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時代,江南地區(qū)活躍著一群水墨山水畫家
五代著名山水畫家荊浩說過:“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
(語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二《荊浩傳》)我國初盛唐時代的山水畫,以吳道玄和二李(李思訓
吳郡人張璪既長于用筆
這種重筆重墨的畫風,在荊浩之前的中盛唐時代
朱審
朱審偏能貌夕嵐
與君一顧西墻畫
詩意說畫家用深墨畫出洞邊的水潭,這是一幅講究墨法的水墨山水圖
張志和,字子同
,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約生活于貞元、大歷年間。顏真卿《浪跡先生元真子張志和碑銘》:“性好畫山水,皆因酒酣乘興手援毫
,足蹈節(jié),披縑灑墨稱麗絕。石文亂點急管催
,云態(tài)徐揮慢歌發(fā)。樂縱酒酣狂更好,攢峰若雨縱橫掃
。尺波澶漫意無涯
,片嶺崚嶒勢將倒。盻睞方知造境難
,象忘神遇非筆端。昨日幽奇湖上見,今朝好卷手中看
。皎然詩描繪的畫境
,與顏真卿碑文的記述極相吻合,足證張志和是一位兼擅筆墨的水墨山水畫家。沈?qū)幒偷婪沂菐熗?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鏡(一作湖)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審李將軍
。淥汗(一作漫汗
,即汗漫)平鋪洞庭水,筆頭點出蒼梧云。顧況說道芬的畫要勝過朱審
,朱審也是師承張璪風格的畫家,由此也可見白道芬的畫藝風格。道芬醉心于繪畫事業(yè),為畫作“釣臺江山”而逝世。徐凝《傷畫松道芬上人》(題下有原注:因畫釣臺江山而逝):百法驅(qū)馳百年壽
,五勞消瘦五株松。昨來聞道嚴陵死,畫到青山第幾重
徐凝親自見到過“釣臺江山”圖
徐表仁
咫尺云山便出塵
憑君畫取江南勝,曾向東齋伴老身
。張祜是元和
、長慶間人,自稱是“老身”,已是他晚年。徐表仁的年齡要比他小,生活年代要稍后些。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失載其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論山水樹石”條,卻詳細記載他的蹤跡:“吳興郡南堂有兩壁樹石,余觀之而嘆曰:‘此畫位置若道芬跡類,宗偃是何人哉?’吏對曰:‘有徐表仁者,初為僧,號宗偃,師道芬則入室。今寓于郡側(cè)劉商,字子夏
柏偃松欹勢自分,森梢古意出浮云
如今眼暗畫不得
袁德師
水墨乍成巖下樹,摧殘半隱洞中云
猷公曾住天臺寺
湛上人
晚唐詩人方干
,字雄飛,新定(今浙江淳安)人,是唐代詩畫融通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寫下了不少描述當代浙東地區(qū)陳式、項信、項洙、盧卓、陸山人等畫家的水墨山水畫的詩,彌足珍貴。方干《水墨松石》詩,稱譽一位“三世精能”(祖孫三代擅畫水墨山水松石)的畫家:三世精能舉世無,筆端狼藉見功夫
添來勢逸陰崖黑
垂地寒云吞大漠
蘭堂坐久心彌惑,不道山川是畫圖。
詩人指出
畫石畫松無兩般,猶嫌瀑布畫聲難
雖云智惠生靈府
潑處便連陰洞黑
,添來先向枯枝干。我家曾寄雙臺下,往往開圖盡日看
。詩人贊頌項洙非但重視繪畫的藝術(shù)構(gòu)思(“智惠出靈府”)
,也非常重視繪畫的筆墨功夫(“功夫在筆端”、“潑處”),辯證地論述兩者的關(guān)系,非常難得。除以上兩首詩外,方干還有《陳式水墨山水》《觀項信水墨》《送水墨項處士歸天臺》《盧卓山人畫水》《陸山人畫水》等詩,充分反映出晚唐浙東畫家兼重筆墨的畫學思想,也可以見出詩人方干的藝術(shù)見解,比荊浩的論說要早得多。《周易·坤》:“履霜,堅冰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文學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18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