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臺閣體前期詩人楊士奇·臺閣體盟主楊士奇

      大道家園 2023-07-25 12:45:29

      明代江西詩詞·明前期江西詩詞·臺閣體前期詩人楊士奇·臺閣體盟主楊士奇

      楊士奇(1365~1444),名寓

      ,以字行,號東里
      ,泰和人。早孤,力學(xué),授徒自給
      。建文初,與修《太祖實錄》
      ,用薦征授教授
      ,當行,王叔英復(fù)以史才薦
      ,遂召入翰林
      ,充編纂官。尋試吏部第一
      ,授吳王府審理副
      ,仍供館職。成祖即位
      ,改編修
      ,簡入內(nèi)閣,典機務(wù)
      ,進侍講
      ,累官左春坊大學(xué)士,進少保
      、少傅
      。仁宗即位(1425),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xué)士
      ,歷兵部尚書
      。宣宗朝至英宗初,一直為內(nèi)閣首輔
      。宣宗崩
      ,英宗即位,方九齡
      。正統(tǒng)之初
      ,朝政清明,士奇之力居多
      。三年(1438)
      ,《宣宗實錄》成,進少師
      。四年乞致仕
      ,不允,敕歸省墓。未幾
      ,還
      。以子楊稷下獄憂
      ,九年三月卒
      ,年八十。贈太師
      ,謚文貞
      。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百四十八、《抑庵文集》卷十一王直撰《少師泰和楊公傳》等


      楊氏著有《三朝圣諭錄》《楊氏家乘》《西巡扈從紀行錄》《文淵閣書目》《文籍志》《東里集》等
      ,四庫錄其《東里集》九十七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冊錄其《東里文集》二十五卷(明刻本)
      ,另錄所編《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


      楊士奇的著述豐富,為臺閣體的“三楊”之一
      ,且以他為典型代表
      。正如錢謙益所說“國初相業(yè)稱三楊,公為之首
      。其詩文號臺閣體”[1]
      ,楊士奇既為首輔,又主一代之文柄
      ,為臺閣體的領(lǐng)軍人物
      ,故其詩文有開宗立派之意義。其“文章特優(yōu)
      ,制誥
      、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歐陽修文
      ,士奇文亦平正紆余
      ,得其仿佛,故鄭瑗《井觀瑣言》稱其文典則無浮泛之病
      ,雜錄敘事極平穩(wěn)不費力
      ,后來館閣著作沿為流派,遂為七子之口實
      。然李夢陽詩云‘宣德文體多渾淪
      ,偉哉東里廊廟珍’,亦不盡沒其所長
      。蓋其文雖乏新裁而不失古格
      ,前輩典型,遂主持數(shù)十年之風(fēng)氣,非偶然也”[2]


      楊士奇《東里集》九十三卷
      ,收入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其中詩歌共十二卷[3]
      ,計2037首(其中《東里文集》中雜有2首四言詩)
      ,其中四言詩(含辭)47首、五言古243首
      、七言古及雜言詩117首
      、五律246首、五排21首
      、七律330首
      、七言長律3首、五絕166首
      、六絕13首
      、七絕832首、集句17首
      。從數(shù)量上看
      ,是“三楊”中詩歌作品最多的,是楊榮詩歌的5倍
      ,是楊溥的4倍
      。《皇明西江詩選》錄其詩91首
      ,《列朝詩集》錄31首
      ,《明詩綜》錄17首,《江西詩征》錄48首
      ,《明詩紀事》錄8首


      楊士奇詩歌題材廣泛,主要有應(yīng)制頌圣
      、題贈酬唱
      、寫景狀物、題詠送別
      、抒懷寫意等
      。應(yīng)制詩如《應(yīng)制兩詠》中的《五色鸚鵡》和《白鳩》:

      異質(zhì)超同類,光輝五色并
      。非關(guān)憐巧語
      ,所重表文明。香粒金為勺
      ,甘泉玉作罌
      。君恩無限好,能忘隴山情?(《五色鸚鵡》)

      本與鳳同類,名官自昔時
      。蕭蕭閑雅意
      ,皎皎潔清姿。金屋看尤好
      ,瓊林息正宜
      。和鳴致甘雨,豐歲足公私
      。(《白鳩》)

      這兩首應(yīng)制詩
      ,吟詠的對象是五色鸚鵡和白鳩鳥
      ,主題是歌頌太平盛世
      ,確實有頌圣的意味,但是并非如批評者所言應(yīng)制詩都是沒有真情實感的
      。前一首詩
      ,先寫五色鸚鵡美麗的羽毛和超乎同類的技能,它不單是巧語學(xué)舌令人愛憐
      ,更重要的是從鸚鵡身上看見文明教化之功;次寫鸚鵡所受到的優(yōu)厚生活待遇
      ,過著金玉般的生活;最后點題,“君恩無限好”
      ,看似頌圣
      ,但“能忘隴山情”的反問,則別有深意:對于鸚鵡來說
      ,宮廷的生活條件再好
      ,也不如在山林的生活自由自在,哪里能忘懷山林之樂呢?這與歐陽修《畫眉鳥》中“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詩于頌圣應(yīng)題之余飽含詩人對鸚鵡失去自由的同情。后一首詩
      ,先寫白鳩與鳳同類的高貴出身
      ,次寫其美麗皎潔的身姿與閑雅的意趣,再寫其棲息環(huán)境的優(yōu)越
      ,最后點題
      ,白鳩和鳴而致甘霖,給國家和百姓都帶來豐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柏S歲足公私”,頌太平而不忘豐歲及于百姓
      。兩首詩都有詩人“民胞物與”的博大情懷
      ,誰能說不真摯?故楊溥(字弘濟)云:“東里歌頌太平,未嘗不致儆戒之意。至于觸物起興
      ,莫不各極其趣
      。體制音響,皆發(fā)乎性情
      ,非求之工巧者比
      。”[4]另外
      ,在詩歌風(fēng)格上
      ,二詩正體現(xiàn)了臺閣體的共同特點:平正典雅、雍容平易
      ,具體表現(xiàn)為性情平正
      ,繼承風(fēng)雅的詩教傳統(tǒng),氣度雍容博大
      ,語言平易
      。又如《早朝應(yīng)制》:

      天香初引玉爐熏,日照龍墀彩仗分
      。閶闔九重通御氣
      ,蓬萊五色護祥云。班聯(lián)文武齊鹓鷺
      ,慶合華夷致鳳麟(自注:是日南夷貢麟)
      。圣主臨軒萬年壽,敬陳明德贊堯勛


      這是典型的臺閣體詩
      ,內(nèi)容為應(yīng)制頌圣,風(fēng)格平正典雅
      ,氣度雍容
      。再如《賜文淵閣五色菊一本應(yīng)制》:

      一簇秋香護錦屏,聯(lián)芳競彩自天成
      。何須芝瑞矜三秀
      ,已似奎躔聚五星。開處正當彤陛好
      ,賜來還稱玉堂清
      。世傳此植能頤壽,萬歲千秋祝圣明


      以題詠所賜文淵閣五色菊入手
      ,歸結(jié)到祝圣萬年壽,仍然不脫頌圣主題
      ,風(fēng)格亦大體與上所舉類似
      。其他如《侍從海子飛放應(yīng)制五首》《侍游西苑應(yīng)制九首》《從游西苑》《扈從巡邊至宣府往還雜詩六首》等
      ,均為臺閣之作。由于此類詩在《東里集》中所占比例較大
      ,故難免有雷同之弊
      。徐泰(字子元)云:“東里格調(diào)清純,實開西涯之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盵5]徐泰認為士奇詩歌格調(diào)清純,實開李東陽一派
      ,是就其臺閣體詩而言的
      。東陽于詩倡音聲格調(diào)之說,力矯臺閣體之弊
      ,而實為楊士奇之后臺閣體之代表人物
      ,故張慎言曰“至長沙李文正出,倡明其學(xué)
      ,權(quán)復(fù)歸于臺閣”[6]


      題贈酬唱詩如《寄尤文度》:

      苦憶尤參議
      ,投簪養(yǎng)病勞
      。卑棲人總厭,閑散自能高
      。廚卻胡奴米
      ,門深仲蔚蒿。平生冰雪意
      ,猶足重吾曹


      寫尤文度參議的精神意趣,得其要領(lǐng)
      。而《題少保楊澹庵江鄉(xiāng)歸趣圖》《題鄂渚贈別圖送人歸廬陵二首》等題畫詩
      ,除再現(xiàn)了圖畫的意境之外,也寓含詩人的性情意趣
      。對于“早未聞道
      ,既溺于俗好,又往往不得已而應(yīng)人之求
      ,即其志之所存者無幾”[7]的題贈詩
      ,也應(yīng)作出恰當?shù)脑u析,不宜一概而論


      寫景狀物之詩在《東里集》中也不少見
      。如《江上早行》《三十六灣》等,寫江南水鄉(xiāng)
      ,都細膩傳神
      。其他如《高郵》《任丘道中》《晩次景州遇李頎給事呂文質(zhì)進士》《題劉士皆云林小畫》《發(fā)淮安》等
      ,都以寫景狀物的細膩生動而見長,詩風(fēng)質(zhì)樸自然


      送別詩如《送給事中姚山赴河南僉憲》《送胡元節(jié)廣西憲使》等
      ,對即將赴任的友人充滿期待與贊許,不見惜別之離愁
      。又如《送尤文度歸吳中》:

      我友整遐裝
      ,誓將起旋歸。平明發(fā)城邑
      ,率彼東路馳
      。爰與二三子,祖餞臨郊岐
      。中觴趣分袂
      ,恨恨使我悲。嚶鳴求其友
      ,竊慕《伐木詩》
      。平生攜手好,何為中仳離
      。行當阻川岫
      ,安得睹光儀。情敦思苦深
      ,久要諒不遺
      。各言崇令德,庶保黃發(fā)期


      這首五言古詩雖同為送別詩
      ,卻有不同意趣,感情真摯
      ,離愁別恨充斥于字里行間


      抒懷寫意的詩歌如《清明有感》:

      西江南望渺天涯,歲歲清明不在家
      。蕩日飄風(fēng)無定著
      ,亂人情思是楊花。

      寫清明節(jié)羈旅行役之感與鄉(xiāng)思之愁;《入薊州界》《邳州城下夜雨》《聞角》等
      ,都是寫鄉(xiāng)愁
      ,卻有不同寫法:或以看山、題詩排遣鄉(xiāng)愁
      ,或以孤舟夜雨未成眠寫鄉(xiāng)愁
      ,或以對月聞角而流淚、梅柳交替等意象寫深深的鄉(xiāng)愁
      ,皆清新自然
      ,明白曉暢
      ,情真意切,令人感動
      。這類詩與他的臺閣體詩不同
      ,寫的是山林或水鄉(xiāng)或邊地之景與天真之趣,與盛世雅音大異其趣


      楊士奇特別推崇盛唐詩
      ,原因在于盛唐詩反映了盛唐氣象,而在士奇的心中
      ,仁
      、宣之治與盛唐盛世是相似的。同時
      ,士奇還特別推崇杜甫
      ,因為杜甫愛君憂國、傷時憫物的博大情懷以及平正的性情與自己有相似之處
      ,故士奇詩風(fēng)平正典雅
      ,多治世雅音,關(guān)乎教化


      他的近體詩學(xué)杜甫
      ,他的五言古詩接近漢魏詩風(fēng),故李東陽(字賓之)云:“楊文貞公亦學(xué)杜詩
      ,古樂府諸篇
      ,間有得魏晉遺意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盵8]如《早度清流關(guān)》等詩,寫景氣象闊大
      ,對仗工整
      ,頗似杜詩,故《西江詩話》評士奇之詩“清真麗則
      ,悠然而有余思
      ,逼真唐人氣格,殊非茍學(xué)所能到者”[9];《雜詩三首贈陸伯陽》《漢江夜泛》《古樂府同陸伯陽作》(10首)
      、《游東山》等詩
      ,就頗有魏晉遺韻,故沈德潛等稱“胚胎晉
      、宋
      ,端厚不佻”[10]。

      對楊士奇的詩歌
      ,也有人提出批評的意見
      ,如王世貞云:“楊東里如流水平橋
      ,粗成小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笔Y一葵云:“少師韻語妥協(xié)
      ,聲度和平,如潦倒書生
      ,雖酬酢雅馴
      ,無復(fù)生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罢吲u其詩局促淺易而“乏充拓之功”[11]
      。又何喬遠《文苑記序》云“士奇臺閣之體,當世所推
      。良以朝廷之上
      ,但取敷通,亦由揆端之務(wù)
      ,未遑該洽
      。相沿百余年,有依經(jīng)之儒
      ,而無擅場之作”[12]
      ,似譏其稍涉淺顯;后者批評其詩單調(diào)而無生氣,指出其詩之不足
      ,也并非空穴來風(fēng)

      注釋

      [1]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第162頁。[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七十
      ,第4421頁
      。[3]《東里集》中詩3卷、《續(xù)集》中詩9卷
      。[4]朱彝尊:《明詩綜》卷十九“楊士奇”條
      ,《四庫全書》本。[5]朱彝尊:《明詩綜》卷十九“楊士奇”條
      ,《四庫全書》本
      。[6]張慎言:《何文毅公全集序》,《明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肪矶傥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四庫全書》本。[7]朱彝尊:《明詩綜》卷十九
      ,《四庫全書》本
      。[8]《麓堂詩話》
      ,《歷代詩話續(xù)編》下冊,中華書局1997年版
      ,第1385頁
      。[9]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版,第541頁
      。[10]沈德潛
      、周準編:《明詩別裁集》卷三,第60頁
      。[11]陳田:《明詩紀事》第2冊引
      ,第625頁。[12]裘君弘:《西江詩話》卷七
      ,《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699冊
      ,第541頁。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
      。至元四年一月,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
      ,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
      ,草根風(fēng)蹙冰皮皺。雪凈太行青
      ,聯(lián)鑣看畫屏
      。按行多雅意,解起澄清志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點,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
      ,來表現(xiàn)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
      、行為、社會場景
      ,或者用這種無標點的句式來表現(xiàn)人物的非理性
      超詳細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
      。但皇帝推崇又怎樣
      ?康熙、雍正
      、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藝術(shù)這東西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3],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夸針巧
      ,不把雙眉斗畫長[5]?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嗪弈昴陦航鹁€[6]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桃花凋謝了
      ,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以下是由應(yīng)屆畢業(yè)生簡歷網(wǎng)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guān)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
      ,歡迎參考閱讀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
      。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烏賊魚以十只手
      ,——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
      。但這是徒然的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動輒以公侯卿相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