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全集《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譯文賞析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
【原文】
譬如野干[1],在于樹下
,風(fēng)吹枝折,墮其脊上。即便閉目愚癡弟子,亦復(fù)如是
【注釋】
[1] 野干:似狐而小
[2] 露地:指空曠沒有樹木的地方
[3] 枝柯:樹枝
。[4] 尋:尋而、隨即
。【譯文】
有一只叫野干的小動物
,蹲在樹下,風(fēng)吹來,樹枝折斷了,正好砸在它的脊背上。于是它就生氣地閉上眼睛,不想看樹了。然后它就離開了這塊地方,來到了一塊空曠的地方,一直待到天黑也不肯回去。后來,它遠(yuǎn)遠(yuǎn)看見大樹的枝丫被風(fēng)吹得上下?lián)u動,便自言自語道:“它在叫喚我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那些愚癡的出家弟子也是這樣
【評析】
這則寓言主要諷刺那些由于一些呵斥責(zé)備而逃離佛門,后來遭到了外道和邪魔學(xué)說的侵襲又返回佛門
故事征引
圣徒的英文縮寫
很久以前有兩個孤兒
,生活過得很貧困。有時候他們?yōu)榱颂铒柖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有一天
,這兩個人看到一戶富人家里養(yǎng)著好多只羊,便商量著偷一只回來賣點錢,結(jié)果被人逮住送到了管事處,最后給他們的懲罰是,在他們兩人的前額烙上兩個英文字母ST,意思是“偷羊賊”,然后就釋放了他們。這兩個人出來以后
,時時處處遭提防、唾棄,沒有人愿意跟他們講話,更沒有人愿意幫助他們,有的只是周圍人的指桑罵槐。其中一個人實在受不了這種恥辱,于是逃到了異國他鄉(xiāng),他以為逃到一個沒有人認(rèn)識的地方,自己會好過許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而當(dāng)初跟他同甘共苦的那個人卻說:“我雖然無法逃避偷羊的事實
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
,這個人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于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譽,周圍的人也慢慢開始認(rèn)可他了。突然有一天,一個陌生人看到這個老年人額頭上的兩個字母
,就問這是什么意思。村里的人就告訴他:“這已經(jīng)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也有點記不清楚了,應(yīng)該是saint(圣徒)的縮寫吧。”批評并非就是壞事
從前有一個人住在森林里修行
,他心地非常純凈,也非常虔誠,常常熱心幫助別人。有一天
,他感到百無聊賴,于是來到林間散步,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蓮花池,走近一看,池中的蓮花正在爭奇斗艷、競相開放,十分美麗。這時候,修行人心里有了一個念頭:“這么漂亮的蓮花,我如果摘一朵插在書房中,讓自己沐浴在蓮花的芬芳中,感覺一定會很好的!”于是,他俯下身,在池邊選摘了一枝修行人被嚇了一跳
“我乃蓮花池神
修行人瞬間醒悟
修行人正在自我檢討的時候,又有一個人來到池邊
,嘴里還自言自語地說:“這里的蓮花好漂亮呀!我可以采一些回去,然后拿到市鎮(zhèn)上去賣點錢,再去賭一把,很有可能會把昨天賭輸?shù)腻X贏回來呢!”那人說著就跳進(jìn)了蓮花池,三下五除二就把池里的蓮花摘了個精光,原本漂亮的蓮花池被踐踏得不成樣子而這時候的修行人
空中的聲音又出現(xiàn)了,說:“你本來是個修行人
修行人這才慚愧地點了點頭
《百喻經(jīng)》D17: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小兒爭分別毛喻
百喻經(jīng)全集《斫樹取果喻》譯文賞析 斫樹取果喻
【原文】
昔有國王,有一好樹
,高廣極大,當(dāng)生勝果[1],香而甜美世間之人,亦復(fù)如是
【注釋】
[1] 勝果:美好的果實。
[2] 生理:活下去的理由。
[3] 戒樹:持戒功德利益甚多
。此處以樹比喻持戒生長功德。【譯文】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一棵好樹
,長得高大、樹冠寬廣,還經(jīng)常結(jié)出香而甜美的果子來。當(dāng)時有一個人來到國王居住的地方,國王對他說:“這棵樹很快就要結(jié)出甜美的果了,你想吃嗎?”那人回答說:“這棵樹高大寬廣,雖然想吃,可是怎么才能夠摘得到呢?”國王聽完就叫人把樹砍倒,期望能摘到樹上的果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世上的人也是這樣
。如來法王持戒功德獲得很多利益,希望能夠修證出圓滿的佛果,如果發(fā)出愿心【評析】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
故事征引
何不看遠(yuǎn)一點呢
?有一天,佛光禪師準(zhǔn)備外出化緣
。臨走前他叮囑弟子們,說:“你們要在我回來之前,每個人都做出一件勸募功德的事。”傍晚時分
,佛光禪師回來了,弟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向禪師報告自己勸募功德的成績。第一個弟子普道得意地說:“師父
!今天有一位大施主,布施了一百兩銀子,他說我們可以拿這些銀兩興建一座大雄寶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第二個弟子普德聽了,也報告說道:“師父
!今天城內(nèi)的陳居士來拜望您,我?guī)灿瘟烁魈幍牡钐茫o我們奉獻(xiàn)了全年的道糧!”接著
,寺中的香燈師、知客師等都向佛光禪師說明了信徒的喜金善心可是
大家聽了很是不解
,問道:“師父!為什么化緣越多反而越不好了呢?”佛光禪師說道:“你們動腦筋仔細(xì)想想
,如果我們把現(xiàn)有的錢財都儲存起來,然后給予信徒,信徒才能夠富有起來,那樣佛教也會跟著富有起來。”說到這兒,禪師看了看弟子們。弟子們都略懂一二地點了點,佛光禪師又繼續(xù)說道:“我們不可能經(jīng)常去要求這個信徒捐獻(xiàn)這個功德
,要求那個信徒贊助那項佛事,這不成殺雞取卵了嗎,你們真的是太愚蠢了呀。假如有一天信徒們不勝負(fù)擔(dān)了,那佛教還能指望誰來護(hù)法呢?”弟子們聽了,一個個都慚愧地低下了頭。養(yǎng)花如同育人
有一位虔誠的信徒來到寺廟的后花園散心,恰巧看到園頭正在修剪花草
,于是就停下腳步觀看。他看見園頭不是把繁茂的枝葉剪去,就是把花草連根拔起,然后再移植到另一盆中信徒不解其意,便走到跟前問他:“園頭禪師
園頭禪師回答道:“其實照顧花草,就如同育人
信徒聽后不以為然
園頭禪師邊撫弄花草
信徒敬佩地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你為什么還要去管那些枯枝呢
禪師慈悲地說道:“其實那些枯枝看似已死,卻蘊藏有無限生機
說完,禪師又拿起一株花
接著,禪師又拿起鋤頭
信徒聽后非常欣喜地感嘆道:“園頭禪師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95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