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

    先秦(含秦)散文·歷史散文·《尚書》·無逸

    大道家園 2023-07-28 23:47:49

    先秦(含秦)散文·歷史散文·《尚書》·無逸





    周公曰: “嗚呼! 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

    ,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
    。乃諺既誕
    ,否則侮厥父母
    ,曰: ‘昔之人無聞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周公曰: “嗚呼! 我聞曰: 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

    ,天命自度
    ,治民祗懼,不敢荒寧
    。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
    ,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
    ,乃或亮陰,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不敢荒寧
    ,嘉靖殷邦。至于小大
    ,無時或怨
    。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
    ,不義惟王
    ,舊為小人。作其即位
    ,爰知小人之依
    ,能保惠于庶民
    ,不敢侮鰥寡
    。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后立王
    ,生則逸! 生則逸
    ,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
    ,惟耽樂之從
    。自時厥后,亦罔或克壽
    ,或十年
    ,或七八年,或五六年
    ,或四三年
    。”

    周公曰: “嗚呼! 厥亦惟我周太王
    、王季
    ,克自抑畏。文王卑服
    ,即康功田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杖彳补В瑧驯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惠鮮鰥寡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用咸和萬民
    。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文王受命惟中身
    ,厥享國五十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周公曰: “嗚呼! 繼自今嗣王
    ,則其無淫于觀、于逸
    、于游
    、于田,以萬民惟正之供
    。無皇曰: ‘今日耽樂
    ,’ 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
    ,時人丕則有愆
    。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周公曰: “嗚呼! 我聞曰: 古之人猶胥訓告,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胥教誨,民無或胥诪張為幻
    。此厥不聽
    ,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
    ,至于小大
    。民否,則厥心違怨; 否
    ,則厥口詛祝
    。”



    周公曰: “嗚呼!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

    ,茲四人迪哲
    。厥或告之曰: ‘小人怨汝詈汝!’ 則皇自敬德。厥愆
    ,曰:‘朕之愆
    。’ 允若時
    ,不啻不敢含怒
    。此厥弗聽,人乃或诪張為幻
    。曰: ‘小人怨汝詈汝!’ 則信之
    。則若時,不永念厥辟
    ,不寬綽厥心,亂罰無罪
    ,殺無辜
    ,怨有同,是叢于厥身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周公曰: “嗚呼! 嗣王其監(jiān)于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



    《無逸》是《尚書·周書》中的一篇

    ,是一番談話的實錄。

    相傳
    ,周武王姬發(fā)死后
    ,兒子成王姬誦尚年幼,由武王之弟姬旦(即周公)攝政
    。待平定東方
    ,建成洛邑,周王朝政權已趨鞏固
    ,于是
    ,周公即歸政于成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稛o逸》是還政時周公對成王的一番語重心長的告誡(見《史記·周本紀》)
    。但宋代以來,就有人疑其晚出
    ,認為應在《泰誓》之后
    ,即成于春秋末年(張西堂《尚書引論》),權當一說。

    這篇講話
    ,通篇圍繞“無逸”這個主綱進行闡發(fā)
    ,故以“無逸”名篇。文章記錄得有條不紊
    、如實而生動


    ****



    文章不僅中心突出,而且脈絡清晰

    ,全篇由以下三段構成:

    第一段:周公對成王提出要求:“無逸”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闡發(fā)“無逸”之要義


    第三段:如何正確對待小人的怨詈


    最后以一句話總結(jié)全文。

    以下即按段進行略講——

    第一段:周公提出要求——無逸



    周公曰: “嗚呼! 君子所其無逸

    。先知稼穡之艱難
    ,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相小人
    ,厥父母勤勞稼穡
    ,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既誕
    ,否則侮厥父母
    ,曰: ‘昔之人無聞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詮詞釋句:

    周公——周武王姬發(fā)之弟,姬旦
    ,又稱叔旦
    ,因采邑在周(今陜西歧山之北),故稱周公
    。他曾經(jīng)助武王滅商
    ,武王死后其子姬誦尚年幼,則由周公扶政
    。其兄弟管叔
    、蔡叔等不服作亂,他率師東征
    。平亂后
    ,大封諸侯,才穩(wěn)定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
    。又在今河南建立洛邑
    ,稱為東都。周朝的禮節(jié)典章制度,相傳都是由他主持制訂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渡袝ぶ軙分械娜舾善氯纭洞笳a》、《康誥》
    、《多土》
    、《立政》和《無逸》等,其中均錄有周公言論
    。他為后來的儒家學派奉為“圣人”


    君子所其無逸——“君子”,此指統(tǒng)治庶民的官長
    ,即當官者
    。“所”
    ,處所
    。“所其”
    ,所居其位
    。“無逸”
    ,不要貪圖安逸。

    乃逸則知小人之依——“乃逸”
    ,清人王念孫認為是衍文
    ,今人多從之,其實不必
    。從下而讀即可
    。“乃”
    ,這樣
    ,指示代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耙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白虎通·衣裳篇》:“衣者,隱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彪[,隱痛
    、疾苦


    相小人——“相”,看、視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靶∪恕保酥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厥與稼穡——厥
    ,代詞,作“他”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凹诜w”,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乃諺既誕——諺同“喭“(yàn厭)強悍粗魯
    。一說作“憲”(據(jù)《漢石經(jīng)》),其意同上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凹日Q”,“既”同“暨”
    ,及的意思
    。誕,誑騙
    ,或放肆
    ,均通。

    否則——否
    ,當作“丕”;丕則
    ,意為乃至于。

    、略述大意:
    (以王世舜譯文為基礎
    ,略為改動)

    周公說:“唉,在位的君子
    ,不應貪圖安逸享樂
    ,首先要懂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艱難。這樣
    ,即使處在安逸環(huán)境中也會知道種田人的辛勞與痛苦
    。看看種田人
    ,有些父母辛勞地種植莊稼
    ,而他的兒子卻不懂種莊稼的艱難,便安逸地享受了起來
    。他的行為放肆
    ,乃至于輕侮自己的父母說:‘上了年紀的人已經(jīng)背時了
    ,什么都不懂!’”

    第二段: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闡發(fā)“無逸”要義



    這段文字較長

    ,含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總結(jié)殷
    、周執(zhí)政經(jīng)驗


    周公曰: “嗚呼! 我聞曰: 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
    ,天命自度
    ,治民祗懼,不敢荒寧
    。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
    ,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陰
    ,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不敢荒寧
    ,嘉靖殷邦。至于小大
    ,無時或怨
    。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
    ,不義惟王
    ,舊為小人。作其即位
    ,爰知小人之依,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萦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
    。自時厥后立王
    ,生則逸! 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
    ,不聞小人之勞
    ,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后
    ,亦罔或克壽
    ,或十年
    ,或七八年,或五六年
    ,或四三年
    。”

    周公曰: “嗚呼! 厥亦惟我周太王
    、王季
    ,克自抑畏。文王卑服
    ,即康功田功
    。徽柔懿恭
    ,懷保小民
    ,惠鮮鰥寡。自朝至于日中昃
    ,不遑暇食
    ,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游田
    ,以庶邦惟正以供


    文王受命于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一、詮詞釋句:

    殷王中宗——中宗
    ,太戊
    ,是太庚之子,也即商湯的玄孫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妒酚洝份d,太戊以前“殷道衰
    ,諸侯或不至”;太戊稱帝后
    ,“殷復興,諸侯歸之
    ,故稱中宗”
    。一說,“中宗
    ,即殷王祖乙
    ,是殷朝第七世賢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蛾套哟呵铩罚骸胺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大甲
    、武丁、祖乙
    ,天下之盛王也
    。”

    嚴恭寅畏等四句——嚴
    ,同“儼”
    ,嚴肅莊重貌。恭
    、寅
    ,均有恭敬之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耙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蔡沈集傳:“寅則欽肅,畏則戒懼”
    。天命自度
    ,以天命自我度量。度(duó奪)
    ,衡量
    。治民祗懼,治理天下人民謹慎悉心
    ,不可大意
    。祗懼,敬慎小心的意思
    。不敢荒寧
    ,荒寧,在殷周時常用之語
    ,指荒廢政事而貪圖安樂
    。肆,因此
    。古書中對“肆”的使用比較復雜
    ,此與“故”字同。

    高宗與時舊勞于外——高宗
    ,即殷王武丁
    ,為殷之第十一世賢王
    。他在位之時成為殷王五朝最隆盛時期
    。“時”
    ,是
    ,猶言“這個人”
    ,指高宗。傳高宗即位前
    ,其父曾令他出外行役
    ,故言“勞于外”。

    爰暨小人——爰
    ,于是
    。暨,及
    、和
    。這里說他曾經(jīng)同庶民生活在一起。

    作其即位等三句——作
    ,此指及
    ,或等到之意。亮陰一辭
    ,含義難明
    。古書或作“諒陰”、“諒闇”
    。前人以“亮陰”是武丁遭遇父喪
    ,居喪守孝之意。未是
    ,因殷人未有“三年喪禮”之制
    。漢馬融說:“亮,信也;陰
    ,默也
    。為聽于冢宰,信默而不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澳嘶蛄陵帲瓴谎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是說武丁即位之初
    ,懷著滿腹誠信,而態(tài)度卻很沉默
    ,三年之中都不很講話
    。郭沫若卻認為:“亮陰”,正如近代醫(yī)學所稱的“不言癥”
    。(詳見其《青銅時代·駁〈說儒〉》)一說
    ,亮,光明;陰
    ,昏暗
    。乃
    ,就,或有的時候
    。于是
    ,他一即位,處事分明
    ,三年間不用說什么話


    言乃雍——雍,和諧
    。鄭玄云:“其不言之時
    ,時有所言;言則群臣皆和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笔钦f
    ,他講話時群臣均和悅。

    嘉靖殷邦——嘉
    ,善也;靖
    ,治安。嘉靖
    ,即安定


    至于小大兩句——小大,即小民與大臣
    。一說
    ,指朝廷中上下官僚。無時或怨
    ,時
    ,此同“是”義。鄭玄云:“言人臣大小皆無怨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绷膫湟徽f。

    五十有九年——有異文:宋洪適《隸釋》載有《漢熹平石經(jīng)·尚書·無逸》
    ,其中有云:“肆高宗享國百年
    。”今文《尚書》亦作“百年”;古文《尚書》作“九十有九年”
    。究以誰為準尚待進一步考證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祖甲
    ,武丁之子帝甲
    。馬融云:“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賢,武丁欲立之
    ,祖甲以王廢長立少,不義
    ,逃亡民間
    ,故曰‘不義惟王’。舊為小人
    ,舊
    ,久也。是說他做了很久時間的小民


    作其即位四句——祖庚死后
    ,仍由祖甲繼為殷王,故說“作其即位”
    。依
    ,隱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護人民而施以恩惠,即給人民以好利


    自時厥后立王——“自”
    ,從;“時”,是
    、這
    ,指示代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傲⑼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立為國王。

    自時厥后以下幾句——罔
    ,沒有
    。克
    ,能夠
    。“罔或克壽”
    ,是說沒有能夠長壽的
    。從十年遞減至三四年,泛指祖甲以后
    ,各殷王在位的年數(shù)


    太王、王季——太王,古公亶父
    ,文王祖父
    ,周公之曾祖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巴跫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古公之子,文王之父
    ,名季歷


    文王卑服兩句——“卑”,賤;“服”
    ,從事
    。即康功田功,是說完成了平整道路和開墾田地等事業(y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凹础保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成就了
    。“康”
    ,《爾雅·釋宮》:“五達之謂康”
    。“田功”
    ,指田野勞動


    徽柔懿恭等三句——這是說文王心地仁慈,態(tài)度謙恭
    ,使百姓安居樂業(yè)
    ,其恩惠施及鰥寡孤獨等無依無靠的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盎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善良;“柔”,仁慈;“懿”(yì意)
    ,美也
    。這些都用來形容人的品德。懷保與惠鮮
    ,均有愛護的意思


    自朝至于日中昃——“朝”,早晨;“日中”
    ,中午;“昃”(zé仄)
    ,太陽偏西
    ,這里三句是說,從早上到中午
    ,直至太陽斜西
    ,都沒工夫吃飯,都用來和諧萬民


    不敢盤于游田——“盤”
    ,耽;“田”,同畋
    ,打獵。以庶邦惟正之供
    ,正
    ,正稅。即指正常的貢賦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肮保础柏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一作“共”或“恭”


    文王受命惟中身——受命繼承諸侯之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爸猩怼奔粗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文王享年九十七歲(據(jù)《禮記》),故中年受命之后
    ,又享國五十年


    二、略述大意:

    周公說:“唉! 我聽說
    ,過去殷王中宗
    ,嚴肅謹慎,常以天命標準查檢自己
    ,小心翼翼地勤勉地治理人民
    ,不敢放縱怠惰,不敢貪圖安樂
    ,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及至高宗,他幼年時曾于外行役
    ,同小民一起勞作
    。做了國王恰遭遇了父親死去,居廬守喪期間
    ,他處事分明
    ,有板有眼
    ,三年不用多說什么話。正因如此
    ,在談及國事時
    ,都深得大臣們擁護。他從不敢荒廢政事而貪圖安逸
    。故而殷朝被治理得很好
    ,從小人到大臣無人發(fā)怨言。因此
    ,高宗執(zhí)政高達九十九年(一說
    ,此數(shù)不確,尚待考證)
    。到了祖甲
    ,他認為代兄為王不合理數(shù)。于是
    ,年輕時即逃往民間
    ,做了小民,等他做了國王后
    ,便能懂得小民疾苦而施惠于民
    ,以至對那些無依無靠的鰥寡孤獨等人都不敢輕慢。因此
    ,祖甲執(zhí)政也達到三十三年
    。從這以后的國王,生來就貪圖安樂
    ,因貪圖享樂
    ,他們不了解種莊稼的艱難,不懂種田人的辛苦
    ,只陶醉于飲酒作樂醉生夢死之中
    。這樣一來,這些國王就沒有長壽的了
    。他們執(zhí)政時日
    ,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
    ,有的五六年
    ,還有更短的,只有三四年”


    周公又說:“唉! 只有我們周的太王
    、王季做起事來,能夠謙遜謹慎
    。文王也曾從事過卑賤的勞作
    ,如整修道路
    ,耕種田地等。他心地仁慈
    ,態(tài)度謙和
    ,力圖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并把恩惠施及那些無依無靠的鰥寡孤獨
    。他從早晨到中午
    ,乃至下午,忙得連飯都來不及吃
    。他就是以此精神來治理國家
    ,使得萬民安樂地生活著。文王不敢將邦國上貢的賦稅用于游獵玩樂
    ,因此
    ,文王在中年接受繼承諸侯之大位后,執(zhí)政達五十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strong>

    第二層:指出殷紂迷亂酗酒的后果

    周公曰: “嗚呼! 繼自今嗣王
    ,則其無淫于觀
    、于逸、于游
    、于田
    ,以萬民惟正之供。無皇曰: ‘今日耽樂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
    ,時人丕則有愆
    。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一、詮詞釋句:

    嗣王——即周成王姬誦


    無皇曰‘今日耽樂’——“皇”
    ,漢石經(jīng)作“兄”,兄借為“況”
    ,且
    ,這是說,且不要這樣說:“今天就盡情地享樂一下吧!”“耽樂”
    ,就是盡情享樂
    。一作“湛樂”


    乃非民攸訓等三句——“攸”(yōu優(yōu)),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住だぁ吩唬骸熬佑胸
    !薄坝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典式,榜樣
    。如“不足為訓”
    。若,順
    。時
    ,是,這
    。丕則
    ,那、就
    。愆
    ,過失,過錯
    。這是說
    ,放肆享樂行為,就無以教民
    ,樹立榜樣
    ,就無以順從天意,這樣的人就是犯了大錯


    無若殷王受之迷亂二句——“殷王受”
    ,即殷王紂,一作“受”
    ,亦稱帝辛
    ,是商殷最后一個君主。酗(xǜ緒)
    ,即沉迷于酒
    ,或酒醉行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装矅鴤髟疲骸耙跃茷閮粗^之酗
    。”德者有“吉德”與“兇德”兩種意思
    。酗于酒德
    。在酗酒情況下做出種種惡行


    二、略述大意:

    周公說:“唉
    ,今日之王啊(指成王)
    ,希望你不要把萬民繳上的賦稅,浪費在過度的玩游享樂和田獵上
    。且不要這樣說:‘今天就盡情地享樂一下吧!’
    ,如若這樣,就無以教民
    ,為他們樹立榜樣;也就不是順從天意了
    。這樣的人就是犯了大錯,因此
    ,不要像殷紂王那樣沉迷于酗酒作樂
    ,干出種種惡行來!”

    第三層: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后提出希望

    周公曰: “嗚呼! 我聞曰: 古之人猶胥訓告,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胥教誨,民無或胥诪張為幻
    。此厥不聽
    ,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
    ,至于小大
    。民否
    ,則厥心違怨; 否
    ,則厥口詛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詮詞釋句:


    古之人四句——“古之人”,這個“人”
    ,當以“臣”字使用
    ,與下文的“民”字相對為文,指在位大臣
    。胥(xǖ虛)
    ,相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姟そ枪酚性疲骸靶值芑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無胥遠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编嵭{云:“胥
    ,相也
    。骨肉之親,當相親信
    ,無相疏遠
    。”這四句是說
    ,古時大臣對于君王
    ,猶相訓告,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相教誨。

    诪張為幻——“诪”(zhōu州)
    ,或“侜”
    。诪張,即侜張
    ,狂騙之意
    。“幻”
    ,欺詐
    ,惑亂。

    此厥不聽兩句——此
    ,這
    ,指大臣們相勸誡的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柏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此指其、你
    。人乃訓之
    ,人們就會以此為榜樣,人們之間就會相互惑詐


    乃變亂兩句——正
    ,同政,指政令
    。刑
    ,刑律、規(guī)制
    。兩句說
    ,就會變更先王的法制,并且由小到大,漸漸地將國之大法也改變了


    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這里應先解決這幾句的標點句讀問題
    。一說,把否與則合成一詞“否則”來解
    ,認為與上文“丕則”同義
    ,均作“乃至于”解。茲據(jù)《三體石經(jīng)》作“不”
    ,非否
    。故應標點為:民否,則厥心違怨;否
    ,則厥口詛祝
    。“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即詛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白
    !保送?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據(jù)《詩·蕩》有句:“侯作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瑐髟唬骸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祝
    ,詛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略述大意:

    周公說:“唉! 我聽說,古時候大臣們對于他的君王還能夠相互訓告
    ,相互扶持
    ,相互教誨
    ,故小民之間就沒有互相狂欺與詐惑之事了
    。如果不聽這些話,不這樣去辦
    ,人們就會互相欺詐
    ,群臣們會由小到大地逐漸更改變亂先王的法制。小民無所適從
    ,心里就會生出反抗
    、怨恨情緒;由于無所適從,口中就會發(fā)出詛咒的語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這一節(jié)文字
    ,就是把上述幾節(jié)內(nèi)容加以歸納之后,向成王提出這個語重心長的希望
    ,即以兩宗
    ,文王為法,為榜樣
    ,勵精圖治
    ,勤政為民,務必戒嬌
    、戒奢
    、戒驕,千萬別學殷紂王的迷亂
    、荒政
    、殃民!

    第三段:如何正確對待小人的“怨詈”



    周公曰: “嗚呼!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茲四人迪哲

    。厥或告之曰: ‘小人怨汝詈汝
    。’ 則皇自敬德
    。厥愆
    ,曰: ‘朕之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允若時
    ,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聽
    ,人乃或诪張為幻
    。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
    ,則若時
    ,不永念厥辟,不寬綽厥心
    ,亂罰無罪
    ,殺無辜,怨有同
    ,是叢于厥身!”

    周公曰: “嗚呼! 嗣王其監(jiān)于茲
    。”

    、詮詞釋句:

    迪哲——通達明智
    ,曰迪哲。

    皇自敬德——“皇”,同上文作“兄”即況
    。況有“益加”義
    。“況自敬德”
    ,即更加注重自己的德行
    ,謹慎行事。韋氏注《國語》云:“兄(況)
    ,益也
    。”

    厥愆——厥
    ,代詞
    ,其,即指上文四人
    ,“愆”
    ,過錯。

    允若時兩句——“允”
    ,誠義
    。“若”
    ,如;“時”
    ,是。允若時
    ,即誠如果
    ,真的如此。這兩句是說
    ,真的如此
    ,他們不但不敢含怒。

    此厥不聽四句——意謂不聽上述所說
    ,人家或者誑騙你說
    ,人民怨你罵你,你就相信他加以認真考慮


    則若時以下幾句——這是說
    ,真的如此,就不會去認真思考為君之道
    ,不能使心胸寬大
    ,就會亂罰亂殺無罪的人。于是
    ,民怨就會聚合起來,集中到你的身上。辟
    ,法度
    。綽,緩
    。同
    ,聚合。叢
    ,積聚


    嗣王句——嗣王,仍指成王
    。監(jiān)
    ,同“鑒”,察看
    ,鑒戒
    。茲,此
    ,這
    。即指這番話中的道理。

    、略述大意:

    周公說:“唉! 從殷王中宗
    ,到高宗,到祖甲
    ,直至我周之文王
    ,這四人是圣明的君主。有人告訴他們說:“小人在怨你罵你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麄兙透又斏餍⌒牡匕凑找?guī)矩辦事。他們有了過錯
    ,他們就不掩飾地承認:“這是我的過錯
    。”他們不僅不含怒
    ,而且很愿意聽這樣的話
    ,以便察知自己執(zhí)政之得失(后邊幾句是對原文省略部分的增補)。不聽這些話
    ,人們之中就會出現(xiàn)互相欺詐現(xiàn)象
    。如果有人告知你:“小人在怨你罵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蹦銘敿右哉J真考慮
    。否則
    ,你就不會去想想為君之道,把法度放在心里
    ,不能讓自己心胸寬大
    。這樣,就會亂罰亂殺無罪的人
    。于是
    ,民怨就會聚合一起,集中到你的身上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周公說:“嗚呼! 王呀,你應當把這些作為鑒戒啊!”

    ****



    這是一篇相當成熟的上古散文

    ,也是一篇閃爍哲理光芒的
    、為先秦散文開拓先路的杰出上古政論文。它有許多可取之處
    ,其中一個最可珍視的是
    ,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命題:無逸——惠民——國祚綿長。

    這是周公講話稿的中心點
    ,也是此篇文章的立意
    。這個思想,是周公用自己的先進歷史觀
    ,總結(jié)了過往數(shù)代王朝的歷史經(jīng)驗所得出的科學結(jié)論
    。因此,“君子所其無逸”
    ,就成為自己全篇講話的宗旨
    ,因以“無逸”二字名篇。君子為何要“無逸”呢?其原因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萦谑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至于周公以“惠民”為國策的終極目的又是什么呢?很清楚,就是四個字:國祚綿長


    為了突出這個終極目的
    ,“講話”以主要篇幅,反復地
    、不厭其煩地從正面與反面諸多角度縝密論證了“無逸——惠民——國祚綿長”這個命題
    ,使自己的論點具有充分的客觀依據(jù)。在這里
    ,周公既以王室的“皇叔”身分發(fā)言
    ,又用歷史家的立場,諄諄告誡自己的侄子——成王:“無淫于觀
    、于逸
    、于游
    、于田”,絕不可同殷王受(即紂王)那樣“酗于酒德”
    ,迷亂荒政;告誡成王
    ,也不要隨意改變先王之法
    ,以免惹怒臣民;還語重心長地說:萬一遇到因自己過失而引起的民怨
    、甚至民變的,也應該以殷
    、周四位先王那樣以反身自省的態(tài)度去妥善處理
    ,認真應對,千萬不可亂罰無罪
    ,亂殺無辜
    。周公的這番話,不僅語重心長
    ,富有感情
    ,而且極具睿銳的歷史遠見,很有非信不可的強大說服力


    這篇講話
    ,通篇以“無逸”為發(fā)言之主綱,并以“無逸”題篇
    ,為我國戰(zhàn)國后議論文“據(jù)題抒論”開了先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63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超詳細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
    。但皇帝推崇又怎樣?康熙
    、雍正
    、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這東西
    ,皇帝推薦、國家認證什么的都沒用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3]
    ,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5]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嗪弈昴陦航鹁€[6],為他人作嫁衣裳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
    桃花凋謝了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
    ,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但這是徒然的
    ,雖有十只手也無濟于事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
    。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
    、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
    ,一路蹦蹦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