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里
宋欽宗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
宋高宗建炎元年
,也就是1127年,他又從光化回到鄧州。第二年又從均陽出發(fā),順漢水南下,秋冬之交 ,吹笛到天明.png" />
這一年,他來到湖州
在顛沛流離的日子里
那是24年前的洛陽:午橋
,到處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這里的名貴牡丹應(yīng)有盡有。這里筑山穿池,有風(fēng)亭、水榭、彩閣、涼臺(tái),加上清流湍急,映帶周圍的自然風(fēng)光,于是便成了唐宋以來文人名士們?cè)佊x流連的好去處。聚飲的好地方,是在“午橋”;前來聚飲的人,多是“英豪”。人杰地靈,讓人樂而忘返。月亮升起來了
,在橋下是悄悄流去的河水,映在水面上的明月,也跟著河水遠(yuǎn)去了。那么,在如此“清涼無限”的境況中的人呢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明凈清澈的月光,透過樹枝把稀疏的花影映在地上,從花影底下,傳來悠揚(yáng)的笛聲。這是陳與義在小閣上對(duì)“洛中舊游”的回顧
。但是他從宋徽宗政和三年,也就是1113年走上宦途,屢遭貶謫,以后又連年流亡,奔波流浪,九死一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此詞原文為: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mèng),此身雖在堪驚
《臨江仙》上闋是追憶洛中舊游。午橋在洛陽南
詞的下闋起句“二十余年如一夢(mèng)
,此身雖在堪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幌伦诱f到當(dāng)前這首詞節(jié)奏明快
陳與義詞作雖少,但卻受后世推重
陳與義早期推崇蘇軾
他的七言絕句重在意趣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93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