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蘇軾詩集《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原文-翻譯及賞析

    大道家園 2023-07-29 05:05:11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原文
    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①,留得一錢何足賴②


    晚年更似杜陵翁
    ,右臂雖存耳先聵③。
    人將蟻動作牛斗④
    ,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

    聞塵掃盡根性空⑤,不須更枕清流派⑥

    大樸初散失渾沌⑦
    ,六鑿相攘更勝壞⑧。
    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
    ,口業(yè)不停詩有債

    君知五蘊⑨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⑩

    但恐此心終未了
    ,不見不聞還是礙。
    今君疑我特佯聾
    ,故作嘲詩窮險怪

    須防額癢出三耳瑏瑡,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


    〔注〕

    ①“借車”句:孟郊《移居》詩:“借車載家具

    ,家具少于車”

    ②“留得”句: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蘇軾在這里是翻用其意

    ③“右臂”句:杜甫《清明》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

    ④“人將”句:《晉書·殷仲堪傳》載

    ,仲堪的父親曾患過一種奇怪的耳病,聽到床下的螞蟻動
    ,以為是牛斗

    ⑤“聞塵”句:佛家把眼、耳

    、鼻
    、舌、身
    、意
    ,稱為“六根”,又進(jìn)一步把這些器官的感覺稱為“六塵”
    。譬如耳朵是“根”
    ,聽覺(聞)就是“塵”。聞塵掃盡
    ,便是失去聽覺
    ,根性空,便是耳朵這個器官等于無用

    ⑥“不須”句:這里翻用晉代孫楚“枕流漱石”這句名言

    。以流水作枕,是為了洗耳

    ⑦“大樸”句:《莊子·應(yīng)帝王》說

    ,倏與忽相遇于渾沌處(“渾沌”也是一個人),倏與忽覺得渾沌沒有人們都有的七竅
    ,很是可憐
    ,于是便助人為樂,一天幫渾沌鑿一竅
    。渾沌本是活的
    ,誰知七竅鑿?fù)辏瑴嗐绫闼懒恕?/p>

    ⑧“六鑿”句:《莊子·外物》說

    ,人的喜
    、怒、哀
    、樂
    、愛
    、惡這六種情感是“六鑿”,人有各種情緒存在
    ,便是“六鑿相攘”
    ,不得安寧。

    ⑨五蘊:佛家把色

    、受
    、想、行
    、識稱為“五蘊”
    。“五蘊皆是賊”和“六鑿相攘”意思相同

    ⑩人生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褐嘎犛X。差:通瘥
    ,病愈
    。 瑏瑡額癢出三耳:隋朝傳說
    ,有個叫張審?fù)ǖ男悴牛归g睡夢中在冥府任記錄
    。一次
    ,冥官為了獎勵他,在他額頭上也安上一只耳朵
    。審?fù)ㄐ褋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覺得額頭發(fā)癢,轉(zhuǎn)瞬間果真涌出一只耳朵
    ,比原來的聽覺更靈
    。于是一時傳為奇事,稱他是“三耳秀才”
    。但是這只耳朵有如雞冠
    ,頂在額頭上,有損美觀
    。(見張君房《脞說》)

    【鑒賞】

    神宗元豐二年(1079)

    ,蘇軾四十四歲。這一年
    ,他由徐州改知湖州
    ,三月里動身,四月底到達(dá)
    ,此詩即寫于途中
    。到八月
    ,他因訕謗罪下獄,也就是文學(xué)史上常提到的“烏臺詩案”
    。這首詩作于“詩案”前夕
    。當(dāng)時已是山雨欲來,可作者卻并沒有覺察到問題的嚴(yán)重
    ,他依然沉湎于感情上的沖動
    ,特別是在秦觀這樣的至交面前(太虛,秦觀的號)

    早在神宗熙寧三年(1070)

    ,王安石參知政事,開始推行新法時
    ,蘇氏兄弟就卷入一場政治斗爭中
    。先是蘇轍評論新法,使神宗不悅
    ,于是貶為陳州學(xué)官
    。蘇軾更加沉不住氣,連寫兩個詳細(xì)的奏章
    ,縱論朝廷得失
    。這樣,政爭就進(jìn)一步擴大
    。詩人自己也知道處境已難
    ,就索性主動請求外調(diào),神宗準(zhǔn)許了他
    。詩人從此過著一種被猜忌的生涯
    ,九年之中,換了四個地方
    ,始而杭州
    ,繼而密州和徐州,后來是湖州

    外調(diào)之后

    ,詩人更覺委屈,一種憤激情緒
    ,往往在詩詞中不擇地而出
    。他的親友為他耽心,在杭州時
    ,表兄文同便在寄給他的詩中作了最直率的規(guī)戒
    ,勸他“北客南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題詩”。但是
    ,詩人這段時間的作品
    ,反而出現(xiàn)了從來沒有過的繁富,大多筆墨恣肆
    ,隱寓譏諷這種情況
    ,一直持續(xù)到“烏臺詩案”發(fā)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詩人在受到嚴(yán)重打擊之前,依然把世途艱險
    、宦海風(fēng)波看得太輕了

    此年三月,詩人由徐州改知湖州

    ,他接到朝命
    ,便啟程前往,路過松江
    ,遇到秦觀
    ,免不了詩酒流連。大概詩人此時聽力已減退
    ,所以秦觀寫了一首詩和他開玩笑
    。這本是摯友間心靈上的默契,誰知卻激發(fā)了詩人的詩興
    ,于是次韻賡和

    詩的開頭先從孟郊《移居》詩說起,因為他自己也正在“移居”(由徐到湖)

    。移居顯得如此清貧,于是又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杜甫的“留得一錢看”這句自慰兼自嘲的話
    。下兩句轉(zhuǎn)入耳聾
    。杜甫的另兩句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糁粡淖置嫔蠈ふ遥苍S對上號的僅是耳聾
    ,可是
    ,讀者覺得他引這兩句杜詩,一定想從整個精神上合拍
    ,只有這樣
    ,典才用活。“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
    ,留得一錢何足賴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粴庾x下來,不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牢騷塊壘嗎

    下面便是正面入題

    ,用亦莊亦諧的口氣發(fā)表議論。他說:一般人總是那么提心吊膽
    ,那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
    ,我才不哩!“人將蟻動作牛斗
    ,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
    ,人家把螞蟻之動看作牛斗,當(dāng)成風(fēng)雷
    ,我聽來不過是一聲唉罷了
    。為什么我能這樣呢?是因為我根本就不聽
    ,“聞塵掃盡根性空
    ,不須更枕清流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被嫉没际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在我思想上已一掃而空,我已不必像古人那般“枕流洗耳”了
    。詩人這些話是有針對性的
    ,因為自從他離開朝廷之后,多年來憂讒畏譏
    ,不見不聞
    ,反倒覺得清凈。

    接著

    ,他又深一層抒發(fā)感慨說:“大樸初散失渾沌
    ,六鑿相攘更勝壞。眼花亂墜酒生風(fēng)
    ,口業(yè)不停詩有債
    。”一個人若是能渾渾沌沌就好了
    ,一有知識
    ,便有憂患
    ,所謂“人生識字憂患始”,知識愈多
    ,自必愈加敏感
    ,這就更壞事了,紛紛擾擾
    ,等于酒后生風(fēng)
    ,眼花繚亂,該惹下多少“口業(yè)”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跇I(yè)
    ,佛教語,指妄言
    、惡口
    、兩舌、綺語
    。這里喻禍從口出
    。)這里,還同時提到“詩債”
    ,很有點像是烏臺詩案的讖語
    ,實際上詩人何嘗能預(yù)知!再下面
    ,他的感慨愈旋愈深
    ,索性傾吐出內(nèi)心的真情。他說:“君知五蘊皆是賊”
    ,對事物的敏感于己有害
    ,幸而現(xiàn)在我已耳聾,“人生一病今先差”
    ,盡可不聞不問了
    。但是,這果真行嗎
    ?此心還在
    ,一切努力恐怕終將化為徒勞,所以“不見不聞還是礙”
    。詩人欲求超脫,終究不能的心情至此和盤托出

    詩寫到這里

    ,意思已完全說清了。但為了讓自己和對方都輕松一下
    ,他又強顏為笑
    ,想用幾句詼諧話遮蓋住剛才所觸及的衷曲。“今君疑我特佯聾
    ,故作嘲詩窮險怪
    。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fēng)雨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蹦阈囊晌沂茄b聾,所以寫出這樣險怪的詩來作調(diào)侃
    ,可是
    ,你須明白,你這種過分的聰明
    ,會使你自己受到上天的戲弄
    ,成了“三耳秀才”哩。

    這首詩

    ,恰好總結(jié)了詩人“詩案”之前一段時間內(nèi)的思想情緒:他憂讒畏譏
    ,卻又未免“托大”。此時還是“我覺風(fēng)雷真一噫”
    ,到烏臺詩案之時
    ,只能“魂驚湯火命如雞”(系于獄中所作)了。他經(jīng)此打擊
    ,創(chuàng)巨痛深
    ,所以在“詩案”以后,詩作的風(fēng)格上以至手法上都有改變
    ,由劉禹錫那樣的喜諷刺
    ,轉(zhuǎn)而為白樂天式的曠達(dá)、陶淵明式的恬適———一句話
    ,不再那么天真了

    天真,坦率

    ,是詩人的本性
    ,卻又是他的苦難根源。讀這位大詩人的詩
    ,總不免有此感想

    字?jǐn)?shù):2656

    作者:潘同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65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dá)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
    ,在珊瑚的森林中,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
    ,——熱情的手,顫抖地摸索著戀愛
    ,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
    。但這是徒然的,雖有十只手也無濟(jì)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