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戊戌年
,是唐朝建立1400周年
,本文是過年后寫的第一篇文章
,找個喜氣點的題目,與大家談?wù)勌瞥臓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以及他們的詩歌?/p>
明清兩代科舉制度健全
,三年一大比
,全國才出一個狀元
,真是風(fēng)光無限。唐朝剛開始玩科舉
,沒有經(jīng)驗
,制度不規(guī)范,記錄也不完全
。狀元的名稱是已經(jīng)有了
,但更通行的是省元、榜首
、狀頭之類稱呼
。唐立國289年,第一年五月方開國
,其后有22年不貢舉
,還有一年是乾封二年(667),科是開了
,但覺考卷不理想
,一個沒取。也有意外的驚喜
,有七年開了兩榜
,西京、東都分開考
。這樣一算
,唐朝進(jìn)士實際開了272榜。留下一榜完整進(jìn)士名單的
,只有貞元八年(792)
、會昌三年(843)和乾寧二年(895)三榜,其他各榜或存一二人至十來人不等,一人無存者有幾十榜
。本來唐人是做過《登科記》的
,宋以后亡失了,從清人徐松《登科記考》到今人孟二冬《登科記考補正》
,盡了極大努力
,方得有個大體輪廓。本人也出過力
,因而得知端末
。272榜有多少狀元留下名字呢?讓我數(shù)一數(shù)
,共136人
,恰好得其半數(shù),很大一部分存下名字
,是因為宋元人談唐詩人時稱他為某人榜進(jìn)士,或者見于明人那部不盡可靠的《玉芝堂談薈》
,本人事跡全無可考
,很遺憾。這136名狀元有詩存世的
,僅有33人
。
唐朝科舉主要分三塊,一是明經(jīng)
,考對經(jīng)義的熟悉程度
;二是進(jìn)士,考文學(xué)才華
;三是制科
,考實際辦事能力及對重大時政的看法。進(jìn)士科考試方式
,也曾有過摸索
,大約在武后后期確定一詩一賦的格局。詩有固定格式
,即是五言六韻的近體詩
,賦則規(guī)定字?jǐn)?shù)和押韻,到后期多換八韻
,后世稱為律賦
。詩賦的題目則取自經(jīng)史與時政,有很大的靈活性
。換句話說
,省試詩每首就是六十個字,但在這六十個字中
,則要看你對經(jīng)史的熟悉程度
,以及審題發(fā)揮的能力
,很不容易做好。唐代狀元們斬獲榜首的作品
,現(xiàn)在能夠見到的有崔曙
、李岑、黎逢
、丁澤
、李程、陳諷
、賈棱
、武翊黃、李肱
、盧肇
、鄭洪業(yè)、陸扆等人的十多篇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李肱《霓裳羽衣曲》
,但就全部唐代省試詩來說,則以錢起《湘靈鼓瑟》為最有名
。我愿先就這兩首詩來談唐代進(jìn)士之遴選
。

錢起是天寶十載(751)進(jìn)士第六名,狀元是李巨卿
。這時錢起已經(jīng)年近四十
,與王維及其友人有較多交往。詩題《湘靈鼓瑟》
,源自《楚辭·遠(yuǎn)游》:“使湘靈鼓瑟兮
,令海若舞馮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睂忌鷣碚f
,既要知道題目之來源,又要理解原作所表達(dá)楚辭作者幽怨無訴
,奮而遠(yuǎn)行時的文化環(huán)境與特定氛圍
,再敷述為詩篇。錢起詩是:“善鼓云和瑟
,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嗾{(diào)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fēng)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shù)峰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毕骒`指湘水之神
,首二句就寫其以善鼓瑟而廣為世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霸坪汀闭Z出《周禮·春官》“孤竹之管
,云和之琴瑟”,不是率爾之言
。接下來幾句
,都是一句寫瑟音之清妙,一句寫聽者心緒之悲苦
,緊扣《遠(yuǎn)游》原作之氛圍
,抒寫作者自己的理解。曲終是鼓瑟之終結(jié)
,楚辭作者已遠(yuǎn)去
,湘靈不見了
,屈子也走遠(yuǎn)了
,只有江上數(shù)峰,獨對殘陽
,可以相信樂曲還回翔在山水之間
,也可以是曲終的靜穆,給人無限的遐想
。省試詩不容易寫好的原因是你必須扣題
,無法自由馳騁想象,更不能生造原典沒有的環(huán)節(jié)
。與錢起同時得第者另還存四篇
,都按此路徑寫作,但多索漠無神
,錢起此首則如得神助
,應(yīng)試之作能寫得如抒情寫景詩般之靈動,似乎得江山神巫之助
。難怪此詩流傳后
,即有他赴試前月夜獨吟,得鬼謠相助之傳說。當(dāng)然
,此詩有一小瑕疵
,即出現(xiàn)了兩個“不”字,違反了近體詩盡量不重字的習(xí)俗
。中晚唐對此曾有討論
,不認(rèn)為有損成就。
李肱是唐宗室
,也就是皇帝的遠(yuǎn)親
,他在文宗開成二年(837)狀元及第,詩題《霓裳羽衣曲》
,是玄宗時著名的舞曲
,考官希望借此表達(dá)對開天盛世的向往,還附帶一個要求
,是“齊梁格”
,即不要嚴(yán)格粘對的近體詩。李肱詩云:“開元太平時
,萬國賀豐歲
。梨園獻(xiàn)舊曲,玉座流新制
。鳳管遞參差
,霞衣競搖曳。宴罷水殿空
,輦余春草細(xì)
。蓬壺事已久,仙樂功無替
。誰肯聽遺音
,圣明知善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娨夂軙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即首寫開元盛世,次二句寫梨園與皇家共同完成新曲的制作
,再次寫歌舞的演奏
,最后寫到往事之余音不廢,當(dāng)今圣明當(dāng)可繼承盛世偉業(y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哉f既扣題,有文采
,思往事
,更頌今
。且用省試詩中很少見的仄韻寫成,各韻之間或粘或不粘
,以契合“齊梁格”的要求
。更難得的是,文宗在前一年挑選主考官時
,特別說到宗室子弟大多浮華
,要著意挑選有真實才學(xué)之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脊俑咤|心領(lǐng)神會
,認(rèn)為李肱此詩“詞韻既好,人才俱美”
,“雖使何遜復(fù)生
,亦不能過”,文宗也加激賞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上Ю铍艃H存此一篇,后來官至岳
、齊二州刺史
,沒有大的成就。
唐代進(jìn)士科雖然年年都考
,但每年參考進(jìn)士多達(dá)數(shù)千人
,能夠出線者每年僅二三十人,許多人都久困科場
,艱難備嘗
,一旦及第,真有“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
,更何況高居榜首
。盧肇是會昌三年(843)狀元
,此前他在科場至少困厄近二十年,幸虧李德裕主政
,拔擢寒素
,起用年近八十的老詩人王起主持貢舉,將來自南方袁州的盧肇定為狀元
。他的心情有幾種層次的表達(dá)
。在同年聚會祝賀主司放榜詩中,他說:“嵩高降德為時生
,洪筆三題造化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钦f王起高壽,為時代而主造化
,后者指造就人才
。最后說“明日定知同相印”,認(rèn)為恩主將會做宰相
。這些都是場面話
。送落第者歸鄉(xiāng),更要保留分寸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都暗诤笏团藞D歸宜春》:“三載皇都恨食貧,北溟今日化窮鱗
。青云乍喜逢知己
,白社猶悲送故人。對酒共驚千里別
,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歸為說龍門事,雷雨初生電繞身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弊约旱囊馔庵玻约皩τ讶寺涞诘陌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表達(dá)都很有分寸
。待回到故鄉(xiāng),想到赴考時遭到的冷落
,及地方刺史前倨后恭的冷熱臉
,他再無保留,借觀賽龍舟的話題
,寫道:“向道是龍剛不信
,果然奪得錦標(biāo)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彼^及第如跳龍門
,自己的自負(fù)一直沒有人相信,現(xiàn)在奪得了錦標(biāo)
,終于可以一出多年惡氣了
。兩年后的會昌五年,狀元又是來自袁州的易重
,且過程有些曲折
,即先定張第一,易重第二
,有些糾紛
,武宗讓白敏中再定去留
,改為易重第一。易重有《寄宜陽兄弟》詩:“六年雁序恨分離
,詔下今朝遇已知
。上國皇風(fēng)初喜日,御階恩渥屬身時
。內(nèi)庭再考稱文異
,圣主宣名獎藝奇。故里仙才若相問
,一春攀得兩重枝
。”入京應(yīng)試已經(jīng)離鄉(xiāng)六年
,自己的考試也經(jīng)歷了從禮部到內(nèi)廷復(fù)試的曲折
,所幸一切順利,“一春攀得兩重枝”更屬意外之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圃姟反嬉字卦妰H此一首。今貴州大學(xué)教授易聞曉據(jù)說就是易重的后人
,他家族所傳《五鹽易氏宗譜》中還有一首《中秋》:“去歲今宵醉似泥
,今年對月獨眠遲。人間共挹金波爽
,天上誰將玉笛吹
。黃道星辰環(huán)北極,青冥風(fēng)露洗南陲
。銀橋試問乘鸞女
,仙桂誰攀第一枝?”似為多年后作
,還津津樂道于折桂登頂?shù)挠鋹偂?/p>
長居京城的進(jìn)士
,多年落魄,貧寒者或困守寒村
,富有者不免流連狹斜
。一旦高中,各有悲喜故事
。鄭合敬是乾符二年(875)狀元
,及第后仍宿平康里妓院
,且留詩云:“春來無處不閑行
,楚潤相看別有情。好是五更殘酒醒
,時時聞喚狀元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侗崩镏尽份d“楚兒,字潤娘
,素為三曲之尤”
,楚潤似為一人,《唐摭言》卷三則作“楚娘
、閏娘
,妓之尤者”,則為二人
。以鄭詩看
,似以二人為是。他似乎很迷戀這樣的生活
,徹夜飲酒
,在沉醉中聽妓女殷殷呼喚狀元,人生得意就該如此吧
!開成三年(838)狀元裴思謙因為打通大宦官仇士良的關(guān)節(jié)而及第
,寫了紅箋名紙十?dāng)?shù)份散發(fā),然后夜宿平康里
。興奮之余
,用妓女的語氣作詩一首:“銀斜背解鳴珰,小語偷聲賀玉郎
。從此不知蘭麝貴
,夜來新惹桂枝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髢删涫钦f進(jìn)士及第稱折桂
,得近狀元而沾了香氣,再好的化妝品也可以不用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圃姟反嗽娪质掌娇导讼拢钦`收
。
后世說“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有這段經(jīng)歷的是元和十五年(820)狀元盧儲
。他在赴考期間
,曾造訪古文家李翱。李翱以禮接待
,將他的投文放于幾案間
,即外出視事。李翱長女年方及笄
,見到文卷
,驚嘆:“此人必為狀頭
。”李翱即選盧為婿
。盧即赴京
,果中魁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安胚^關(guān)試
,徑赴嘉禮”,馬上成親
。盧有《催妝》詩說:“昔年將去玉京游
,第一仙人許狀頭。今日幸為秦晉會
,早教鸞鳳下妝樓
。”唐代婚俗
,迎親過程中有許多繁文縟節(jié)
,有文學(xué)的新人更會寫許多打趣的詩歌,如同敦煌所出《下女夫詞》所載那樣
。盧儲稱新娘為“第一仙人”
,說因為你的吉言,我果然高中榜首
。今天終于迎娶新人
。你還是隆重打扮趕快從妝樓下來吧。喜悅之情
,溢于言表
。盧儲詩僅存兩首,另一首《迎內(nèi)子題庭花》:“芍藥斬新栽
,當(dāng)庭數(shù)朵開
。東風(fēng)與拘束,留待細(xì)君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闭f庭園里的芍藥花僅開數(shù)朵,一定是東風(fēng)管得嚴(yán)格
,要太太來后才盡開
。佳人既識才子于婚前,婚后感情也是很甜蜜的
。
但凡狀元及第
,總會帶來社會知名度,并為今后的仕途帶來光明前途。今知狀元曾主持貢舉者
,有李昂
、常袞
、李程
、柳璟、鄭顥等人
。從當(dāng)年的掄選魁元
,到多年后決定他人命運,內(nèi)心世界是極其復(fù)雜的
。舉一位知貢舉者的詩來說:“獨坐貢闈里
,愁多芳草生。仙翁昨日事
,應(yīng)見此時情
。”那么多考生
,優(yōu)秀的很多
,誰去誰留,不僅關(guān)乎考生的命運
,也賭上知舉者的名聲
,這位老兄撓悶至極,說自己的愁緒恰如無邊芳草
,不知如何抉擇
,只能寫詩向前輩請教,你去年怎么辦的
?這首詩的作者
,有呂渭與劉太真兩說,二人都不是狀元
,這里僅舉例而已
。狀元知舉,有成功者
。如柳璟
,為寶歷元年(825)狀元,于會昌元年(841)
、二年(842)兩知貢舉
;鄭顥,是柳璟會昌二年所取狀元
,于大中十年(856)
、十三年(859)兩知禮部貢舉,兩人皆獎拔人才,時稱得人
。但也有鬧出亂子來的
,如李昂,是開元二年(714)狀元
,以考功員外郎知二十四年(726)貢舉
。他辦事認(rèn)真,秉性剛急
,眼中揉不得沙子
。他召集考生,說文章好壞
,我會秉持“至公”的態(tài)度來取舍
,誰也不準(zhǔn)找人托關(guān)系。偏偏他舅舅不識好歹
,因與進(jìn)士李權(quán)鄰居
,向李昂進(jìn)言。李昂大怒
,再集貢士數(shù)落李權(quán)的過失
,還將李權(quán)的疵點張貼通衢,以加羞辱
。李權(quán)憤而開撕
,當(dāng)眾責(zé)問李昂:“執(zhí)事雅什,可否商榷
?”“有何不可
!”“耳臨清渭洗,心向白云閑
。豈執(zhí)事辭乎
?”李昂答:“然?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崩顧?quán)使出掏心一擊:“昔唐堯衰怠
,厭倦天下,將禪許由
,由惡聞
,故洗耳。今天子春秋鼎盛
,不揖讓于足下
,而洗耳何哉?”李昂原詩不存
,估計是詠史之作
,借歌頌許由表達(dá)自己與世無爭的人生態(tài)度。李權(quán)借題發(fā)揮,說堯之晚年
,厭倦政事
,因而欲讓位于許由,許由高尚隱逸
,覺此語玷污了自己的人格
,有清渭洗耳的故事。李權(quán)責(zé)問
,當(dāng)今皇上年不及五十
,從未要讓位于足下
,你干嘛洗耳
?意思是你有不臣之心。問題嚴(yán)重了
,李昂訴于宰相
,將李權(quán)下獄了事。宰相覺得考功員外郎官位低
,威權(quán)不夠
,確定此后改由禮部侍郎知舉。這是唐代科舉史上的重大轉(zhuǎn)折點
,李昂的狷急留下笑柄
,提升了科舉層級則屬無心插柳。
狀元做到宰相的
,有常袞
、齊映、李固言
、李程
、孔緯、孫偓
、陸扆等不足十人
,建樹也很有限。常袞是肅代間有名的文人
,長于制誥
,但政事能力很有限,時人有“常無分別元好錢”來譏諷兩位宰相之不稱職
。特別的倒是孫偓
,本是風(fēng)流才子,登第前經(jīng)常出入北里
,從宦多年
,亂中盡了人力,世變以后,謝絕征辟
,棲心云水
,耽信釋道,受道箓于杜光庭
,亦通曉禪理
。他有詩致杜光庭:“我行同范蠡,師舉效浮丘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端胃呱畟鳌肪砣痄浰浤显郎u詩:“窠居過后更何人,傳得如來法印真
。昨日祝融峰下見
,草衣便是雪山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梢娝娜松x擇與體悟
。還可以說到的是,晚唐甘露事變的關(guān)鍵人物李訓(xùn)
,本名仲言
,是長慶二年(822)狀元,他與鄭注謀欲誅除宦官
,事敗而蒙大逆之罪名
,詩文很少傳世。近年出土他為母親所寫墓志
,可以看到他的真實一面
。
唐代狀元有較多詩歌傳世者,有王維
、崔曙
、楊憑、楊凝
、張又新
、盧肇、裴說等人
,以下略作介紹
。
就詩歌成就來說,首屈一指的無疑是王維
。他是開元九年(721)狀元
,當(dāng)時年紀(jì)剛過二十,當(dāng)然是少年得志
。他是盛唐最偉大的詩人
,科場的這段經(jīng)
歷他似乎也很少提起
。這里只是要指出,李白
、杜甫當(dāng)然曾不屑或挫敗于科場
,王維則曾有風(fēng)光的這段經(jīng)歷,時代似乎并沒有特別地為難他們
,世俗的一時得失也無法框定他們的偉大人生
。
崔曙大約是唐代狀元最晦氣的一位。他是開元二十六年(738)狀頭
,試題是《明堂火珠》
。明堂是武后在東都所建之宏偉建筑,據(jù)說高三百尺
,剛建成就遭火焚
。再建,到開元間已頗毀撤
,惟堂頂金火珠望之赫然
。崔曙詩云:“正位開重屋
,凌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
。天凈光難滅
,云生望欲無。遙知太平代
,國寶在名都
。”這時試詩還無定格
,因是四韻
。“夜來”兩句是寫實好句
。說晚間火珠與明月相映共輝
,天亮后則僅有前者一星孤照。問題在于
,崔曙登第后次年就去世了
,且留下一女小名星星,因而世人認(rèn)為此詩一語成讖
。撇開這些不說
,崔曙是盛唐的重要作者,殷璠《河岳英靈集》稱其詩“言辭款要
,情興悲涼
,送別
、登樓,俱堪下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上魇赖浼嫫湓妰H十四首,近年日本發(fā)現(xiàn)一首佚詩《宛丘李明府廳黃雀吟》:“鳴琴作宰訟庭空
,賀雀因巢廨宇中
。決起不離當(dāng)砌樹,歸飛時逐傍簾風(fēng)
。場邊啄粟寧堪比
,篋里銜花僅欲同。會取玉環(huán)來報德
,今君四代為五公
。”見《書陵部紀(jì)要》五一號住吉朋彥《伏見宮舊藏雜鈔卷一四》
。
大歷九年(774)狀元楊憑
,與十三年(778)狀元楊凝,是親兄弟
,也是唐代唯一的兄弟狀元
。他們的父親是醴泉尉楊成名,地位并不高
,還有一子楊凌于大歷十一年(776)登進(jìn)士第
,一門三甲,時稱三楊
,實在難得
。其中楊凌娶韋應(yīng)物長女為妻,楊憑女更適柳宗元為妻
,姻親關(guān)系形成中唐特別的文學(xué)集團(tuán)
。韋、柳為詩皆學(xué)陶淵明
,因各人性情和經(jīng)歷不同而自成面貌
。三楊很可惜,本人的詩文集都沒有流傳后世
,僅因令狐楚《御覽詩》的選取而各有一些詩保存
。《御覽詩》是選給皇帝看的
,多是平和溫厚的作品
,個性不太張揚,這必然影響到今日對三楊詩的認(rèn)識
。錄兩首吧
。楊憑《竇洛陽見簡篇章偶贈絕句》:“直用天才眾卻瞋
,應(yīng)欺李杜久為塵。南荒不死中華老
,別玉翻同西國人
。”此詩寫于元和七年(812)
,是最早幾首李杜并提詩之一
。此前楊憑坐事貶嶺南,詩傳達(dá)他的自負(fù)與自信
。楊凝《送別》:“春愁不盡別愁來
,舊淚猶長新淚催。相思倘寄相思字
,君到揚州揚子回
。”此詩特別處是每句都有重字
,但詩意仍很流暢
。
元和九年(814)狀元張又新是小說家張的曾孫,到他父親張薦官至工部侍郎
,已成顯宦
。他也創(chuàng)造了新的紀(jì)錄,即京兆解為解頭
,進(jìn)士試為狀頭
,制科為敕頭,因而有“張三頭”之譽
。他在政治上名聲不佳,但卻是難得的品茶家
,所作《煎茶水記》
,對天下泡茶最好的水作了排名。今人所知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為天下第一
,無錫惠山寺水為第二
,即源自這篇大作。他的詩存三十首左右
,最著名的有三組
。《本事詩》說他風(fēng)流好色
,有二詩為證
。在酒席上讓迷戀舊妓唱新作:“云雨分飛二十年,當(dāng)時求夢不曾眠
。今來頭白重相見
,還上襄王玳瑁筵
。”娶妻不俊而有詩:“牡丹一朵直千金
,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fù)看花心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贝似湟弧T螠刂荽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作短句詠地方山水
,可能有百首之多,開宋以后某地百詠之先聲
。此其二
。近年先后發(fā)現(xiàn)兩首他在廬山留下的佚詩,有《謝廬山僧寄谷簾水》:“消渴茂陵客
,甘涼廬阜泉
。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竹柜新茶出
,銅鐺活火煎。育花浮晚菊
,沸沫響秋蟬
。啜憶吳僧共,傾宜越碗圓
。氣清寧怕睡
,骨健欲成仙。吏役尋無暇
,詩情得有緣
。深疑嘗沆瀣,猶欠聽潺湲
。迢遞康王谷
,塵埃陸羽篇。何當(dāng)結(jié)茅屋
,長在水簾前
。”很難得與飲茶品水有關(guān)
。此其三
。
還要說到盧肇。他是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袁州地處湘
、贛之間
,隋唐之間方設(shè)州,經(jīng)濟(jì)文化都不算發(fā)達(dá)
。但安史亂后中原士人紛紛南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