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白鷺皆過客——讀張弘范、劉因詞
《莊子·逍遙游》第一個寓言故事
,講一只大鵬展翅高飛,乘著六月份形成的海洋季風(fēng)從北海飛向南海。灌木叢中的小鳥看大鵬飛得很高,還要去很遙遠(yuǎn)的地方,很辛苦,表示不理解,說何苦如此,像我從這棵樹枝飛到那棵樹枝,撲騰幾下就到,毫不費(fèi)力,即便不到,落到地上,也沒什么。這就是后人說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古詩詞中
,詩人們喜歡用大雁、白鷺作為意象,來象征有為無為元朝前期有兩位詞人,一位是張弘范
,一位是劉因,前者的生存軌跡很像大雁,是苦勞命,活了四十三歲;后者的生存方式很像白鷺,享受山林之樂,活了四十五歲。張弘范有一闋《木蘭花慢》很見其性格志向:
功名歸墮甑,便拂袖
,不須驚。且書劍蹉跎,林泉笑傲浩歌一曲牛飯聲。天際暮煙冥
詞的大意是:失去功名就像失手打爛了一個瓦罐,不必太在意
,只管拂袖而去。況且像我這種談不上有什么文韜武略的人,閑散于林泉之中,過一種飲酒賦詩的日子是不錯的。要知道官場上的事翻云覆雨、變幻無窮,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因此不必像西晉人阮籍那樣有窮途之哭,也不必像東晉失意的渡江人士那樣常常在新亭集會相對而泣。春秋時衛(wèi)國人寧戚懷才不遇,為齊桓公駕車、喂牛時叩角而歌,之后被齊桓公發(fā)現(xiàn)并重用。現(xiàn)在恐怕沒有這種好事了,全國已經(jīng)平定,無仗可打,想有作為又無用武之地張弘范是河北人
由于功勞特別巨大
前邊錄的《木蘭花慢》詞,從情緒色彩上看
大雁苦死在南北遷徙的生活方式上
比張弘范小十一歲的劉因
如其中一闋《鵲橋仙》:
悠悠萬古,茫茫天宇
。自笑平生豪舉。元龍盡意臥床高,渾占得詞的開篇以時間的萬古,空間的天宇對舉
詞人在下片表明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是種幾畝田地養(yǎng)幾個家畜
,該向公家交田租就交一點(diǎn),留下來的自己食用也心安理得,和漢代初期東城種瓜的隱士邵平一樣,永遠(yuǎn)不要引人注意。閑來無事可以呆坐,可以抱膝看山看水。古時候的隱士,有的為彰顯名聲,有的為待價而沽,如諸葛亮未出仕之前好為《梁甫吟》,隱居只是提升身價的手段。詞人說自己和這類隱士絕不一樣。劉因?qū)W問名氣很大,朝廷多次派人傳達(dá)或書函征召
,許以三品職銜,但都被他以種種借口固辭不就。他有一闋《人月圓》就寫固辭獲準(zhǔn)之后的喜悅心情:自從謝病修花史
,天意不容閑。今年新授,平章風(fēng)月,檢校云山。門前報道,麴生來謁,子墨相看
。老子正爾這闋詞是對官家的幽默
劉因有一闋《木蘭花》表明他對人生的大徹大悟:
未開常探花開未
,又恐開時風(fēng)雨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百年枉作千年計
,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風(fēng)欲勸座中人,一片落紅當(dāng)眼墜。詩人愛花
、賞花、惜花,這除了愛美之心之外,還有一種與花同病相憐的情結(jié),花很美,但很柔弱,她被春風(fēng)吹開,可不經(jīng)意間山翁醉也,欲返黃茅舍
劉因常自稱老子
看來最原始的東西才是最真實可靠、最有價值
劉因是白鷺命,雖然不如鴻雁那么高亢跌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2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卜算子(片片蝶衣輕)》原文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