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選三)【題解】
本篇選自《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三
王昌齡(?—約756)
《從軍行》,樂府舊題(見楊炯《從軍行》題解)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1)
青海長云暗雪山
大漠風塵日色昏
【注釋】
(1)海風秋:從青海湖上吹來陣陣帶有寒意的秋風
【導(dǎo)讀】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多方面表現(xiàn)征戍者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
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jié)構(gòu),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如其四:首寫青海湖上空,長云彌漫,隱隱的雪山綿延千里;越過雪山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guān)。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fù)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guān)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wù)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也使得最后的抒情“不破樓蘭終不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形象地抒發(fā)了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思考】
側(cè)面烘托是古詩常用的手法。試以其中一首為例
,分析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一手法的。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66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漢書》的歷史地位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