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前赤壁賦》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于是飲酒樂甚
蘇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
客喜而笑
〔注〕
①窈窕之章:指上“明月之詩”中的詩句
②斗牛之間:斗
③一葦:喻所乘小舟。語出《詩·衛(wèi)風·河廣》:“誰謂河廣
④馮虛御風:馮同“憑”
⑤“擊空明”句:意謂船槳拍著清澈江波
⑥“渺渺兮”二句:運化《楚辭·九歌》“目眇眇兮愁予”句及《九章·思美人》題意
⑦客有吹洞簫者:此客為道士楊世昌
⑧“舞幽壑”二句:形容洞簫聲悲切
,使?jié)摲谏钲种械尿札埰鹞瑁轮壑械墓褘D啜泣。嫠(犾í黎)婦:寡婦。⑨“月明”二句: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⑩夏口:今湖北武漢市漢口。
11
、武昌:今湖北鄂城。12
、“此非”句:指漢末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被周瑜擊敗于赤壁。此,指黃州江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3
、荊州:漢代荊州包括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部分土地,漢末荊州首府在襄陽。江陵:今屬湖北,數(shù)度為荊州首府。14、江陵:今屬湖北
,數(shù)度為荊州首府。15、舳艫(狕犺ú犾ú軸盧):指戰(zhàn)船
。舳是船后掌舵處,艫是船前劃槳處。16、橫槊賦詩:形容氣概雄邁
。語出唐元稹所作杜甫墓志銘:“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7
、“挾飛仙”四句:意思是,登仙、與明月這樣永在是辦不到的18、“逝者如斯”二句:《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9
20、“蓋將”四句:意思是
,如從變動這面看,天地萬物每一瞬間都在變化;從不變這面看,宇宙與人類都是長存的21
【文章鑒賞】
此賦作于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作者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時,因同年另有《后赤壁賦》
關于這一次赤壁之游,蘇軾在《與范子豐》函中曾有所記述:“黃州少西
凡是記游的詩文
因此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
但這種意蘊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語表述
,而是訴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觸,因此才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滲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詩句,由詩句聯(lián)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進而產(chǎn)生了“千古風流人物”不免“浪淘盡”,空留山川遺跡的感慨,轉(zhuǎn)而抱恨于人生須臾,江山無窮,登仙乏術的無可奈何;一方則順手以眼前的江水與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長流然而
抒情小賦自六朝起已代替西漢的大賦成為賦的主流
,并且逐漸趨向散文化,成為韻散交織的更為自由的文體。唐以后,散賦已成為賦的基本形式,比四六對仗的駢體文還要自由疏放,但詩味卻更為濃郁。散賦擺脫了堆砌典故、拘守聲律的束縛,句法自由,結(jié)構自由,韻律也自由。但它又確實保持著賦的精神,與散文迥乎有別。這篇《赤壁賦》可說是散賦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在形式上
,這篇賦既拋棄了通常作賦的架勢,捐除了“若夫”、“爾乃”、“是以”等通常賦體中常用的轉(zhuǎn)圜接筍的辭語,使感情的流動轉(zhuǎn)折十分暢遂;用韻都在有意無意之間,如出天籟,只在每節(jié)的結(jié)束數(shù)句稍加強調(diào)。如第一段的“天”、“然”、“仙”《前赤壁賦》全文翻譯與賞析 《前赤壁賦》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
前赤壁賦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壬戌之秋
于是飲酒樂甚
蘇子愀然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
,蘇軾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這時候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
,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簫的客人,按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zhuǎn)、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聽了落淚。蘇軾的容色憂愁凄愴
,(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曲調(diào))為什么這樣(悲涼)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蘇軾說:“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
于是同伴高興的笑了
,清洗杯盞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里互相枕著墊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jīng)顯出白色(指天明了)【注釋】
[1]選自《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叢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