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蹺穴功法秘訣:道家修煉的第一秘竅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經(jīng)脈總源
陰蹺穴在經(jīng)脈上是處于重要位置的。它在兩陰之間
同時它又是奇經(jīng)八脈的總源
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涌泉
!" width="600" height="212" />
所以此竅為青春活力萌動之處,生殖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的源頭
心性圓明
《天仙道程寶則》講:“圓覺之功
《參同契》云:“真人潛深淵”,《易》曰:“潛龍勿用”
如是“凝神聚氣,念不妄動
庸其蹊徑
泥丸氏講:“庸其蹊徑則內(nèi)魔不生
,外魔束手而丹道坦矣。”“庸”者,平庸無奇之謂。先天大道是:“一無作為,二無奇異”的返本還源之道。在修煉中循正途而進(jìn)則不入于旁蹊曲徑。凡有所見聞,均應(yīng)以“不動”二字付之。因行動中出現(xiàn)的一切見見聞聞均是虛幻之境,心生則種種魔生,心滅則種種魔滅。心若不生
,境自無了。如是精體而修,則功日進(jìn)而無好勝神飛之患,也無見見聞聞之險。所以泥丸氏講:“丹道坦矣。”其要點為:
一、修真之道
二
凝神入穴
凝神入穴的關(guān)鍵在于一個“凝”字
。其具體過程有以下幾步:一
、“先以目光注所凝處”;二
、“微以意斂真炁氤氳回歸”,而聚氣于氣穴;三、再以“和義寄于其間”
,使神注氣穴而火旺;四、然后“撤其機心”
,在似照非照、似守非守中,勿忘勿助,“有若存若亡之用”;五、“旋即從事于忘
,忘其和斯極,神始凝焉矣。”這個凝神入穴的過程
,實質(zhì)即是由有意而守到無心而照;從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過程。能定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則氣穴煖而真火旺矣。真火旺而關(guān)辟無魔。”如此修持則丹道有望端坐習(xí)定
泥丸氏曰:端坐習(xí)定
“端”,六時專一之義
,寓修道之要。因道以勤修為要,六時專一有勤義寓焉。“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不勤者,勤也。用之不當(dāng),唯勤乃當(dāng)。勤義即不忘其所守耳。忘其所守則神散而不凝,真火因之而微,真水因之而冷,陰精不化,積成痰飲,遺患無窮。“坐”者,兩目附土之義
,寓行功之訣。修以一意為訣。兩目附土,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附土而一意寓焉。“習(xí)”者
,羽趨潛陽,寓得采之義。其要點為:一
、陰陽相須,互相制約《天仙道程寶則》云:采取一功“唯一習(xí)字”
二、羽趨潛陽
功中如出現(xiàn)痛、癢
、麻“定”
綜上所述:“端坐習(xí)定”,不僅寓得采之義
陰蹺種陽
胡海牙老師在《欲保長壽
一
如此每日行持一二小時
二
此法不是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乃是以神化氣,以氣化精。因為年老體虧之人此道本為壽世
功境效驗
陰蹺穴乃丹功秘竅
閔一得在《管窺編》中談到身心合并時講:“蓋身得心守則身煖
陰陽相須之訣,在功境中表現(xiàn)出來就是:陰陽交媾
,如磁吸鐵,神氣相戀,妙合而凝。久之,口中自然生出一種甘津,清涼爽口,異乎尋常。此因身中團聚三熱力,薰蒸下焦水氣,循經(jīng)絡(luò)而上升,至口中遂化為甘津。此津由煉氣而生與常津不同
,吞入腹中大有補益。所以,曹文逸稱之為“神水”,并明確指出:“資生一節(jié)由真氣”老年人若到精氣枯竭之時,就得用陰蹺種陽之訣
。煉之可由神化氣,由氣化精,待精氣充足之時,自有“活子時”到來,使腎陽由弱變強,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xiudao/71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