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講解(二)——李白《憶秦娥》
浦江清
憶秦娥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考證
此詞相傳李白作
明人胡應(yīng)麟疑此為晩唐人作
崔令欽《教坊記》載歷代小曲三百余
近人亦有主張此為李白之真作者
今定此詞為晩唐
、五代無名氏之作,其托名太白,當(dāng)在北宋。此詞別名《秦樓月》,即因此詞而得名
。又有平韻及平仄換韻體,均見萬樹《詞律》。講解
這首詞的作法與上面一首《菩薩蠻》不同
。《菩薩蠻》以登樓的人作為中心,寫此人所見所感,章法嚴(yán)密,脈絡(luò)清楚。這《憶秦娥》初讀過去,不容易找到它的中心,似乎結(jié)構(gòu)很散漫其實(shí)這首詞不以一個人物作為中心
,而是以一個地域的景物作為題材的。無論它說東說西,總之不離乎長安,故長安的景物即是這首詞的統(tǒng)一的題材,讀者可以把它做一幅長安的風(fēng)景圖,一幅長安的素描看。繪畫可以移動空間,但不能移動時間,惟詩詞更為自由,既可以移動空間,也可移動時間,所以上半闋說春,下半闋說秋,倒沒有什么妨礙。繪畫的表現(xiàn)空間是有連續(xù)性的,詩詞較為自由,盡可以從東邊跳到西邊。此詞作者原不管寫長安全景,他只挑選幾處精采的部分來說,所以我們比之于一幅長安素描還不很恰當(dāng),不如說是幾幅長安素描的一個合訂本。若說是幾幅素描的合訂本
,試問有何貫穿的線索。否則豈不是散漫的零頁嗎?單靠題材同是長安的一點(diǎn),似乎還不夠。這里詩歌和散文是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語言,我們不能說哪一種比較古
,總之,是語言的兩個不同的方向的發(fā)展。當(dāng)人類把最先僅能表示苦樂驚嘆的簡單的聲音和指示事物的短語,連串起來巧妙運(yùn)用,以編成一個歌謠,或者發(fā)展成一段長篇的談話,是向著這個或那個不同的方向發(fā)展,用了不同的藝術(shù)。這便是詩歌和散文的開始。一只歌謠是原始的詩詞,一篇談話是原始的散文。詩詞和散文的源頭不同假如我們對于歌謠下一點(diǎn)研究工夫
這是當(dāng)初詩歌的語言與散文的語言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fā)展的現(xiàn)象
在散文,句和句子的遞承靠思想的連屬
這“跳越”是詩詞的語言的一種姿態(tài)
《憶秦娥》總題材是長安景物,作者挑選幾處精采的景物
,憑著語言的自然連串,蟬聯(lián)過度,這是一個純粹歌曲的作法,主要的線索是一個韻的傳遞,中間又有三字句的重復(fù),以加強(qiáng)音律的連鎖性。“簫聲咽”喚起“秦娥夢斷秦樓月”,中間有聯(lián)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起句“簫聲咽”,是詞中之境
從“簫聲咽”度到“秦娥夢斷秦樓月”
第二層是實(shí)有這簫聲,不只是用典
。這開始兩句說長安城中繁華的一角?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作者說了秦娥
“年年柳色”是一年一番的柳色
或曰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
“音塵絕”三字意義深遠(yuǎn),有多種影子給我們摸索
。一是說道路的悠遠(yuǎn),望不見盡頭,有相望隔音塵之意。二是說路上的冷靜,無車馬的音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借“音塵絕”的重復(fù)再喚逼下面一韻
,作用在構(gòu)成音律的連鎖,并不是意義上的需要,但是這三個字音,再重復(fù)一遍,打入我們的心坎,另外喚起新的情緒,新的意念。其意若曰:咸陽古道的道路悠遠(yuǎn)是空間上的阻隔,人從咸陽古道西去,雖然暫隔音塵,也還有個回來的日子。夫古人已矣,但見陵墓丘墟,更其冷靜得可怕,君不見漢家陵闕,獨(dú)在西風(fēng)殘照之中乎?這是古今之隔,永絕音塵,意義更深刻而悲哀。原來漢帝諸陵
,如高祖的長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陽陵,武帝的茂陵,都在長安與咸陽之間,所以作者一提到咸陽古道,便轉(zhuǎn)到這些古代帝王的陵墓上來,以吊古的情懷作結(jié)。映帶著西風(fēng)殘照,這幅斑駁蒼老的山水畫便作了這本長安畫集的壓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此詞原無題目,《白香詞譜》題為《秋思》
,斷章取義,未窺全豹。如果要一題目,我們可借用初唐詩人盧照鄰的詩題,題之曰:《長安古意》。細(xì)味此詞,簫聲與秦樓暗用弄玉的典故,是秦穆公時事,霸陵漢文帝的陵墓,折柳贈別是漢代遺風(fēng),樂游原因漢宣帝的樂游廟而得名,咸陽是秦始皇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