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枯木
摧殘枯木倚寒林
早期佛教的偈頌理過其辭,質(zhì)木無文
據(jù)《景德傳燈錄》記載
“摧殘枯木倚寒林”
“枯木”之喻,至少有兩端
大梅法常這首偈既生動委婉地表達了自己不愿出山的想法
桃花悟道
三十年來尋劍客
靈云志勤禪師本是福州長溪人,出家后游方到湖南大溈山
根據(jù)偈中的描寫,靈云三十年來一直在尋找劍客
。劍客本是指精通劍術(shù)的俠客,在中晚唐民間社會中,多有劍客行俠的傳說。然而一個出家人,孜孜不倦地尋找“劍客”,到底是為什么呢?原來,所謂“劍客”,只是一個比喻的說法,靈云其實是在尋找一個手持佛法利劍的禪宗大師,希望能徹底斬斷自己情識見解、諸種煩惱之根。這三十年來,心中的煩惱如同一顆未死的種子,雖然年年不斷像秋天的落葉一樣枯萎,卻總是在春天不斷抽出新枝。最終,不是棒喝如雷、機鋒似劍的禪師,而是風(fēng)姿綽約、色澤鮮妍的桃花充當了斬斷他一切情識煩惱的“劍客”角色。那么我們要追問:為什么桃花能使靈云志勤大徹大悟呢
?據(jù)《維摩詰經(jīng)》的描述
,維摩詰居士和文殊菩薩向天人大眾說法,說到半途“青青翠竹
,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在對大自然的觀賞中來獲得對佛性的體認,是禪宗的主要證悟途徑之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水流花開
,鳥飛葉落,本身都是無意識、無目的、無思慮的,也就是“無心”的。而這“無心”,正是禪宗解脫煩惱的靈丹妙藥。所以黃庭堅的詩說:“靈云一笑見桃花,三十年來始到家。從此春風(fēng)春雨后,亂隨流水到天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也許靈云最可能覺悟到的是佛性的永恒
,如他上堂演法時所說:“且觀四時草木,葉落花開,何況塵劫來天人七趣,地水火風(fēng),成壞輪轉(zhuǎn),因果將盡,三惡道苦,毛發(fā)不添減過水睹影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yīng)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景德傳燈錄》卷十五《洞山良價悟道偈》)洞山良價禪師是禪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
,他早年也有過靈云志勤一樣的求道困惑。良價幼年出家,念《般若心經(jīng)》,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然用手摸臉,問師傅說:“我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jīng)言無?”老師不能答。從此,“我”的形骸和“我”的自性的關(guān)系問題,一直盤桓于他的心中。后來良價去參究云巖曇晟禪師,初步理解“無情說法”的含義,懂得“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的道理在參學(xué)過程中
一日,良價路過水邊
“水中影”正如“貌得師真”
孤峰頂上
高高峰頂上
到荒林寒巖中去過一種與世無爭的自由生活,是詩僧寒山的證道方式
“高高峰頂上,四顧極無邊”
詩人深知禪是不可以用言語表說的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xué)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0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煜詞中夢的意象
下一篇: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題解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