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雜題四首(其三)》
盤姍不稱三公位, 掩抑空妨數(shù)畝庭。
只有老僧偏愛惜, 倩人圖畫作書屏
劉敞《城南雜題》詩,共有四首,分詠開封城南四景。這一首題寫短槐,其自注云:“短槐在水陸院”。水陸院是一座僧院。
首二句表現(xiàn)短槐的姿態(tài)委瑣可笑。本來,一般樹木即使身段矮小,也不會成為人們嘲諷的對象。但槐樹卻例外,因為它和社會生活中莊嚴不凡的“三公”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周禮·秋官·朝士》載:“面三槐,三公位焉”
。原來,周代外朝植有三棵槐樹,三公之位則依次班列其下,于是后人便稱三公為“三槐”。這樣,槐樹在中國古代的人們心中,就被涂上了一層神圣色彩
。而反過來,人們也就要求槐樹儀態(tài)軒昂,以與它所代表的名位相稱。可是水陸院的這株槐樹如何呢?它身材短小,枝葉盤姍,一副衰敗老邁的樣子。同認識現(xiàn)實中所有的畸形事物一樣,詩人正是從它極端卑微的形象與極端神圣的象征意義之間的對比感到了它的荒唐: 是啊,由這樣一個角色來扮演三公,豈不令人忍俊不禁?于是,就從“盤姍不稱三公位”著筆,一語中的,然后又用“掩抑空妨數(shù)畝庭”的實寫進一層否定,噴涌而出,一氣流注,嘲諷得酣暢淋漓。很明顯,詩人的矛頭是指向那些既不稱職而又貪戀祿位的老官僚。嘲諷短槐說到底是為了嘲諷老僧
。的確,如此“短槐”,既無觀賞價值,又無實用價值,除了極端反常的人,有誰會“愛惜”呢?這一次,仍然是通過對比——通過“老僧偏愛惜”與人們誰也不愛惜的對比,詩人強烈地意識到這個和尚性情的乖謬。說“只有”,正是為了強調除“老僧”之外再無他人,突出了“老僧”和他人的對比;說“偏”,則更進一層勾勒出他的乖謬,從而讓讀者自然引出一個結論: 這老和尚實在太反常了。由此可見,詩人不僅善于從對比中發(fā)現(xiàn)對象的滑稽可笑,也善于勾勒突出,寫得豐滿完足。“倩人圖畫作書屏”由第三句生發(fā),具體表現(xiàn)出老僧的“偏愛惜”之情
。自然界有多少動人的景致,他單單將短槐繪入屏風,確實夠偏愛了!然而,僅僅寫出這點,仍舊稍嫌淺直,更精彩的一筆在于用“倩人”二字寫出了“圖畫作書屏”的曲折過程: 如果是老僧親自描繪,那樣倒也罷了;但他沒有這個能耐,他還要去請人。于是,這老僧的“偏愛惜”之情,他的庸俗性格,就表現(xiàn)得入木三分,更耐人尋味。這首詩中“短槐”和“老僧”的形象,既是實寫,但又通過二者概括了現(xiàn)實生活中某一些人的特征,所以富于象征意義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2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元代唐詩學的研究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