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近百年詞史》第四編,也即“詞壇的毛澤東時代”一編把絕代公子張伯駒
馬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馬一浮身在當代“儒家三圣”、“四大儒”之列(見湯一介
、徐復(fù)觀說,《馬一浮全集》第六冊),學術(shù)汪洋浩瀚,非外行淺學可以置喙,更何況其人本來就是“中國現(xiàn)代學者當中最難解讀的一位”(劉夢溪說,《馬一浮全集》第六冊)。近年馬氏研究頗為熱火,目力所及,似以劉夢溪《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義》與劉又銘《馬一浮的哲學典范及其定位》二文較為通透易懂馬氏詩數(shù)量極富
全面深入評價馬氏詩非本文任務(wù),之所以略說蓋在于可與其詞取資比較
小樓聽雨連宵
詞題“坐雨”
迨飽經(jīng)戰(zhàn)亂
佳節(jié)偏催老
又如同時作《水調(diào)歌頭·九日寄故鄉(xiāng)親友》:
獨客聽巴雨
二詞皆將沉郁心境寓于輕快筆法中
,毫無假借回旋,愈近詞家本色。內(nèi)戰(zhàn)時期所作《滿庭芳》則能合清真之頓挫、白石之清峭、東坡之剛健于一手,為《芳杜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身是浮云
,生如流電,百年能幾春晴。新消殘雪,才見柳梢青。瞥眼風花歷亂,剛數(shù)日、春已飄零。欄桿外,紅英滿地,高樹遍啼鶯。堪驚人世換將自己為數(shù)不多的詞分編為《詞剩》
、《詞外》,肯定是馬一浮很花了一番心思的選擇——他完全明白: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但對于這位洞明古今的儒學宗師來說,滄桑興亡早已不是新鮮事。他并沒有那種通常的改換新天的狂喜,而是以一種冷冽的態(tài)度大寫其“觸機”“戲謔”、禪意盎然之詞:觸網(wǎng)游魚貫柳迎
,銜泥新燕慶宮成。云迷洲渚天如墨,雨壓樓臺地半傾。塵芥事,古今情,漂花爛草度清明。蒼苔行處生朝菌,啼聲聲掩戶聽。殘醉扶歸蝶夢迎
,錦囊佳句本天成。刀圭嫩藥無多許,栲栳明珠已盡傾。留醒眼,看人情,浮云生暗月生明。落花芳草春來遍,檣燕林鶯各自聽。羅剎飛空海若迎
,愚公智叟兩無成。禪機要使西江竭,酒客爭夸北斗傾。矛盾計,怨咨情青眼高歌笠屐迎
載鬼車來擁彗迎
這一組二十首《鷓鴣天》作于1950年春
,可謂篇篇警拔,字字精光,這里只能選讀幾首而已。說其中全是封閉內(nèi)心的獨白、沒有時世的折光顯然是不可能的,正如同說馬一浮已經(jīng)對未來有了不祥預(yù)感一樣偏頗。他在這組詞的序跋中說得很謙遜,所謂“乖詞人之本分,例勞者之自歌”、“只圖趁韻,了無足存”,更進一步申明“余不諳聲律,未足言詞”(《馬一浮全集》第三冊在生命的最后階段
天運陰陽消長
妄計名言指馬
所謂“風云變態(tài)”
一念入三昧
身處“羅剎正飛天”的險惡艱辛中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
好書推薦
《國學微讀》叢書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千年
《國學微讀》叢書由著名學者蔣寅教授主編,包括《東西南北中國風》《經(jīng)史子集中國學》《修齊治平中國觀》《溫良恭儉中國禮》《盛衰成敗中國史》《詩書畫樂中國藝》6種
《國學微讀》叢書(全六冊)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29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