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抒情散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8 17:51:23

    作者:韓愈

    【原文】: 太行之陽有盤谷(1)

    。盤谷之間
    ,泉甘而土肥
    ,草木叢茂,居民鮮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蛟唬褐^其環(huán)兩山之間
    ,故曰盤
    。或曰:是谷也
    ,宅幽而勢(shì)阻
    ,隱者之所盤旋(2)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澤施于人
    ,名聲昭于時(shí)(3)。坐于廟朝
    ,進(jìn)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
    ,則豎旗旄(5)
    ,羅弓矢
    ,武夫前呵(6)
    ,從者塞途,供給之人
    ,各執(zhí)其物
    ,夾道而疾馳
    。喜有賞、怒有刑
    ,才俊滿前
    ,道古今而譽(yù)盛德,入耳而不煩
    。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7)
    ,秀外而惠中
    ,飄輕裾(8),翳長(zhǎng)袖(9)
    ,粉白黛綠者
    ,列屋而閑居(10)
    。妒寵而負(fù)恃
    ,爭(zhēng)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
    。吾非惡此而逃之
    ,是有命焉
    ,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

    ,升高而望遠(yuǎn)
    。坐茂樹以終日
    ,濯清泉以自潔
    。采于山,美可茹(11)
    ;釣于水
    ,鮮可食
    。起居無時(shí)
    ,惟適之安
    。與其有譽(yù)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
    ;與其有樂于身
    ,孰若無憂于其心
    。車服不維(12)
    ,刀鋸不加(13);理亂不知(14)
    ,黜陟不聞(15)
    。大丈夫不遇于時(shí)者之所為也
    ,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shì)之途(16)

    ,足將進(jìn)而趑趄(17)
    ,口將言而囁嚅(18)
    。處污穢而不羞
    ,觸刑辟而誅戮(19)。僥幸于萬一
    ,老死而后止者
    ,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

    。與之酒
    ,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
    ;盤之土,可以稼
    ;盤之泉
    ,可濯可沿(20);盤之阻(21),誰爭(zhēng)子所?窈而深(22)
    ,廓其有容(23)
    ,繚而曲(24)
    ,如往而復(fù)
    。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25)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⒈h(yuǎn)跡兮
    ,蛟龍遁藏
    ;鬼神守護(hù)兮,呵禁不祥
    。飲且食兮壽而康
    ,無不足兮奚所望(26)?膏吾車兮秣吾馬(27)
    ,從子于盤兮,終吾身以徜徉(28)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作者簡(jiǎn)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

    ,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因?yàn)椴?今河北昌黎)韓門是望族
    ,每自稱昌黎韓愈
    ,后世稱韓昌黎。韓愈早年不得志
    ,后官至吏部侍郎
    。謚號(hào)文
    ,世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yùn)動(dòng)的倡導(dǎo)者,主張文以載道

    ,反對(duì)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的駢偶文風(fēng)
    ,提倡散體
    ,要求“陳言務(wù)去”
    。他的文章對(duì)當(dāng)時(shí)的文壇以及后世散文的發(fā)展都有巨大的影響。有《韓昌黎文集》

    【鑒賞】: 這是一篇送人隱居的序

    。韓愈作這篇序時(shí)是貞元十七年
    。他在前一年失官
    ,這時(shí)正在京師求官
    ,但一直未達(dá)到目的,心情抑郁
    ,滿腹牢騷
    。這種情緒在文章中充分表露出來
    。樊汝霖曾說:“時(shí)公年三十四
    ,脫汴、徐之亂
    ,來居洛
    ,方且求官京師
    ,郁于中而見于外
    ,故其辭如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韓愈在文中借李愿之口對(duì)三種人做了概括描寫

    。一種“人之稱大丈夫者”,衣輕裘
    ,乘肥馬,前呼后擁
    ,得意非凡
    ;一種奔走于權(quán)門的趨炎附勢(shì)之徒,阿諛奉承
    ,丑態(tài)百出;另一種則是“窮居而野處”的“不遇”之大丈夫
    ,這種人閑處山水之間
    ,從容閑適,身不受辱
    。頗得遺世獨(dú)立之妙
    。韓愈就在對(duì)這三種人的對(duì)比中表達(dá)了對(duì)于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duì)不擇手段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視
    ,而對(duì)那些達(dá)官貴人則給以嘲諷和譏斥

    韓愈散文向以議論縱橫,汪洋恣肆著稱。在這篇文章中

    ,他充分運(yùn)用了形象描寫的手法
    ,寓褒貶于描寫之中
    ,讓讀者從形象中得出是非
    。文章次第展開,錯(cuò)落有致
    。下筆酣暢
    ,搖曳多姿。文中多駢偶之句卻又不刻板拘謹(jǐn)
    ,行文自然流暢,仿佛信手拈來
    。文筆含蓄曲折
    ,而警句迭出,如“與其有譽(yù)于前
    ,孰若無毀于后
    ;與其有樂于身
    ,孰若無憂于其心”
    。執(zhí)著于功名者聞之,當(dāng)悚然心驚
    ,汗發(fā)于背;曠達(dá)于山水者觀之
    ,當(dāng)撫掌大笑,有會(huì)于心

    這篇文章駢偶交融

    ,情理自現(xiàn),韻味雋永
    ,發(fā)人深思
    ,歷來為人所稱賞
    。蘇軾曾說:“歐陽文忠公言:‘晉無文章
    ,惟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
    ,余亦謂唐無文章
    ,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古序》一篇而已。平生欲效此作一文
    ,每執(zhí)筆輒罷
    ,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dú)步’
    。退之尋常自謂不逮李杜
    ,至于‘昔尋李愿向盤古’一篇
    ,獨(dú)不減子美
    。”這種說法雖較極端
    ,卻充分說明了這篇文章的價(jià)值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4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dá)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
    。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jiǎn)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
    ,一路蹦蹦跳跳
    ,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來到那桃花盛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