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道門內部有“十道九醫(yī)”之說,農歷四月廿八為唐代著名道士,醫(yī)藥學家藥王孫思邈真人圣誕,當愿眾生,福壽康寧!
在道教中,與醫(yī)學相關的神仙信仰有很多,較多有神農、岐伯、雷公、扁鵲、張仲景、華佗、皇甫謐、淳于意、王叔和、葛洪、陶弘景、孫思邈、劉守真、韋慈藏、韋善俊等。
最著名的藥王是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 孫思邈祖師在道教尊為“九天采訪三界藥王天醫(yī)大圣”、“藥王孫大真人”、“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等,居天醫(yī)采訪院藥王妙濟宮、九天保蓮宮等。 孫思邈,首先是位醫(yī)學家,因醫(yī)理通達、醫(yī)技高明,而被朝廷敕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醫(yī)高尚,重視養(yǎng)生,濟世活人,活了一百多歲,被后世稱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無私無欲,只講奉獻,不講索取,不慕榮利。 孫大真人一生煉氣養(yǎng)神,精究醫(yī)藥,務行陰德,常蘊仁慈,汲汲以善為務。小蛇之傷,昆蟲之微爾,思邈以藥封而放之,其德及昆蟲,非人可及,至于龍宮之報 志心皈命禮。 太極宮中 志心皈命禮。 百家門上煉丹成,神虎巡風游世界。身穿龍袍,腳騰火輪。凡民有難來相請 志心稱念開元普度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虔誠持誦藥王孫真人寶誥可祛病延年 幼號神通 行善濟人,醫(yī)德高尚 孫思邈祖師 孫思邈七歲入學就讀 周宣帝時,他便退隱至太白山學道 孫思邈對古典醫(yī)學有深刻的研究 他還一生致力于藥物研究,曾上峨眉山 后周宣帝(公元579年)時,朝廷多故 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經典 所以,孫思邈拒絕世俗往來,傾心于道的修煉,并不絕總結前人養(yǎng)煉的寶貴經驗,而最終功滿道成,成了一名恪守道規(guī),無師自通的道士。 孫思邈不斷總結仙道經驗。他認為修道之士飛升成仙,必須修德積善,積善愈多 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 孫思邈醫(yī)德也十分高尚。他認為,醫(y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xiàn)了自己的醫(yī)德思想,是我國醫(yī)德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 懸絲診脈,虎守杏林 身穿龍袍,腳騰火輪 唐貞觀年間,長孫皇后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臥床不起。雖經不少太醫(yī)醫(y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太宗愁鎖眉頭 孫祖受詔后,一面向皇后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認真審閱太醫(yī)的病歷處方,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祖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后房外開始 “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功夫,孫祖便診完了皇后的脈。原來,孫祖醫(yī)術神奇,靠著一根細線的傳動,竟能診斷清人體脈搏的跳動,這就是他被群眾稱為神醫(yī)的原因。 后經孫祖診治,皇后產下了皇子。孫祖不愿在朝為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群眾舍藥治病,并撰寫《千金方》濟世活人,向太宗陳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謝絕了太宗賜給的官位。太宗賜給他“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孫祖又拒絕了太宗賜給的黃金綢緞。 唐太宗深為孫祖的高尚品德和為人處事的精神風貌所感動,同文武百官將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采集藥材 虎守杏林典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此間,有虎伏跪求醫(yī),孫祖首創(chuàng)“虎撐”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靈性,不復危害人畜,感恩為其守護杏林并充當藥王坐騎。藥王佩逝,虎繞寺哀嘯三日,不知去向。 名傳朝野,著書傳世 諭該三教,方著《千金》 唐高宗永徽三年 永徽四年,全國瘟病流行 在五臺山中,他除了煉養(yǎng)氣功還精心煉丹制藥 顯慶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