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詞更念滕王閣——讀吳潛、辛棄疾詞
南宋后期
,出了一位少年俊才吳潛五十三歲這年由京城杭州被貶往福建
萬里西風
秋漸緊
這闋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寫景含有登臨的興致
但緊接著詞人從審美幻想中回到了苦不堪言的現(xiàn)實人生:蕭瑟的秋風給失意之人平添了濃重的悲涼
很多人登高臨遠
滕王閣的名氣是由文學奇跡凝結成的
。它最初建蓋于初唐,建蓋的初衷只是為滿足它的主人李元嬰有一個歌舞行樂的地方
。李元嬰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公元639年,他被皇兄李世民封為滕王。公元653年,他被侄兒子高宗皇帝任命為洪州都督。洪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昌,在當時是比較偏僻蠻荒的,是安排流放官員的地方。李元嬰來到這里并沒有改變他沉湎女色、歌舞游樂的紈绔子弟的惡習,蓋這么一個樓閣只是為聚眾歌舞取樂,當?shù)厝隧樣美钤獘敕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把這座樓稱作滕王閣。當時滕王閣除了血統(tǒng)的高貴二十多年后
那時王勃已是小有名氣的少年俊才
王勃笑答:“謝老丈關照
,只是此地離洪都六七百里,又有風浪,一夜之間如何到達?”老者不慌不忙說:“你只管上船航行
,我助你一帆輕風,明天一早,你肯定趕上。”王勃將信將疑
,喊船家開船,欲辭謝老者卻早已不見。只聽空中隱隱傳來“吾乃馬當小神,君勿多疑”九月九日一早,王勃已坐在都督閻公的酒席上
。果然是盛況空前,地方長官、江右名儒、社會賢達坐滿了大廳。只見閻公滿面春風,向大家說明集會主旨,又一本正經,實際是假意邀請名家鴻儒們?yōu)閯倓傂掭菀恍碌碾蹰w作記,并表明所作詩文將刻石為碑,永傳后世。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只是虛讓一番,閻公的女婿吳學士早有隔宿文章,只待借此揚名風光。因此在座諸公都曲意奉迎,聲稱不敢獻丑。輪到王勃的時候,王勃欣然接受紙筆,并不推辭,惹得滿座皆驚,以為毛頭小伙不識禮數(shù),不知天高地厚。閻公哂怒,拂袖而起,退席更衣,囑咐左右伺其下筆以報。只見王勃旁若無人,神閑氣定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閑云潭影日悠悠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文一出
滕王閣因滕王好游而有閣
王勃之后,比較著名的有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大古文家韓愈作的《新修滕王閣記》
其中一粒巨鉆還要用鏡頭拉近作特寫
,以便好好觀賞,這就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一闋《賀新郎·賦滕王閣》: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余舊跡,黯然懷古辛棄疾曾經兩次在江西做客,填這闋詞的時候是第二次來江西
詞的上片寫登樓之所見
,從而引起懷古之幽情;下片直接贊美王勃的序文是文中翹楚,被人們世代傳誦。但王勃自己卻是懷才不遇,命途多舛。辛棄疾再聯(lián)系到自己坎坷的仕途經歷,前后又何其相似,于是發(fā)出“空有恨,奈何許”的悲嘆。這是一闋贊歌,也是一闋悲歌,其悲情最后還是靠一陣江風吹散了一些。這就是古今登樓者之所圖。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46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