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周邦彥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張端義《貴耳集》中,認為《蘭陵王-柳》是周邦彥和李師師相好
詞的名字是“柳”
,內(nèi)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之作。“柳”者
、留也,“絲”者、思也,“絮”者、緒也,因其諧音,所以柳具有了挽留與惜別的意思。把柳樹納入吟詠對象,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早在宋之前,古人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文人士大夫更是在詩詞中經(jīng)常用柳來渲染離別之情。隋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參差煙樹灞橋柳,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jīng)攀折,憔悴楚宮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柳的婀娜多姿,委曲柔弱與女性的溫柔體貼
,嬌羞含蓄類似,因此在宋人多用柳條來比擬女性腰身“垂楊解惹東風
周邦彥傳之后世的詠物詞中有六首是詠柳詞,《蘭陵王-柳》雖然并沒有跳出“風月相思
詞一開始
“柳陰直
“隋堤上
“長亭路
“閑尋舊蹤跡”
,周邦彥忽然回憶起從前的一次送別場景。那是在寒食節(jié)前的一個夜晚,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送行人與行人都在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實在是令人終生難以忘懷。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分賜近臣。一個“催”字,更是道出了歲月易逝、青春易老的無奈。就在詞人浮想聯(lián)翩之際
“漸別浦縈回
,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柳陰直的中午,一直到斜陽冉冉,可見詞人與送行者的難舍難分。大水有小口旁通為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在這里水波回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沉思往事
,似夢里,淚暗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淚暗滴
,是因為周邦彥的這種悲傷不足為人道,而且也不能為外人道,只好暗自落淚周邦彥的柳詞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yeshi/1414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