湘蒸江[39]
    ,一縷環(huán)帶
    。因憶李白“五峰晴雪,飛花洞庭”之句[40]
    ,蓋實景也
    。旁睨蒼梧九疑[41],俯瞰江漢[42]
    ,紘埏六合[43]
    ,舉眥皆盡[44]。下視連巒別〓[45]
    ,悉如培〓蟻垤[46]
    ,不足復入目中矣。同游者五人
    ,咸勒石記名焉[47]。暮宿觀音巖
    。巖去峰頂可一里許
    ,夜視天垣諸宿[48],大者或如杯盂
    ,不類平時所見也

    晨登上封觀海[49]
    ,日初出,金光爍爍
    ,若丹鼎之方開[50]
    。少焉[51],紅輪涌于海底[52]
    ,火珠躍于洪爐[53]
    。旋磨旋瑩[54],蒼茫云水之間[55]
    。徘徊一刻許
    ,乃掣浮埃而上[56]。噫吁嘻[57]!奇哉偉與!山僧謂此日澄霽[58]
    ,實數(shù)月以來所無
    。往有好事者,候至旬日
    ,竟不得見
    ,去。而余輩以杪秋山清氣肅[59]
    ,乃得快睹
    ,蓋亦有天幸云。然心悚心懾[60]
    ,不能久留
    ,遂下兜率[61],抵南臺
    ,循黃庭觀登魏夫人升天石[62]
    。西行四十里,得方廣寺
    。方廣在蓮花峰下
    ,四山重裹如瓣,而寺居其中
    。是多響泉
    ,聲徹數(shù)里,大如轟雷
    ,細如鳴紘
    。幽草珍卉,夾徑窈窕
    ,錦石斑駁[63]
    ,照爛丹青[64]。蓋衡山之勝
    ,高稱祝融
    ,奇言方廣
    。然澗道險絕,巖壑幽邃
    ,人罕至焉
    。暮謁晦庵、南軒二賢祠[65]
    ,宿嘉會堂
    。夜雨。曉起
    ,云靄窈冥[66]
    ,前峰咫尺莫辨,徑道亦絕
    ,了不知下方消息[67]
    ,自謂不復似世中人矣。
    【注釋】
    [1]衡岳:亦稱南岳
    ,五岳之一
    ,在湖南中部,山勢雄偉
    ,有七十二峰
    ,祝融、天柱
    、芙蓉
    、紫蓋、石廩五峰最著名

    [2]《山海經》:古代地理著作
    ,通行本作十八卷,內容多記傳聞的地理情況
    ,包括山川
    、民族、物產
    、習俗
    、祭祀等等,其中保存了不少遠古神話傳說
    。著者不詳
    ,舊傳是夏禹和伯益所著。本文作者即從舊說
    ,以為夏禹所著
    ,故有下文疑議。
    [3]《中山之經》:《山海經》第五卷為《中山經》
    。其載衡山在宣山之后
    ,云:“又東四十五里,曰衡山
    ,其上多青〓
    ,多桑,其鳥多鸜鵒”
    ,并未標明它是南岳
    ,所以下句說“不列為岳”。按
    ,《中山經》所載衡山
    ,晉郭璞以為即南岳衡山;但清人畢沅以為并非南岳
    ,而是河南南陽的雉衡山
    ,并引《水經注》以為證。本文從郭璞說
    ,也以為即南岳衡山
    ,所以下文對夏禹“不列為岳”提出疑議。
    [4]“豈禹初”二句:承上文意謂根據(jù)《山海經》不列衡山為南岳
    ,難道當初夏禹治水
    ,奠定山川祭祀儀禮的等級次序的時候,衡山還不夠尊為南岳的資格嗎?“禹功”
    ,指夏禹治水之功
    。“奠山川望秩”
    ,《尚書·夏書·禹貢》載“禹敷土
    ,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孔安國注:“奠
    ,定也。高山
    ,五岳
    。大川,四瀆(長江
    、黃河
    、淮河、濟水)
    。定其差秩
    ,祀禮所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擞闷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謂奠定山川的等級
    ,確定祭祀儀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及,趕上
    ,此指趕不上高山的級別
    。“與”
    ,語氣詞

    [5]“《舜典》”三句:引用《尚書·虞書·舜典》所載。虞舜每五年巡視四方一周
    ,“五月
    ,南巡守(同“狩”),至于南岳
    ,如岱禮(即謂“望秩于山川”的祭禮與東岳泰山同)”
    。作者引證的用意是說明衡山在虞舜時代已經尊為南岳,與《中山經》記載相抵牾

    [6]“今瀟湘”二句:這是用虞舜在瀟湘
    、蒼梧的遺跡,以證明《舜典》記載屬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盀t湘”,指今湖南境內湘江中游與瀟水會合的一段
    ,即“三湘”之一
    。“蒼梧”:古郡名
    ,當今廣東
    、廣西、湖南三省交界地區(qū)

    [7]“殆治定”二句:承上文意謂根據(jù)《舜典》記載和虞舜遺跡來看
    ,則并非衡山不夠南岳資格,恐怕是因為夏禹著《山海經》
    、治定功成
    、“奠高山大川”的時候,還沒有確立祭祀山川的儀禮
    ,而是在虞舜治理天下太平
    ,大功告成之后,再修訂祭祀山川儀禮的吧。據(jù)《尚書》
    、《史記》記載
    ,虞舜即位二十八年之后,才達到天下太平
    ;夏禹在奉虞舜之命治水之后
    ,又曾征三苗
    。所以本文作者推想夏禹治水而未定祭禮
    ,定祭禮,尊南岳
    ,是虞舜在天下太平后的作為
    。“殆”
    ,恐怕
    ,大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暗?yīn)祀”
    ,上古的一種祭祀儀禮,點燃柴火
    ,燒烤牛羊作為祭品
    ,以饗山川神祗。此即指“望秩”
    ,祭祀山川的儀禮

    [8]張子:作者自稱。
    [9]大觀:壯觀
    。這句是說
    ,登南岳可以看到天下最壯麗的勝景。
    [10]岳廟:即南岳

    [11]委蛇(wēi yí):同“逶迤”
    ,彎曲而長。
    [12]虬(qiú)松:盤曲強勁的松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膀啊保艜险f的一種龍
    。桂:桂花樹
    ,學名木犀。
    [13]不類人世:意謂與凡人世界大不相同

    [14]禮神:向神致禮

    [15]開云堂:在南岳廟內開云樓,取能開衡山之云意。
    [16]間道:旁出的小路

    [17]恍然:恍惚
    ,仿佛疑似。導:引導
    ,帶路
    。寥廓:空闊。宇:屋子

    [18]躡:踩
    ,登。虹梯:以虹為梯
    ,喻登天之梯

    [19]剛飆:強勁的暴風;道教以為升天到達太清境界
    ,便乘剛風

    [20]“黃金”句:謂天上宮闕金玉之光耀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盎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奇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俺鰧m闕”
    ,從宮闕放射出來。
    [21]芝草:靈芝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槴\(láng gān):指仙境的珠樹玉林

    [22]璨(càn)然:明亮的樣子。盈把:滿握

    [23]云爾:相當于“如此等等”

    [24]仄:狹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緲:隱隱約約
    ,若有若無。
    [25]垂接:指石級之間的陡直

    [26]旁瞬:向旁邊看一眼

    [27]捫:撫摸。
    [28]斯:這樣
    ,指“攀云捫天”

    [29]五峰:即祝融、芙蓉
    、煙霞
    、石廩
    、天柱五峰。背擁:背靠背相擁立

    [30]云海:云氣彌漫如海

    [31]飯僧舍:在僧人住處吃飯。
    [32]祝融:傳說中的古帝
    ,號赤帝
    。一說為帝嚳的火官,后人尊為火神
    。死后葬衡山之陽
    ,稱為祝融峰。祝融峰為衡山最高峰
    ,海拔1290米

    [33]摩:摸,托
    。霄:天空。
    [34]森:森嚴
    。戟(jǐ):古代兵器的一種

    [35]莫肯相下:沒有肯居于他峰之下者。
    [36]顧:回頭看
    。屐(jī)底:腳底下
    。屐:鞋的一種。
    [37]揖(yī):拱手長拜
    ,表示謙恭

    [38]俯:低頭。拱:兩手打拱
    ,表示敬意
    。以上二句形容各山峰都對祝融峰表現(xiàn)出恭順謙讓的樣子。
    [39]蒸江:即蒸水
    ,在湖南省中部
    ,為湘江支流,在衡陽附近流入湘江

    [40]“五峰”二句:見李白詩《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其前四句為:“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飆吹散五峰雪
    ,往往飛花落洞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41]睨(nì):向旁邊看
    。九疑:九疑山,疑又作嶷,又名蒼梧山
    ,在湖南南部
    ,以有九峰相似得名。
    [42]江漢:長江和漢水

    [43]紘埏(hóng yán):裝飾點綴之物
    。“紘”
    ,古代冠冕上的帶子
    ;“埏”,古代覆蓋在冕上的布
    。六合:指上
    、下、東
    、西
    、南、北
    ,概指天下

    [44]眥(zì):上下眼瞼的結合處。舉眥:睜開眼睛
    。皆盡:一覽無遺

    [45]別:分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yǎn):大小分成兩截的山

    [46]培〓(pǒu lóu):小土丘。蟻垤(dié):螞蟻窩邊的小土堆

    [47]勒石:在石頭上刻字

    [48]垣:星位,古代分星位為上
    、中
    、下三垣。天垣指上垣
    。宿(xiù):星宿

    [49]上封:寺名,在祝融峰頂

    [50]丹鼎:道教煉丹的鍋

    [51]少焉:一會兒。
    [52]紅輪:喻太陽

    [53]火珠:喻太陽
    。洪爐:大熔爐
    ,喻太平世界。
    [54]旋磨旋瑩:謂太陽像磨盤一樣旋轉上升
    ,愈益光亮

    [55]蒼茫:空闊無邊。
    [56]掣(chè):拉
    ,拽
    。浮埃:飄浮的塵埃。
    [57]噫吁(xū)嘻:嘆詞
    ,兼表驚奇和贊嘆

    [58]澄霽:清澈無云。
    [59]杪(miǎo)秋:秋末
    。肅:爽

    [60]悚:怕。懾:恐懼

    [61]兜率(shuài):寺名
    ,意為佛教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
    [62]黃庭觀:道教的觀院名
    。魏夫人:名華存
    ,晉魏舒之女,幼而好道
    ,傳說曾在衡山修煉,后由衡山托劍化形升天
    ,為南岳夫人

    [63]斑駁:色彩錯落。
    [64]爛:有光彩
    。丹青:丹砂和青臒
    ,兩種繪畫顏料,因用以喻稱圖畫

    [65]晦庵:南宋朱熹的號
    ,見本書《百丈山記》簡介。南軒:南宋張栻的號
    ,見本書《南岳游山唱酬序》
    。他們兩人與呂祖謙,在南宋時稱東南三賢
    ,衡山有三賢祠

    [66]云靄:云霧彌漫。窈冥:深遠難見

    [67]了不知:完全不知道

    此三日[1]
    ,李子拉予沖云而下,行數(shù)里所
    ,倏見青霄霽日[2]
    ,豁然中開。問山下人
    ,乃云比日殊晴[3]
    。乃悟向者吾輩正坐云間耳[4]。又從廟側東轉十余里
    ,得朱陵洞[5]
    ,云是朱陵大帝之所居。瀑布灑落
    ,水簾數(shù)疊
    ,掛于云際;垂如貫珠[6]
    ,霏如削玉[7]
    ,飛花散雪,縈灑衣襟[8]
    。巖畔有沖退石
    ,大可徑丈。列坐其次
    ,解纓濯足[9]
    ,酌酒浩歌[10]。當此之時
    ,意愜心融[11]
    ,居然有舞雩沂水之樂[12],誠不知簪祓塵鞅之足為累也[13]
    。是日
    ,石棠李子亦自長沙至,會于岳廟
    ,同返

    自甲午迄辛丑,八日往來諸峰間
    ,足窮于攀登[14]
    ,神罷于應接[15],然猶未盡其梗概也
    ,聊以識大都云[16]
    。張子曰,昔向平欲俟婚嫁已畢[17]
    ,當遍游五岳
    。嗟乎
    ,人生幾許時得了此塵事[18],唯當乘間求自適耳[19]
    。余用不肖之軀[20]
    ,弱冠登仕[21],不為不通顯[22]
    。然自惟涉世[23]
    ,酷非所宜[24]
    ,每值山水會心處[25]
    ,輒忘返焉[26]
    。蓋其性然也[27]
    。夫物[28],唯自適其性
    。乃可永年要欲
    。及今齒壯力健
    ,即不能“與汗漫期于九垓[29]”
    ,亦當遍游寰中諸名勝[30]
    ,游目騁懷[31],以極平生之愿
    。今茲發(fā)軔衡岳[32]
    ,遂以告于山靈。
    【注釋】
    [1]止:停留

    [2]倏(shū):極快
    ,忽然。霽日:晴天的太陽

    [3]比日:連日
    。殊:特別。
    [4]向者:以前
    ,指前三天。
    [5]朱陵洞:又名水簾洞

    [6]垂:指瀑布從上垂下

    [7]霏:細雨。
    [8]縈(yíng)灑:環(huán)繞而落下

    [9]纓:系冠帽的帶子
    。濯(zhuó):洗。
    [10]酌酒:斟酒
    。浩歌:大聲唱

    [11]愜(qiè):暢快,滿足
    。融:舒適

    [12]“舞雩(yú)”句:古代求雨的儀式叫雩
    ,因有樂舞,又叫舞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墩撜Z·先進》記孔子讓學生子路、曾點
    、冉有
    、公西華講自己的志向。問到曾點時
    ,曾點說:“莫(同暮)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在沂水里洗澡),風乎舞雩(在舞雩臺上吹風)
    ,詠而歸(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孔子對曾點的話表示贊許
    。作者借以比喻當時的快樂情景

    [13]簪祓(fú):官吏的禮服,喻官場的束縛
    。塵鞅:世事的奔波
    ,喻生活的束縛。
    [14]窮:忙于

    [15]神:心神
    。罷(pí);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應接:謂欣賞風景。
    [16]大都(dōu):大概

    [17]“昔向平”二句:西漢末年隱士向長
    ,字子平。東漢初年
    ,他把子女的婚嫁辦完
    ,就斷絕家務,與朋友一起游五岳名山
    ,不知所終
    。此用其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跋蚱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即稱“向子平”
    。“俟”
    ,等待
    。“婚嫁”
    ,兒子婚娶
    ,女兒出嫁。
    [18]塵事:世俗之事

    [19]乘間:利用閑暇
    ,抽空。自適:自己安逸

    [20]不肖:不賢
    。不肖之軀:謙稱自己。
    [21]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歲成人
    ,行冠禮
    。后以弱冠表示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登仕:開始做官
    。作者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進士
    ,時年二十二歲。
    [22]通顯:得志
    ,辦事順利

    [23]涉世:經歷世事,此謂做官辦事

    [24]酷:甚
    ,極其。宜:合適
    ,適之
    。這句是說自己不適于做官。
    [25]值:遇見
    。會心處:領悟其中奧妙的地方

    [26]返:回到官所。
    [27]其性:指自己的本性

    [28]“夫物”三句:意謂不論什么物體,包括人在內
    ,只要適合自己本性
    ,就可以達到長生的要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坝滥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長壽
    ,長生。
    [29]“即不能”句:《淮南子·道應訓》載隱士盧遨在北海遇見神仙
    ,要求結交朋友
    。那神仙笑著說,自己漫游宇宙
    ,不能久留
    ,如果要交友,那么
    ,“吾與汗漫
    ,期于九垓之外”。說罷就騰身上天了
    。此用其語
    ,意謂即使不能與神仙相約游歷九天之上也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昂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廣大無邊的宇宙空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捌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約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熬袍?gāi)”
    ,九天之上。
    [30]寰中:人世間

    [31]騁懷:暢開胸懷

    [32]發(fā)軔(rèn):啟程。
    【作者及題解】
    張居正(1525—1582)
    ,字叔大
    ,號太岳,江陵(今屬湖北)人
    。嘉靖進士
    。明神宗即位,為宰相
    ,主持國政十年
    ,在財政、軍事
    、水利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改革
    。有《張文忠公全集》。
    本篇選自《張文忠公全集》。它開頭介紹衡山尊為南岳的歷史及地理位置
    ,結尾發(fā)豪愿作感慨
    ,中間記述了八天的主要游歷,重在描寫山水景色
    。作者抒寫感受
    ,引證名句,都是為了渲染襯托引人入勝的美妙景象
    。登上封觀日出
    ,那雄壯奇麗的景象,使作者情不自禁地狂喜驚嘆
    ,歡慶天幸
    。雨阻嘉會堂,三日不知所措
    ,及至“沖云而下”
    ,竟是“比日殊晴”,這種隔道晴雨的習常氣象
    ,出現(xiàn)在云間地上
    ,別有一種感受,使作者恍然若悟
    。至于五峰云海
    ,祝融露髻,方廣泉響
    ,以及朱陵水簾
    ,都能極盡衡山大觀的特色,峰高景奇
    ,發(fā)人豪游的興致
    ,也難怪作者從乘間自適的游覽而立愿遍游天下名勝了。

    羅文俊《游岳麓記(節(jié)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羅文俊:游岳麓記(節(jié)選)

    羅文俊

    南岳在衡山縣

    ,去星沙尚三百余里
    ,卒然不能至。而岳麓近在湘西
    ,即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蓋衡山綿亙八百里,回雁為首
    ,岳麓為足云
    。同學王子孟卿先至山中,作詩招我
    ,乃為雨阻
    ,不即游

    暮春一日,棹扁舟

    ,繞桔洲而西。洲橫江心
    ,每春夏水漲
    ,不能沒,與波上下
    ,蓋昔人所謂地肺焉
    。抵岸,芳草迎風
    ,鮮花映日
    ,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見
    。循山徑迤邐而行
    ,四無人聲,唯聞百鳥和鳴
    ,令人作桃源想
    。數(shù)折至道林寺。寺門窈窕
    ,唐人游覽賦詩
    ,必與岳麓并稱,觀其弘敞幽邃
    ,自是一清凈佛地也

    又行里許,至書院

    。規(guī)模壯闊
    ,丹艧炳煥,書聲朗朗徹院外
    。嗟嗟
    ,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殘敝已極
    。今乃登衽席而誦詩書
    ,又安可不思春風化雨之所自來邪!隔書院為學宮,內塑先圣暨四賢像
    ,恭敬展拜而出
    。李邕碑剝落漶漫,剔苔蘚可讀
    。望道鄉(xiāng)臺
    ,不能不生遷謫之感
    ,而羨清風高節(jié)之可傳,且嘆山僧之賢于溫益萬萬也

    從此登山

    ,羊腸逶蛇。扶童子
    ,喘息甚
    。昔人濟勝之具,真不可少
    。路旁有舍利塔
    。相傳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三處建塔藏之
    。岳麓其一也
    。然陰晦無寶光,心竊疑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蛑^為人盜去,諒亦不謬
    。入寺
    ,憩虎岑堂。山僧煮茗清淡
    ,燒筍侑脫粟
    ,飽食一過,清芬可人
    。泉聲自窗外至
    ,如樂如訴,如琴韻
    ,如簫聲
    ,悅耳怡心,真覺紅塵之擾攘可憎也

    日既午

    ,同王子詣山頂,捫蘿攀藤
    ,松花竹粉
    ,掩映襟帶間。既至
    ,縱目一視
    ,諸峰羅列,真如兒孫遠邇之間
    。延野綠而混天碧
    ,柳子之言
    ,洵非欺我。禹碑遠在前山
    ,路崎嶇
    ,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
    。南望
    ,山光隱隱,層巒疊嶂
    ,杳無盡處,祝融
    、紫蓋諸峰
    ,想在煙靄間,顧不知何日始慰觀臨之愿
    ,亦如恒岳之登峰造巔耳

    抵暮,尋舊路歸

    。鷓鴣聲朗然可聽
    ,林間白鷴,忽隱忽現(xiàn)
    。時值朔日
    ,尚無新月可觀,因想三五之夕
    ,據(jù)崗長嘯
    ,松聲響應,清景又當倍增
    。歸寺
    ,宿僧房。萬壑松濤
    ,翻然到枕
    。謂王子曰:“昔游北岳時,同人五六輩
    ,今八九年間
    ,散如晨星,或仕或處
    ,或且志于富貴
    ,視故人如敝屣。今吾與子數(shù)年之后
    ,車笠之情
    ,又安可保邪?”王子謂是安足道
    ,請聽梵唄皆如夢幻,富貴乎何有?功名乎何有?即茲游亦何有哉!

    岳麓山聳峙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

    ,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峰
    。風光優(yōu)美,古跡很多
    ,向為文人墨客游賞之地
    ,作有大量詩文以記其勝。這篇《游岳麓記》便是其中頗有特色的佳作之一

    這篇游記

    ,寫作者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在去衡山途中順游岳麓山的情景。全文共六段
    ,首段先簡要交代岳麓山的所在方位
    ,說明因有南岳之首在回雁峰而足在岳麓的說法,故稱之為岳麓山
    。然后說明應同學王孟卿之約同游岳麓
    ,因雨不能立即前往。第二段至第六段
    ,依游山行蹤剪取五組不同畫面
    ,從不同視角展示出岳麓風光的秀美景色,組合成一幅岳麓山水長卷

    首先

    ,映入讀者眼簾的是岳麓之春的迷人風光。這組畫面以明麗秀美取勝
    。橫臥江心
    、與波上下的桔子洲,芳草迎風
    、鮮花映日的湘江岸
    ,四無人聲、惟聞百鳥和鳴的迤邐山徑和弘敞幽邃的道林寺等等
    ,實在令初見者心醉神迷!這春光
    、這景色,與北岳恒山的蒼莽秋色恰成鮮明對照
    。它不是以中州山水雄壯奇險之美震撼人的心靈
    ,而是以南麓山水明麗清秀之美感人肺腑,令人神清氣爽
    ,陶醉于恬靜的大自然懷抱之中
    。誠如作者所言:“自是一清靜佛地也”!

    第二組畫面,主要展示岳麓山古風古跡的文化美

    。作者從“動”處著墨
    ,空寂幽深的山林突然飄來朗朗的書聲
    。這是耳聽。接著寫心動:“又安可不思春風化雨之所自來邪!”是的
    ,這如春風化雨的教育之功是從哪里開端的呢?作者沒有正面回答
    ,而是把畫面移向了學宮中孔子暨四賢的塑像,其答案不言自明
    。接下來
    ,作者似乎漫不經意地描了一筆苔蘚布滿的李邕碑。這塊由李邕撰文
    、黃仙鶴鐫刻
    、米芾題字的三絕碑,既體現(xiàn)了岳麓文物的古老
    ,又潛含著作者對世風的感傷之情
    。這種情緒,通過“望道鄉(xiāng)臺”得到了渲泄
    。道鄉(xiāng),即北宋時的鄒浩
    ,為人剛直不阿
    ,曾被貶官衡州,路經長沙
    ,州守溫益為討好朝中權貴而下逐客令
    ,旅店不得留宿,鄒無奈風雨夜渡湘江
    ,岳麓寺僧得知
    ,點著火把迎他到寺。作者追昔撫今
    ,感慨不已:“羨清風高節(jié)之可傳
    ,且嘆山僧之賢于溫益萬萬也”,一股對醇美古風的渴慕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組畫面

    ,以清芬可人的茶飯和悅耳怡心的泉聲,給人以鄙棄塵俗的超然之美
    。在作者眼里
    ,那素享盛名的舍利塔,“陰晦無光”
    ,反倒不如那山僧的茶飯清淡
    ,更適合人的口味;尤其那“如樂如訴,如琴韻
    ,如簫聲”的泉聲更能靜化人的心靈
    ,令人“真覺紅塵之擾攘可憎也”
    。這種心境顯然是上邊感傷情調的余緒,并與結尾“東笠之情”的感喟一脈相連

    第四組畫面則是登上云麓峰頂?shù)木坝^

    。按道理本應大肆渲染一番,但不知是由于先前的抑郁情緒仍縈繞心頭
    ,還是岳麓山峰實難與恒岳匹敵
    ,作者只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和化用了柳宗元的一句成語,便把整個觀感寫盡
    。相反
    ,卻把情致和游興移向了那“想在煙靄間”的南岳祝融、紫蓋諸峰
    ,或許它們才能使作者產生“亦如恒岳之登峰造巔”的快慰和美感吧!

    最后作者以暮歸和夜話作結

    。這組畫面實景不多,但卻以虛淡
    ,玄妙之美
    ,給讀者留有廣闊的想象余地。暮歸途中的鷓鴣
    、白鷴
    ,以及想象中的清景足以引人遐思,而“萬壑松濤
    ,翻然到枕”
    ,更激蕩人的聯(lián)翩浮想。于是作者從往昔游北岳同人的晨星四散
    ,聯(lián)想到人生的變幻和世態(tài)的炎涼
    ,進而引起對眼前“車笠之情,又安可保邪”的慨嘆
    。這慨嘆分明是想尋覓知音
    ,或至少得到身邊友人的同情或慰藉。但誰料到
    ,王孟卿竟說出一番玄妙奇警
    、超塵拔俗的話來。原來
    ,世上的功名
    、富貴皆如夢幻,即使這次游覽又算什么呢?這番答詞固然有些消極和悲觀
    ,但對于當時那些熱衷權柄
    、趨炎附勢者流卻不亞于一種清涼劑。這與作者那種鄙棄塵俗的清高思想顯然是契合的。故全文就此嘎然而止
    ,給人以無限的回味

    尼采有句名言:“藝術家知道,他的作品惟有使人相信是即興而作

    ,是奇跡般的一揮而就之時
    ,才生出園滿效果”(《悲劇的誕生》)這篇游記的最大成功,或許就在于使讀者感到是篇一揮而就的“即興之作”
    。全文不拘格套
    ,但又基本以游蹤為線索,通過幾組不同的畫面
    ,集中地展現(xiàn)了岳麓山風光的全貌
    。同時章法靈活自然,語言清新流利
    ,敘景狀物既符合游覽所見順序的真實
    ,又能隨意緒的流動而有粗有細,詳略得當
    ,并熔敘述
    、描寫、抒情
    、議論為一爐
    ,具有較高的寫作技巧。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1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prev"> 人面桃花出自崔護的哪首詩,崔護的人面···

    相關文章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
    桃花凋謝了
    ,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以下是由應屆畢業(yè)生簡歷網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
    ,歡迎參考閱讀。陽光如一條條金色的小溪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
    。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的豪俠型才士
    。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
    、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
    ,一路蹦蹦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