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奇門術(shù)數(shù) >> 網(wǎng)絡(luò)修道

      丹道修煉入靜是練功的結(jié)果
      ,而不是練功的開始

      大道家園 2024-08-29 16:43:09

      入靜是一切功法的基本要求

      ,靜坐功中的入靜則是主要的練功過程


      我初練靜坐時

      ,雜念紛紛
      ,越想入靜
      ,越入不了靜
      ,這心猿意馬
      ,的確難調(diào)伏。


      有人說

      ,雜念可讓其自生自滅
      ;有人則認為,意守丹田或制心一處是對付雜念的方法
      。而我用了各種排除雜念的方法
      ,卻無濟于事,始終進不了靜境
      ,久坐無氣感
      ,象枯木逢驕陽,練功似受罪
      ,以致曾放棄靜坐多次

      360截圖20240829162657.jpg


      曾讀到一篇有關(guān)丹功的文章,認為練功要以意始

      ,以靜成
      ,任何事物,無意無始
      ,非靜不成
      ,故前人有“靜以成學(xué)”的說法。有的人多以無為自詡高深
      ,其實
      ,不從有為入手,無為不能自至


      我從中得到啟發(fā)

      ,認識到,靜是練功的結(jié)果
      ,而不是練功的開始
      。應(yīng)運用意念(有為)過渡到靜定(無為)的境界。


      我于是在白天練靜坐前練“意丹功”

      ,取坐姿
      ,憑空設(shè)想周身之氣團聚心上,結(jié)成一“球”,以意引“球”按法循行全身經(jīng)脈上之主要穴位
      ,共行4~5遍
      。只需5~10分鐘,就能使全身經(jīng)絡(luò)疏通
      ,引發(fā)內(nèi)氣運行
      ,同時調(diào)伏了心神,也調(diào)整了呼吸
      ,意氣相和
      ,身心舒泰。此時接著修煉靜功就能順利入靜
      ,猶如順水推舟


      每晚睡覺前,臥在床上

      ,先練“周天休息法”
      ,運用意念依照大周天路線運行,意行氣行
      ,意氣相隨
      ,一會兒,經(jīng)絡(luò)疏通
      ,內(nèi)氣運行
      ,既調(diào)伏了心神,也調(diào)整了呼吸
      ,意氣相和
      ,就立即修煉靜功,也能順利進入靜境


      我白天及晚上各練30~60分鐘的靜功

      ,因功前已調(diào)整了心神和呼吸,全身有氣感
      ,只需按法調(diào)整身形
      、凝神守竅、制心一處
      ,就漸漸覺得身心泯然空寂
      ,呼吸達于小腹,出入細微
      、悠長
      ,稍久,不覺有口鼻呼吸了
      ,氣息由全身毛竅出入
      ,但不可有意追求
      ,應(yīng)聽其自然。


      此時可覺知自身內(nèi)氣運化

      ,欣欣然如癡如醉,悠悠哉似神似仙


      月余后

      ,丹田內(nèi)外形成一個大氣團,這個氣團逐漸擴展至全身
      ,心神也隨之進入恍惚杳冥狀態(tài)
      ,只覺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混混沌沌
      ,妙不可言。不知什么時候
      ,突覺周身一震
      ,經(jīng)脈關(guān)竅都在這一震中打開了,此一瞬間
      ,真正體會到那種似曾相識又說不清在哪里見過的“神秘力量”
      ,個中滋味,無法言傳
      ,正所謂“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此乃先天一氣施化己身

      ,真陽熏蒸人體之驗
      。要及時采收,所謂采收
      ,也是不采自采
      ,不收自收,即保持功態(tài)
      ,對境無心
      ,不生一念,不加一意


      不久

      ,丹田內(nèi)氣團激化,沖開尾閭關(guān)
      ,沿小周天路線循環(huán)往復(fù)運行
      ,神氣合一,形成胎息
      ,從有為之法進入無為之境
      ,丹田不守自守
      ,真氣不運自運,人不練功
      ,功自練人
      ,行立坐臥皆自然處于“似練非練,似養(yǎng)非養(yǎng)”的意境中


      故《翠虛篇》說:“大道原來絕無相

      ,真仙本是無花草”、“妙處都無半句子
      ,神仙法度真自然”


      達到靜定無為的境界并非一蹴而就,除了誠心修煉外

      ,是在以意引氣
      、意氣相和的基礎(chǔ)上長期凝神守竅進化而來,張紫陽說得好:“始于有作人難見
      ,及至無為人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所以

      ,有作開其始,無為成其終
      ,以意始
      ,以靜成,才是初學(xué)靜功者少走彎路取得應(yīng)有成效的捷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xiudao/53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百字密文,道透玄牝之門
      !" rel="prev"> 丹道修煉雜談:修煉立道之本
      ,百字密文···

      下一篇:

      ,亦真亦幻的得丹體驗,功到自然成
      !" rel="prev"> 修煉丹道
      ,亦真亦幻的得丹體驗,功到自···

      相關(guān)文章
      道家睡功探秘
      在道家修行的深邃領(lǐng)域里
      ,傳統(tǒng)內(nèi)丹功對修行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需使其心念澄澈空寂至極點,始終維持清靜專一之境
      ,方能敏銳洞察道的幽微運動與奇妙變化,宛如澄澈湖面
      ,可映萬象
      。然而,于當下快節(jié)奏的時代浪潮中
      ,現(xiàn)代人被繁忙的工作裹挾
      丹道實修:大道至簡至易
      ,天元丹法修煉要門
      用一份淡泊的心境,盤上雙足
      探秘道家修仙信仰、人體與天地之契合及修煉之道
      、道家修仙觀念修仙目的與早期信仰修道成仙
      ,乃道家修煉根本目的,亦是其價值觀念核心
      。早在道教教團成立前
      ,此信仰便已在華夏民族中流傳。早期道教所信之成仙
      ,多側(cè)重肉體長生
      。比如彭祖壽達八百歲
      、呂祖一千二百歲
      ,常被視作成仙范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阕印ふ撓伞份d:“若夫仙人
      丹道修真:詳細剖析
      ,道家修煉之秘!
      1“借世法而修道法
      ,依人道而全天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肮躺硪悦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煉法身以承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A陽祖師曰:天地之間
      ,富貴以及妻子是有定分。若大道則不然
      ,可以苦志而得
      南懷瑾:為什么要持咒
      許多經(jīng)
      ,都說持咒
      ,可以治愈各種疾病,甚至連一切貪嗔癡心病
      ,亦能去除
      。持咒方便,易于習(xí)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谡b即是真行,能斷煩惱
      ,安樂法身
      ,不需要通教典,即可成就
      。如病人得了藥
      ,服之能除病安身,不需要精通醫(yī)書
      。如果要先廣知醫(yī)書
      ,精通藥性后,再去治病
      ,這種人
      ,恐怕是萬中人難找一個。許多修行法門
      ,都要求明悟真心
      ,然后
      2024-09-14
      南懷瑾:為什么要持咒
      古人度夏三大重點:藏精、暖腹
      、避賊風(fēng)
      ,一夏平安無事!
      古人是如何度夏的呢
      ?古人與我們現(xiàn)代人一樣
      ,把夏天過得豐富多彩,而且也跟我們一樣,視夏季養(yǎng)生為重
      ,認為如果不注重養(yǎng)生
      ,很可能秋冬生百病。古人度夏有三大重點
      ,很值得我們借鑒
      。一、藏精古人認為
      ,農(nóng)歷五月屬午火
      ,克金;六月屬未土
      ,克水
      。所以,夏天心火旺
      ,而“肺”金和“腎”水易不足
      。身體不好的人,過了一個暑天
      2025-05-28
      古人度夏三大重點:藏精<div   id= 、暖腹
      、避賊風(fēng),一夏平安無事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