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拆字
有個財主的少爺出外游玩
,見一年輕貌美的村婦在木橋邊淘米村婦聽了他的下流言辭,看著他搖頭晃腦的丑態(tài)
,非常生氣,回敬他說:“有米便為糧,無米也念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為娘,老娘雖有子,子不敬老娘。”少爺受了才思敏捷的村婦的回擊
,灰溜溜地轉身便走。財主的少爺把“橋”字拆開,幾換偏旁變?yōu)椤皨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所謂拆字,是為了表達的需要
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吳文英《唐多令》)田字下面一個力
,這明明是告訴你男人是在田里出力氣的,你跟他們談感情呀!(康蕓薇《佳偶》)絞盡腦汁的將那些“狗盜貓奶”(good morning)之類的句子和“您早”聯(lián)在一起。(張毅《警告逃妻》)
凍雨灑窗
,東兩點,西三點;切瓜分客
,橫七切,豎八刀。這副對聯(lián)
,出句巧拆“凍”、“灑”兩字,語意自然,饒有意趣,對句巧拆“切”、“分”兩字,渾然天成,入情入理。又如:某村有個白吃的人
,雅號“圣賢愁”,八仙中的呂洞賓、鐵拐李到此約他前往酒店做客,并有言在先“行令作詩,令成飲酒”。于是三人排了先后,并規(guī)定各用“圣賢愁”三字中的一字為令。呂洞賓就“圣”的繁體字“聖”拆字:“耳口王,耳口王
,壺中有酒我先嘗接著鐵拐李就“賢”的繁體字“賢”拆字:“臣又貝,臣又貝
“白吃”就“愁”拆字
那“白吃”喝夠了酒
,笑道:“正是你二位我才拔下毫毛,要是別人,我還一毛不拔呢!”呂洞賓、鐵拐李和“白吃”把“圣(聖)
、賢(賢)、愁”拆開分別為令,這也是采用了拆字法。這里講的“字”是個傳統(tǒng)概念
,它包括今天的字和詞,即拆字除了合體字可以“化形拆字”外①我們現(xiàn)在革了船主的命
②他雖然借父親的光,有一個貧農(nóng)成分
③不懂得路就問路
例①將“革命”一詞拆開
一個字有它的定型性,一個合成詞也有其凝固性
有人認為“從語言發(fā)展看,拆詞有前途
疊字
一位老師講解虛詞“而”字
第二天,一個學生寫了一篇文章
學生看了這批語,不禁贊嘆說:“我寫了一百七十個字的文章
老師的批語,用疊字法
疊字是把同一個字或詞接連疊用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雁過也
滿地黃花堆積
守著窗兒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這次第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詞一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
,層層鋪敘,表現(xiàn)了寂寞、悲涼、凄愴的心境。又如宋代陸游《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
!錯!錯!春如舊
,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
,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
陸游三十出頭
在《釵頭鳳》詞中,分別將“錯
!錯!錯!”和“莫!莫!莫!”作為詞的上下闋的結句,它們采用了疊字的方法。當然,這里的字也是個傳統(tǒng)概念,古代指單個的字,今天也可以指詞,如翻譯后的“不該!不該!不該!”和“不行!不行!不行!”就是典型的疊詞了,不過為了照顧傳統(tǒng)的“字”的說法,所以統(tǒng)稱為“疊字”。煉字
一男子要到某地去辦事,他在機場告別了妻子便乘飛機走了
。十天后,事辦完了,他買好準備回家的機票,然后往郵局去給妻子發(fā)個電報她講了個數(shù)目。他清點了自己所有的錢
“把‘親愛的’,從電文中去掉吧
“不”
,那姑娘說,并打開自己的手提包,掏出錢來,“我來為‘親愛的’,這幾個字付錢好了,做妻子的,可需要從她們的丈夫那兒得到這幾個字眼哩。”“親愛的”這幾個字之所以不能省
,是因為“做妻子的可需要從他們的丈夫那兒得到這幾個字眼哩”,女營業(yè)員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事實上,在言語表達中,有的“字”可以省,有的不能省,“字”的選用,的確有一個比較、選擇和提煉的問題。煉字本來是指我國古詩文中錘煉言語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
。皮日休所謂“百煉為字,千煉為句”。杜甫所謂“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煉字的“字”,其范圍比較寬泛
很明顯
,這里所講的“字”是指詞句,而事實上“字”的范圍不能太廣①嬋娟:宋玉,我特別地恨你
②孔乙己著了慌
③沒有生,死就不見
例①中的“這”原作“是”,把表示判斷的動詞“是”改成指示代詞“這”
煉字的過程是一個綜合運用言語技巧的過程
1.聲音優(yōu)美
煉字要選用上口
2.確切合理
確切合理是言語表達的立足點
合理的內容是先決條件
,確切的言語表達是否合理是關鍵,兩者相輔相成。通過貌似不合理的言語來表達極合理的因素,這正是言語藝術的魅力所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3.形象鮮明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宋祈《玉樓春》里的詩句
。《玉樓春》描繪的是春的景色,一個“鬧”字,使景物從靜態(tài)變成了動態(tài),從無聲變成了有聲,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給人以春風撲面、春意盎然4.適應情境
煉字并不是搜求那些艷麗
一天,財迷同一位朋友去散步
,不慎掉進河里。路人見了,連忙伸出手對他說:“把手給我!”誰知財迷聽了,只把頭往上浮了一下,說什么也不把手伸出來,那人又喊了一次,仍然是這樣……。這時納斯雷丁路過這里
,連忙對財迷說:“我的手快拿去!”這一回,財迷反應很快,連忙伸出手來,讓納斯雷丁拉上岸來。納斯雷丁對大家說:“那落水的財迷你叫他‘給’,他不會理你,你叫他‘拿’,他比誰都快!”納斯雷丁用“拿”代替“給”
,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拿”和“給”都是極其普通的字眼,在特定的情境中顯得情趣無窮。煉字,作為錘煉言語的方法
,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運用煉字法時,除了要考慮“聲音優(yōu)美”、“確切合理”【辨析】
拆字、疊字
“字”是個傳統(tǒng)概念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99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什么是雙齊修辭手法
下一篇:
雙關的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