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諫說之難》譯文與賞析諫說之難
諫說之難
【原文】
韓非[1]作《說難》
,而死于說難,蓋諫說之難,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說【注釋】
[1]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時期重要思想家之一
【譯文】
韓非作《說難》
范雎漸漸地被秦王疏遠,蔡澤來到秦國
,派人散布了一些能夠激怒范雎的話,說:“從燕國來的客人蔡澤是天下能言善辯的人。他一旦見到了秦王,一定會奪走范雎的相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評析】
自古以來,有不少良臣進諫
《容齋隨筆·諫說之難》譯文與賞析 諫說之難
諫說之難
【原文】
韓非[1]作《說難》,而死于說難
【注釋】
[1]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時期重要思想家之一
,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著有《韓非子》五十五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譯文】
韓非作《說難》
范雎漸漸地被秦王疏遠
【評析】
自古以來
,有不少良臣進諫,明君納諫,以致開創(chuàng)治業(yè),政通人和,成為千古佳話。陰飴甥的言論出自于正義,左師觸龍勸諫趙太后讓長安君為質(zhì)是出于愛,蔡澤的勸說是激發(fā)于情理,他們都能根據(jù)進諫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突破口。至于茅焦,表面上看是強諫,其實他也是揣摩到了秦始皇不愿被人當作桀《容齋隨筆·諫說之難》的翻譯韓非寫了《說難》
,自己卻死在諫說的艱難上,大概諫說的艱難,自古都是這樣的。至于那種知道諫說者想要諫說的內(nèi)容,接見他卻不準備接納他的意見,但最終還是言聽計從的,這又是艱難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9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