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蔣興祖女《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賞析(宋)蔣興祖女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朝云橫度
,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
,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百結(jié)愁腸無晝夜
。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
蔣興祖女《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賞析.png)
蔣興祖
,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任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令
,靖康之變的第二年
,因抗拒金兵而被殺,妻子
、兒子同時被害
,他的事跡慷慨悲壯,《宋史》將他載入《忠義傳》內(nèi)
。他的女兒時當及笄之年,姿容妍美
,善賦詩詞
,就在父母殉國的那年
,為金兵擄掠北去
,路過雄州(今河北雄縣)時,她題《減字木蘭花》詞于驛壁
,敘寫自己北上途中的所見所聞。這則本事
,早被元人辜居安載入《梅磵詩話》里
,實可信從
。
女詞人被載在車上
,驅(qū)馳北去。因此
,本詞的視點是在車窗里發(fā)出的,全詞詞意也以“車”的移動為軸心
,逐步展現(xiàn)著多種不同景物。首句“朝云橫度”交代了出發(fā)時間
,一日旅程由此開始
。由于被擄女子失去自由,在車內(nèi)只能聽到“轆轆”的車聲,不斷地重復(fù)著
,襯托出她內(nèi)心的寂寞凄苦
。“如水去”
,形容車聲連綿不絕
,又可見出她的悲苦如水流東去一樣無窮無盡
。整個白天是在北方蒼茫景象中度過,從車窗內(nèi)看去
,唯見黃沙迷漫、白草飛卷
。入夜,淡淡的月光籠罩在僅有兩三人家的孤村上
。寥寥數(shù)筆
,便將經(jīng)歷戰(zhàn)亂、人煙稀少的北國凄涼景象
,突現(xiàn)在讀者面前。詞的上闋
,雖說僅僅描寫早晨
、白天
、夜晚的景物,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的主觀情感
,然而詞人心靈深處的孤獨感、凄惻感
、失落感
,完全蘊含在廣邈
、荒涼
、凄清的景物描寫之中,環(huán)境氛圍和主觀情思的契合
,象水乳交融一般。
下闋對景抒情
,表現(xiàn)出女詞人對故鄉(xiāng)的眷念,抒寫深切的家國之痛
。過變處
,仍以寫景承接上闋
,“飛鴻過也”
,是從車窗里看到的實景
,觸發(fā)起女詞人無限的愁思
,為下句“百結(jié)愁腸”張本
。雁南飛本來是一種極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但在遭受不幸
、多愁善感的女詞人眼里,它卻激起她多層面的感情波瀾:自己被羈在車上
,看到大雁自由飛翔
,勾引起失去自由的悲嘆
,這是一層
;大雁向南飛去,將飛去故都
,越過故鄉(xiāng),而自己卻被擄北上
,遠離鄉(xiāng)關(guān)
,油然生起家國之思
,這是一層
;大雁飛過,本可以托它傳書
,但是自己的雙親已經(jīng)亡故,無書可傳
,徒然傷悲,這又是一層
。她的傷悲
,層層深進,怎不令她“百結(jié)愁腸”呢
?更何況不分晝夜地愁腸百轉(zhuǎn),愈益見出其愁苦之深
、之廣
。詞的結(jié)句,詞人將這種愁苦推到絕望的境地
,“漸近燕山
,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車子漸行漸遠
,已經(jīng)接近“燕山”,回首南望
,鄉(xiāng)關(guān)邈遠,欲歸無計
,在無可奈何的嗟嘆聲中,進一步抒寫出女詞人對家鄉(xiāng)
、故國的深厚感情
,集中表現(xiàn)出一個弱女子的愛國精神。
全詞語言樸素自然
,寫眼前景,抒胸中真情性
,融情入景
,句句景語皆情語
,在從容不迫的筆勢中,宣泄戎馬流離時代受苦人的悲愴心緒
。況周頤說:“寥寥數(shù)十語,寫出步步留戀
,步步凄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惠風詞話續(xù)編》卷一)倒是恰當?shù)脑u論
。
《減字木蘭花 題雄州驛·蔣興祖女》原文與賞析
蔣興祖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
,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
,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
這首小詞
,是一個集國仇家恨于一身的弱女子
,在被俘后押赴異國的路途中,和著血淚而謳吟出來的一首慘婉欲絕的悲歌
。
上片四句
,兩句一意,分別描寫此行途中曉行與夜宿的情景
。“朝云橫度
,轆轆車聲如水去”二句
,寫曉行
。一早就起程了
,大路上車聲繁沓
,有如流水
,可見車輛絡(luò)繹不絕,金兵擄掠的財貨及婦女之多
。“白草黃沙
,月照孤村三兩家”二句
,寫夜宿
。跋涉了一整天
,抵夜投宿于雄州驛舍之中,只見一彎冷月
,映照著白草黃沙,孤寂的村落
,幾戶人家
。這兩句純用白描,象兩個特寫鏡頭
,畫面簡潔鮮明
,邊地的荒涼景象宛然可見
。而景象的荒涼
,也正烘托出作者心境的悲痛蒼涼,是一種寓情于景的寫法
。
下片四句,也是兩句一意
,抒發(fā)作者仰望飛鴻和行近燕山時的心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帮w鴻過也
,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北地的鴻雁結(jié)隊南飛
,雁南而人北,雁在長空展翅翱翔
,是何等自由自在
,而自己卻國亡家破
,形單影只
,羈赴異邦,因而觸景生情
,愁懷郁結(jié),日夜悲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把嗌健敝秆嗌礁?在今北京)。自五代后晉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后
,這一地區(qū)相繼為遼金兩國所統(tǒng)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皾u近燕山
,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燕山越走越近
,而故鄉(xiāng)卻越離越遠了
。回望南天,想到此生南歸無望
,不禁悲從中來
,肝腸寸斷!
這首詞字字血,聲聲淚
,感情極為沉痛深摯
。全詞八句,四層意思
,從曉行到夜宿
,又從仰望飛鴻到“漸近燕山”
,每層之間不加過渡或鋪墊
,給人一種流宕跳躍之感。讀此詞如身臨其境
,仿佛隨著作者一步一步跋涉于漫漫長途之中,體驗到作者離故土愈來愈遠時那種愈來愈深的內(nèi)心痛楚
。清代詞論家況周頤評論說: “寥寥數(shù)十字,寫出步步留戀
,步步凄惻
。”(《蕙風詞話續(xù)編》卷一)這就是此詞藝術(shù)上的成功之處
。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作者] 蔣氏女 ? [朝代] 宋代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
。月照孤村三兩家
。
飛鴻過也
。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厥奏l(xiāng)關(guān)歸路難。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譯文長空中
,寒風翻卷朝云滾滾而去
。朝行暮宿
,千里途程大地上
,金兵驅(qū)載婦女迢迢而去
。莽莽黃沙,一片白草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
,孤零零地
,沒有一點活氣。
大雁南飛
,卻不能為詞人寄書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國家之創(chuàng)痛
。這種種愁思,郁結(jié)難解
,使得愁腸寸斷
,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
,北京市)已經(jīng)不遠了 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
。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注釋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簡稱《減蘭》
。
雄州:今河北雄縣
。驛:古代專供遞送公文的人或往來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
。
轆轆:車行聲。
白草黃沙:象征北方凄涼的景色
。
無晝夜:不分晝夜
。
燕山:府名
。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賞析賞析一 這是北宋滅亡之際一位被金人虜去的弱女子寫的詞
,描述被虜北行之經(jīng)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巨痛
。作者之父本是陽武(河南原陽)縣令,在金兵南侵圍城時
,奮勇抵抗
,壯烈殉國
,妻
、子一同遇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捌渑疄橘\虜去,題字于雄州驛中
,敘其本末”(韋居安《梅磵話》)
。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寫作此詞時揪心泣血的情景
。雄州
,河北省雄縣。
開頭兩句
,寫被金人用車載向北方出發(fā)時的情景
。“朝”
,點明出發(fā)的時間是在早上
;“云”,點明出發(fā)時的環(huán)境氣氛是那么慘澹
,陰云密布;“橫度”
,形容陰云突如其來地漫過來
。首句看似寫景,渲染自然氣候之惡劣
;實是暗喻當時政治風云的突然變化,形勢險惡
。一個“橫”字
,把作者那種禍從天降的特殊感受強調(diào)了出來
。因此
,次句“轆轆車聲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
。“轆轆”
,象聲詞,形容車輪聲杜牧《阿房宮賦》有“轆轆遠聽
,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
,那是描寫六國宮妃被虜秦宮之后的可悲生活
,這里是寫作者被虜北上
、乘敵囚車
、不知所往的慘痛情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叭缢ァ保葘懗霰惶攱D女之眾多
,又表達了將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動
,含意深長
,道盡了國勢危亡
、一蹶不振
,身為俘虜、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
緊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黃沙
,月照孤村三兩家”
,再描寫沿途之所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鞍撞荨保覈鞅钡貐^(qū)所產(chǎn)之草
,干枯時成白色,故名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有“北風卷地白草折”
、“平沙莽莽黃入天”之句,那是描寫天山一帶苦寒荒涼的景象
;作者在此借用字面
,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氣氛
。在這慘澹蕭索的背景之下
,只見月光清冷地照著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
,沒有一點活氣
。作者描述敵占區(qū)是這樣地衰敗不堪,凄涼已極
,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虜掠造成的慘象
,更襯托出作者被虜離鄉(xiāng)、身臨異地那種無比悲苦的心境
。上句側(cè)重寫白天之所見,下句側(cè)重寫夜晚之所見
,而又互文見義,彼此映襯
,合成一幅北國荒寒圖,作者的滿眼血淚
、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
上片寫開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寫繼續(xù)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
。上片側(cè)重寫所見,以寫景為主
;下片側(cè)重寫所思
,以抒情為主
。
“飛鴻過也
,百結(jié)愁腸無晝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是繼續(xù)被押北行途中的一個特寫鏡頭
。作者眼看敵占區(qū)荒涼凄冷的景象,心頭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悲哀
,忽然看到鴻雁從北往南地飛去
,不禁更撩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親人的追思
。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敵手
,即使鴻雁能夠傳書,自己又不知道投書給誰
,何況自己身為俘虜
,失去自由,不僅不能象鴻雁那樣飛向南方故土
,恐怕連投書的自由也沒有
。這種種愁思,郁結(jié)難解
,使得愁腸寸斷
,簡直達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
,不知如何是好了
。
就在這種度日如年的愁境中
,“漸近燕山”
,來到雄州,離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腳下的燕京(即中都
,北京市)已經(jīng)不遠了。這句既照應(yīng)詞題
,又開啟下句“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空見飛鴻南去
,自己身陷異域,只能回頭遙望那難舍難忘的故國鄉(xiāng)土
,可要順著此路回去就比登天還難了
。作者強烈的懷國思鄉(xiāng)之情
,深沉的亡國喪家之恨
,無可奈何的身為敵俘之悲,已經(jīng)絕望的永別家園之痛
,在此一齊傾訴出來,字字飽含著血淚
。全詞“寥寥數(shù)十字
,寫出步步留戀
,步步凄惻”況周頤《蕙風詞話續(xù)編》)的家國之恨
,被虜之痛,懷鄉(xiāng)之情
,仔細體味,真是撼人肺腑
、感人涕下
。
雖然全詞寫的為個人的不幸,卻反映出當時廣大人民的普遍遭遇
。賞析二 陳寅恪論明末女愛國者柳如是時曾說:披尋其篇什
,“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
。夫三戶亡秦之志 ,《九章》哀郢之辭
,即發(fā)自當日之士大夫
,猶應(yīng)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何況出于婉孌倚門之少女
,綢繆鼓瑟之小婦”(《柳如是別傳·緣起》)。然而早在宋代
,在靖康之變及南宋滅亡那個時局動亂的時代里,便曾涌現(xiàn)出一批愛國女詞人
,如李清照
、蔣興祖女
、淮上女
、徐君寶妻、王清惠
、金德淑等。她們的詞作
,雖不一定是高唱三戶亡秦之志
,卻無愧列為《九章》哀郢之辭,自有其令人感泣之思想情感價值
。這是宋代歷史上所出現(xiàn)一大重要文化現(xiàn)象。
《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傳》載:蔣興祖
,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
,知開封陽武縣(今河南原陽)。靖康初
,金兵侵犯京師 ,取道武縣
,有人勸他避走
,興祖曰 :“吾世受國恩,當死于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c妻子留不去。金數(shù)百騎來攻
,不勝,敗走
。第二日
,金兵又至破城
。興祖戰(zhàn)死
,年四十二。妻及長子相繼死去
。元韋居安《 梅澗詩話 》卷下云:“靖康間,金人犯闕
,陽武蔣令興祖死之
。其女為賊虜去,題字于雄州(今河北雄縣)驛中
,敘其本末
,乃作《減字木蘭花》詞云云 。蔣令
,浙西人,其女方笄
,美顏色
,能詩詞
,鄉(xiāng)人皆能道之
。”蔣興祖女此詞所寫回首鄉(xiāng)關(guān)之悲痛
,實為愛國精神之體現(xiàn)。
“朝云橫度
,轆轆車聲如水去
。”長空中,寒風翻卷朝云滾滾而去
。大地上,金兵驅(qū)載婦女迢迢而去
。
轆轆車聲
,作者將之比喻為水聲
,足見其靈心
。車馬北馳,無休無止
,正如水流沒有停留之時。一路車聲
,如幽咽
、如泣訴,是水聲
?還是行人的悲泣聲?恍惚不能辨清
。起筆二句
,呈現(xiàn)出女主人公俯地仰天哀哀無告之形象
,亦暗示出“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蔡琰《悲憤詩》)
;塵埃干云
,一路悲聲之慘景
。多少被擄掠的婦女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
,失意機微間,輒言斃降虜”
。(《悲憤詩》)這種種情狀
,可以想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鞍撞蔹S沙,月照孤村三兩家”,此二句
,女詞人從關(guān)注被擄婦女之慘景
,轉(zhuǎn)向沒途北國之慘象
。
雄州一帶
,已被金人占。上言朝云橫度
,此言月照孤村,表現(xiàn)出朝行暮宿
,千里途程
,至此唯見莽莽黃沙,一片白草
。在過去昔黍麻蔽野之地,今為女真牧馬之區(qū)
。月子彎彎
,大地蒼蒼涼涼
。大平原上
,殘存三兩人家之孤村,愈見荒寂
。意境開廓悲沉如此,已寫出女詞人命運與共人家國悲劇
,而用含蓄委婉之至
。
上片既寫詞人被擄北去及北方慘象,下片遂轉(zhuǎn)為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
,寫其一己之悲愴心靈,機杼井然
。
“飛鴻過也
,萬結(jié)愁腸無晝夜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鄙暇洫q寫天空之星。大雁南飛
,卻不能為詞人寄書信倍加女主人公失去自由和國家之創(chuàng)痛
。下句,詞境即呈為描寫內(nèi)心世界
。愁腸萬結(jié)
,何可解脫
。女詞人之全部心態(tài)
,全概況于此四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熬辰绶仟氈^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人間詞語 》)加之以日日夜夜之時綿延,詞人的內(nèi)心境界遂愈加深沉
。有多少話該傾訴呵 。然而
,女詞人下邊所寫
,只是 :“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難
。”結(jié)筆二句
,言語樸素
,感情真摯
,境界實高
。燕山
,即燕山府(今北京 )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兆谛推吣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同知燕山府郭藥師叛降金,于是勾結(jié)金兵南下至汴京
,燕山成為金之后方重鎮(zhèn)。一至燕山
,其身將永為奴矣
。鄉(xiāng)關(guān)
,乃親人祖國之所在
,亦為一個人生命所系之地
,國破家亡,自身遭動
,回首鄉(xiāng)關(guān),歸路甚難
!難字結(jié)句
,意蘊深重。家亡國破
,可得復(fù)乎?難自由之身
,可得復(fù)乎
?亦難。讀之凄然
。然而此一弱女子,在絕境下仍步步回首鄉(xiāng)國
,讀之更令人肅然。
《梅澗詩話》收錄此詞后并記載曰:“近丁丑歲
,有過軍挾一婦人經(jīng)從長興和平酒庫前,題一詞云:‘我生不辰
,逢此百罹
,況乎亂離。奈惡因緣到
,不夫不主
;被擒捉去
,為妾為妻
。父母公姑,弟兄姨妹
,流落不知東與西
。心中事,把家書寫下
,分付伊誰
?越人北向燕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厥淄⒀惴逄煲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奈翠鬟云軟,笠兒怎戴
;柳腰春細
,馬迅難騎。缺月疏桐
,淡煙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
!君知否
,我生于何處,死亦魂歸
。’詞名《 沁園春》
,后書雁峰劉氏題
。語意凄惋,見者為傷心
,可與蔣氏詞并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睆挠涊d中分析劉氏當是南宋末被元兵所擄之婦女
,可見其詞亦感人至深,并可通過此詞窺到蔣詞中之隱痛深哀
。不夫不主
、為妾為妻之痛
,當亦萬結(jié)愁腸之一愁。笠兒怎戴
、馬迅難騎之苦
,實寫出異地不同飛俗
,而為一切被擄女子所不堪忍受。尤其“我生于何處
,死亦魂歸”
,正與“回首鄉(xiāng)關(guān)”同一意境。兩位女詞人對于祖國之深情
,實為愛國精神之體現(xiàn)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41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