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
莊子繼承老子的思想并不斷加以深化
與“自然”有密切關(guān)系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常然”引導著事物生長變化:“天地固有常矣
,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反”在老子那里有正反相對和返回返歸兩種意義,莊子對此進行了深化
在莊子看來,世界上的事物是變化的
自以為是,固執(zhí)一邊
莊子是通達的
他要人們從昏睡中醒來
,悠游行走于彼此兩端,不譴是非,使是非各止于自然之分。他以這種態(tài)度破邪顯正“知天之所為
“真人”即順隨并融入“自然”之人
,他能忘懷一切、抱一守真、泯合大道,明白人的有限性、知識的局限性、事物的多樣性,以開放的胸懷與世間萬物交流可見
,莊子超越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的思想,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莊子·齊物論》)的態(tài)度化解正反對立,在“齊物”觀念的引領下跳出思維的圈限,走向廣闊的天地。這個天地是沒有一己之小我的,《齊物論》開篇,莊子提出“吾喪我”,其核心就在于對自我的破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在莊子看來
莊子所論的“齊物”和“逍遙”
“受命于地
“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
“人貌而天
牛馬四足是天生
總之
,莊子用充滿詩意和哲理的語言為人們發(fā)掘意義豐富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我們?nèi)粘=?jīng)驗的現(xiàn)實世界,它是無限的、不斷創(chuàng)生和變化著的莊子的思想在魏晉時期受到人們注意
,西晉時期的向秀(約227~272)先注《莊子》,其中《秋水》《至樂》兩篇未成而去世。后來向秀、郭象的《莊子注》
,力圖以《莊子》的形式,容納更多儒家的內(nèi)容。例如,莊子主張廢禮法,向秀、郭象則提出相反的見解;莊子對存在的事物采取懷疑的態(tài)度,他們則為現(xiàn)存的一切事物進行辯解;莊子認為,“穿牛鼻”“絡馬首”違反牛馬的本性,他們則認為這樣做符合“自然”。這些思想在郭象為《莊子注》寫的序言中有明確的表述:“(莊子)通天地之統(tǒng),序萬物之性,達死生之變,而明內(nèi)圣外王之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41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