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銓從紹興十二年(1142)至十八年謫居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宋時屬廣南東路
,“削爵竄嶺表凡八年”(胡銓《蕭先生春秋經(jīng)辨序》一胡銓的號“澹庵”就是在新州取的。周必大《益國文忠公集》卷三十《資政殿學士贈通奉大夫胡忠簡公神道碑》載胡銓:“在新興名室曰澹
(胡銓)居新興時
楊萬里所言有理。新興也就是紹興間胡銓謫居地廣南東路之新州
我們認為
宋南渡時,胡忠簡公亦號澹庵
正是因為胡銓有像大海
二胡銓在命運坎坷,屢遭貶謫之際
,可以在數(shù)量眾多的文丐身上看到自己的不凡之處,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他開朗的性格、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寧靜致遠的人格個性常常出現(xiàn)在他對西江流域風物的描摹上。胡銓所作《如夢令》載其在新興時的所見所感:誰念新州人老
。幾度斜陽芳草。眼雨欲晴時,梅雨故來相惱。休惱。休惱。今歲荔枝能好。這首小詞充分體現(xiàn)出宋南渡詞抒情自我化的特點
,真實地展現(xiàn)出了當時的自然環(huán)境與詞人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荔枝,是西江流域的常見景物,也是當?shù)靥禺a(chǎn),故常出現(xiàn)在遷嶺文人筆下。胡銓之前遷嶺南來的朱敦儒也曾在西江流域生活,他在詞中就曾提及荔枝。不過,曾經(jīng)自許“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的朱敦儒大多數(shù)時候感到的是西江流域的蠻山瘴水令人愁苦,他的遷嶺詞中常帶有一種灰暗陰沉的色調。如朱敦儒詠嘆道:“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九日江亭聞望,蠻樹繞胡銓的這首小詞既有詞的美感特質,又有詩的美感特質
,令我們自然而然地會聯(lián)想到蘇軾貶謫到嶺南的食荔枝詩:我生涉世本為口
,一官久已輕莼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之二)胡銓的人格個性與人生態(tài)度與蘇軾有相似之處
。這樣隨遇而安、樂天知命、順應自然的境界,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所認可的最高境界。荔枝,在遷嶺文人生命歷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象征著一些美好的事物。當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的時候,他的痛苦壓抑之情就會減少,這是因為美好的事物能使我們的精神愉快。愉快來了時,痛苦自然就被趕跑了。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仆嘗問荔枝何所似
此事雖小
,可以喻大。詩圣杜甫把唐代由盛轉衰的生活片段,幾十年來他個人、他家庭和當時的社會國家以及一切所見所聞都放進他的詩中,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詩篇,被稱作“詩史”,他的詩是藝術真實與現(xiàn)實真實的高度統(tǒng)一,這與“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確有神似之處。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甚至可以“問胡銓似何人胡銓把自己在新州生活時的一個片段放進了這首小詞里
“詩可以興”,我們讀胡銓這樣的小詞
美感創(chuàng)造不僅開始于對貌似不可解決的矛盾的感受,而且按照一切藝術家以及一切具有藝術家靈感的人們的供認
胡銓就是這樣的“具有藝術家靈感”的詞人
三禮失求諸野。朝廷之中奔走干謁之風盛行
,文人在朝廷里阿諛逢迎,在貶謫之地新州的胡銓卻能獨善其身,保持自我人格的高潔完整,并在貶謫之所寫出了如此優(yōu)美動人,啟人思考的佳作,這正印證了東坡先生“花竹秀而野者也”之說。胡銓、黃公度、李光等遷嶺文人雖然才華橫溢、志高才大,卻被貶謫到蠻山瘴水的蠻荒之地,就像秀而野的花竹一樣。胡銓本人對此亦深有體會,他在《秀野堂記》中說:清江之新淦楊君圖南,年未及衰
,已為菟裘計,薌林向公名其堂曰“秀野”,取東坡詩所謂“花竹秀而野 ”者也這段文字雖然是胡銓對向子“秀野”二字的解讀
謂予不信,請細讀《如夢令》這首小詞
。據(jù)首句“誰念新州人老”,可知此詞當作于胡銓謫居新州期間,當時胡銓四十多歲了,寒來暑往,春夏秋冬,光陰荏苒,就這樣在新州度過了生命中寶貴的時光,真是廢寢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一晃眼胡銓的性情是剛烈的
胡銓這首小詞有豪情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西江流域社會變遷與歷代遷嶺文人研究”(18YJA751010)
(作者單位:肇慶學院文學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03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