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記
木假山記
【原文】
木之生
,或孽[177]而殤[178],或拱[179]而夭;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fēng)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沒[180]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181]之馀,或仿佛于山者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shù)[184]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梁而不伐;風(fēng)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愛之
,則非徒[185]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186],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注釋】
[177]孽(niè):樹木的嫩芽
[178]殤:未成年而死
[179]拱:兩手合圍
[180]汩(gǔ)沒:淹沒
[181]嚙(niè)食:被蛀蟲咬噬。
[182]濆(fén):水邊高地
[183]薪:柴火
[184]數(shù):氣數(shù),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
[185]徒:僅僅
[186]踞肆:傲慢放肆。
[187]莊栗:莊重恭謹(jǐn)
[188]岌然:高聳的樣子
[189]阿附:曲意附從。
【譯文】
樹木的生長
我家有一座三個峰頭的木假山
然而
【解析】
本文作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
。蘇洵一生仕途坎坷,屢次參加考試皆不中,故借此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同時表達(dá)了自己在逆境中力圖自立的高尚情操。這篇記先從木假山的形成過程寫起,首段介紹樹木生長成材十分不易
,而且成材后還要遭受斧伐、風(fēng)拔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參差變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5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