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上巨虛穴,曲池穴,合谷穴,腎俞穴,命門穴,陽陵泉穴,三陰交穴,委中穴,承山穴
盡管痢疾與腹瀉都會感到肚子疼痛
,大便次數(shù)增多,但痢疾是會便白膿或者膿血的一種腸道傳染性疾病,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小兒痢疾的基本按摩手法:
1
2、雙掌相疊
3
4
5
不同痢疾類型的按摩手法:
寒濕型
體質(zhì)特征:全身發(fā)寒
按摩手法:
1、補脾經(jīng)300次
。脾經(jīng)在拇指末端螺紋面,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推動。2
、補大腸經(jīng)100次。大腸經(jīng)在孩子食指外側(cè)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從食指尖直推至虎口。3
、按揉上巨虛、曲池、(見右下圖)合谷穴各1分鐘。4、補腎經(jīng)200次
5
6
濕熱型
體質(zhì)特征:腹部疼痛
按摩手法:
1、清大腸經(jīng)300次
2、推六腑300次
3
、清小腸經(jīng)200次。小腸經(jīng)在小指側(cè)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沿小指外側(cè)緣自指根向指尖直線推動(圖8)。4
、推下七節(jié)骨300次。七節(jié)骨在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用拇指自上而下直線推動即可(圖9)。5
、按揉陽陵泉、三陰交穴各1分鐘(圖10-1,圖10-2)。噤口型
體質(zhì)特征:吃不下東西
,一旦吃東西就會感到惡心并伴有嘔吐,同時大便次數(shù)增多,但量少、腹痛隱隱、舌淡苔膩。按摩手法:
1
、清心經(jīng)300次(圖11)。清肝經(jīng)300次,即將孩子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圖12)。2
、運八卦100次。即在孩子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 2/3處為半徑做圓,用運法,沿順時針方向掐運即可(圖13)。3
、按揉委中、承山穴各1分鐘(圖14)小兒痢疾的飲食療法:
1 將烏梅、山楂分別洗凈后 2、馬齒莧粥: 馬齒莧60克 馬齒莧味酸
3、大蒜拌紅糖:
大蒜10瓣煮熟
小貼士:
痢疾并高熱的孩子應該在基本按摩的手法上再加上推天河水500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tuina/23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小兒發(fā)熱按摩部位
下一篇:
小兒囟門閉合晚按摩部位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