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徐宏祖《粵西游日記(節(jié)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大道家園 2023-07-18 20:59:39

      徐宏祖:粵西游日記(節(jié)選)

      徐宏祖

      二十六日

      ,昧爽發(fā)舟,西北三里
      ,為橫埠堡
      。又北二里,為畫山
      。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
      ,至是西折
      ,山受嚙,半剖為削崖
      ,有紋層絡(luò)
      。綠樹沿映,石質(zhì)黃
      、紅、青
      、白
      ,雜彩交錯成章,上有九頭
      ,山之名“畫”
      ,以色非以形也
      。土語:“堯山十八面
      ,畫山九個頭,有人能葬得
      ,代代出封侯
      。”后地師指畫山北面隔江尖峰下水繞成坪處為吉壤
      ,土愚人輒戕其母
      ,欲葬之
      。是夕峰墜
      ,石壓其穴,竟不得葬
      ,因號其處為忤逆地。余所恨者
      ,石墜時不并斃此逆也

      舟人泊舟畫山下晨餐。余遂登其麓

      ,與靜聞選石踞勝
      ,上罨彩壁,下蘸綠波
      ,直是置身圖畫中也。崖壁之半
      ,有洞北向
      ,望之甚深,上下俱無所著足
      。若緣梯綴級于石紋之間
      ,非直空中樓閣
      ,亦畫里巖棲矣
      。返而登舟,又北一里
      ,上小散灘
      。又北二里,上大散灘
      。又北七里,為鑼鼓灘
      。灘有二石象形
      ,在東岸。其處江之西涯
      ,有圓峰端麗
      ,江之東涯多危巖突兀
      。其山南巖竅
      ,有水中出
      ,緣突石飛下墜江,勢同懸瀑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浿薪允灏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水隨四注
      ,無待破壑騰空。此瀑出崇竅
      ,尤奇絕
      。又北八里,過攔州
      。西北岸一峰純透,初望之
      ,疑即龍門穿穴
      ,以道里計之,始知另穿一峰
      ,前以夜棹失之耳
      。舟轉(zhuǎn)西北向
      ,又三里
      ,為冠巖山。先是江東岸嶄崖
      ,丹碧煥映
      ,采艷畫山,冠巖即在其北
      。上突崖層出,儼若朝冠
      ,北面山麓
      ,則穹洞西向臨江,水自中出
      ,外與江通
      。棹舟而入
      ,洞門甚高
      ,而內(nèi)更宏朗,悉懸乳柱
      ,惜通流之竇下伏
      ,無從遠溯
      。……

      又五里

      ,泊于斗米、寸金二灘之間
      。中夜仰視
      ,螢陣燭山
      ,遠近交映
      。以至微而成極異,合眾小而現(xiàn)大觀
      ,余不意山之能自繪,更無物不能自繪也

      崇禎十年(1637)五月二十五日

      ,徐霞客離陽朔返桂林,這篇日記寫的是二十六日返桂林途中所見景色

      五月

      ,正是桂林山水最美之時
      。小舟游弋漓江之中
      ,山環(huán)水曲,回清倒影
      ,景物紛呈
      。作者或坐于舟中,欣然觀賞兩岸景色;或泊舟探勝
      ,游目縱覽。詩情畫意
      ,令人神往

      文章開頭點明出游時間:“二十六日,昧爽發(fā)舟”

      ,天將明未明之時
      ,作者就乘船出發(fā)
      。這時
      ,山水都沉浸在一片迷蒙之中。作者沒有記下什么景物
      ,只是將橫埠堡一筆帶過
      。船行五里
      ,時已晨光璀燦
      ,畫山迎面而來
      ,使作者興致勃發(fā)。因此
      ,畫山便成了他重點記敘和描繪的對象
      。先是交代畫山的方位和走向:“其山橫列江南”,言簡意明
      。隨著視線的貼近,作者多側(cè)面
      、多層次地描繪了畫山的特色:一是寫壁立江面的峭崖的成因:“江自北來
      ,至是西折,山受嚙
      ,半剖為削崖
      ,有紋層絡(luò)”
      。這既揭示了水流侵蝕的力量
      ,又形容其陡拔險峻,而“有紋層絡(luò)”四字則為下文描繪畫紋石色作了鋪墊
      。二是以“綠樹沿映”描繪了畫山的秀色
      ,山上的綠樹與漓江的綠水相映成趣。三是寫畫山的石質(zhì)
      ,因半剖為削崖,巖層紋絡(luò)畢現(xiàn)
      ,因此
      ,石質(zhì)的黃、紅
      、青
      、白等顏色分外顯明,“雜彩交錯成章”
      ,把畫山五彩繽紛的石紋描繪得淋漓盡致。四是以“上有九頭”四個字形象地寫明了畫山有九峰簇立
      。如此寫來
      ,畫山形、色俱佳
      。作者說:“山之名‘畫’
      ,以色
      ,非以形也”
      ,既強調(diào)了畫山以“色”稱奇
      ,又與前面的“雜彩交錯成章”相呼應(yīng),點出“畫山”取名的緣由
      。作者于寫景之中很自然地插入一個傳說
      ,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而且賦予畫山以神奇的色彩
      。同時通過“余所恨者,石墜時不并斃此逆也”的恨語
      ,抒發(fā)了奉母至孝的作者對那欲封侯而殺其母的逆子的憎惡之情

      繼而寫登山所見之景。作者身臨其境

      ,感受頗多,文章又進一層
      ,猶如一名丹青妙手繪出了一幅清幽奇崛、令人陶醉的山水長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吧项徊时冢抡壕G波”
      ,雖只有八個字
      ,但不僅描繪了畫山的風(fēng)采,又寫出了漓江的神韻
      ,畫山漓江,山水相映
      ,美不勝收
      ,油然而生“直是置身圖畫中也”的感嘆。作者繼續(xù)探勝
      ,在半崖上發(fā)現(xiàn)一個很深的山洞
      ,上下都沒有落腳的地方
      ,渲染了美中有險
      ,又發(fā)出了“非直空中樓閣,亦畫里巖棲矣”的贊嘆
      。反復(fù)詠嘆
      ,情景交融
      ,更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返而登舟”一段

      ,文章又一轉(zhuǎn)折,再寫行舟所見之景
      。對幾個主要景觀
      ,作者抓住其不同特色,稍加點染便形神皆備
      。寫鑼鼓灘
      ,突出其“象形”:灘邊有兩塊巨石
      ,一似銅鑼
      ,一如銅鼓。以“江之西涯”的“圓峰端麗”
      ,對“江之東涯”的“危巖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膭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波瀾頓生。寫山南巖竅
      ,突出其“奇絕”:崇竅之水“緣突石飛下墜江
      ,勢同懸瀑”與“水隨四注”的其它粵中石峰相比,更為奇絕
      。寫冠巖山
      ,突出其“艷麗”:“丹碧煥映,采艷畫山”
      。此山形似紫金冠,色彩艷于畫山
      。寫冠巖洞
      ,則突出其高深宏朗:洞門甚高,洞內(nèi)宏敞明朗;洞內(nèi)布滿奇形怪狀的鐘乳石
      ,一條地下清溪又經(jīng)洞底流入漓江
      ,更兼山水之奇。又因“通流之竇下伏
      ,無從遠溯”,所以不知源從何處而來,更是幽邃莫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姡谧髡吖P下
      ,山峰洞竅各具神采
      ,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和扎實的文字功力

      “中夜仰視

      ,螢陣燭山,遠近交映”
      。這是山水之外的奇觀
      ,而又與山水相映成趣,畫面極為優(yōu)美
      。螢火蟲的光亮本來很微弱
      ,但星星點點的螢火蟲聚集得多了
      ,連成螢陣
      ,悠悠冷光竟然照亮了山峰,映紅了天地
      。正是這奇異的景觀觸發(fā)了作者的思緒
      ,由寫景很自然地帶出了議論:“以至微而成極異,合眾小而現(xiàn)大觀
      ,余不意山之能自繪
      ,更無物不能自繪也
      。”作者從自然景觀中領(lǐng)悟出人生哲理
      ,又把自己對生活的認(rèn)識
      ,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之中,使得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契合無間地融為一體
      ,從而給人們以啟迪:山能自繪
      ,物能自繪,人更能自繪
      。人們只要鍥而不舍地努力
      ,同樣可以描繪出人生最新最美的圖畫。

      這篇游記從天將拂曉寫起

      ,止于中夜
      。一程一程寫來,水陸交錯
      ,山水更互
      ,富于變化
      ,移步換形,次第分明
      。文章以寫景為主
      ,寓情于景,即景議論
      。漓江山水,歷歷如畫
      ,情景交融
      ,議論精當(dāng),既給人以美的享受
      ,又使人從中領(lǐng)悟到人生哲理
      ,堪稱游記中的上乘之作。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7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
      。至元四年一月
      ,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
      ,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
      ,草根風(fēng)蹙冰皮皺。雪凈太行青
      ,聯(lián)鑣看畫屏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biāo)點
      ,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
      ,來表現(xiàn)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
      、行為
      、社會場景,或者用這種無標(biāo)點的句式來表現(xiàn)人物的非理性
      超詳細(xì)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
      。但皇帝推崇又怎樣?康熙
      、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3],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夸針巧
      ,不把雙眉斗畫長[5]?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嗪弈昴陦航鹁€[6]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
      桃花凋謝了,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
      。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