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師學(xué)風(fēng)水:認(rèn)穴看朝山,以朝山近案來判斷是否結(jié)穴

認(rèn)穴:
穴的原義是土室
,上古先民為了躲避風(fēng)霜雨雪和野獸的侵襲
,挖出洞室而作為棲身之所。在風(fēng)水里,穴是指建房造墓等的最佳選址,被認(rèn)為是萬物精華之氣的凝結(jié)點,是最適合住或造墓的福地
。自古以來,尋穴都以藏風(fēng)聚氣為重
,并以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來形容真穴難尋
。
認(rèn)穴看朝山,以朝山近案來判斷是否結(jié)穴
。如朝山,近案開面拱揖而不逼壓走竄,則內(nèi)氣自真
,多有融結(jié)
。朝山高的,穴宜高
,朝山低的穴宜低
,朝山近的恐凌云。穴必上聚
,朝山遠(yuǎn)的
,則氣易散,立穴宜在低處
。
以明堂看穴
,
由堂局去驗證穴的真假。從小明堂看起
,有了小明堂生氣才能融聚不散,堂內(nèi)也必有真結(jié)
。如無小明堂
,那么穴就會傾泄,氣就不停蓄而不成穴
。還要看從左右砂是否環(huán)抱有情去推斷穴的真假
,如左右砂向內(nèi)環(huán)抱,則穴因之而成
;相反
,如左右反背飛走,則無真結(jié)
,左右砂有情的
,穴多居于中;左右砂高,穴也高
;左右砂低
,穴也低;左單提
,則穴宜挨左
;右單提,則穴宜挨右
。真穴以得水為上
,如有眾水會聚,或環(huán)抱或逆流
,或忽寬或忽深等
,則可推知氣聚而有結(jié)穴。如水勢融注或水城彎抱在左的
,穴宜左
;在右的穴宜右,逆流遠(yuǎn)大
,穴宜高
;元辰長,局勢順則穴宜低
。還有一種唇褥穴
,是指穴下余氣發(fā)露,真龍結(jié)穴時必有余氣吐露出躺唇
,表示氣旺
,又不會讓水來割腳,故可從唇褥去證穴
。特別是模龍尤須要有躺唇
。唇褥以半圓形為佳,但也不可太長而盜氣
。如果在穴后見的山為樂山
,如模龍結(jié)穴應(yīng)枕“樂”,特別如凹腦沒骨
,側(cè)腦等類形的穴場
,無樂山則穴不真。樂山在左的
,穴要居左
,在右的穴要居右。樂山不可高聳
,如有欺凌之勢或嵯峨形狀都為不吉
。鬼星是指龍脈正身結(jié)穴后
,逆翻一山托在穴的后面。它與樂山的作用相近
,只是樂山為別的山特來應(yīng)穴的
,而鬼星則是本山翻展為托護。不但橫落
、偏斜之穴要有鬼星
,而且直龍大結(jié)也有鬼星。因為大龍多折轉(zhuǎn)
,折轉(zhuǎn)處少護則易招風(fēng)煞
,脈寒力弱難成大地,故大龍凡轉(zhuǎn)折處必逆拖出一山為托護
,便為鬼星
。鬼高,則穴高
;鬼低
,則穴低;鬼出于左
,穴居左
;鬼出于右,穴居右
。鬼星不可太長
,否則為奪本身的真氣。

1.纏護證穴
纏護如貴人的侍衛(wèi)
,后貴兩旁有護
。“開帳”是指山肩展開
,像鳥一樣張開翅膀護穴
,而從帳中心穿出的龍脈,由于護衛(wèi)重重
,故威風(fēng)八面
、高貴無比。護帳又以層多為貴
,且要不離、不背等
。
2.天心十道證穴
指穴的前
、后、左
、右有山相應(yīng)
。后有靠山
,前有照山,左右有夾護之山
,為四應(yīng)登對
,也為證穴的依據(j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笆弊忠藢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不要偏斜。
3.分合證穴
夕結(jié)穴形狀千變?nèi)f化
,但總不離上分下合
。故以上分下合的為真,否則為假等
。
現(xiàn)整理如下:
第一步:尋水口 。穴場以出水口為至關(guān)重要,先要尋水口及看其是否合格
,以判斷局內(nèi)有無真結(jié)
。如出水口緊固,那么局內(nèi)生氣就不易走泄
,從而形成一個藏風(fēng)聚氣的小環(huán)境
;反之,如出水口空闊虧散或有多處
,則生氣散失
,也就無從談風(fēng)水了。特別是出水口有如“日\月”
、“獅\象”
、“旗\鼓”、“龜\蛇”等形狀的星體鎮(zhèn)鎖
,那么可推知局內(nèi)必隱藏有真龍大地
。
第二步:看明堂。如出水口合格
,那么就可以逆水進(jìn)入去看何處有山水會聚的明堂
。經(jīng)書說:“要知來龍之所止,見大明堂而知其所止
;要知龍脈之所止
,見中明堂而可知其所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驗橛辛嗣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則說明砂、水有情會聚
,故也可推知龍脈的止處
。
第三步:定穴星
。堂局定后,接著要仔細(xì)尋找穴星。這與“登穴看明堂”恰好相反
,而是“看明堂知登穴”。觀察兩邊的山勢
。誰為主
,誰為賓,為主的有無“開面”
?左右砂是否環(huán)顧有情
?等以定穴星。也可從局內(nèi)形狀特別的山體去認(rèn)星穴:如四周山為大
,就要注意小巧的
;四周山屬小,則要注意高大的
;四周山為圓
,則要注意方的或扁的;如四山圍繞
,則要注意中央位置的等
。總之
,要留意形狀特別的
,特別的山形多為穴星結(jié)處。
第四步:尋龍脈 。定穴星后
,還要注意后面的來脈。來龍是穴的根蒂
,龍脈宜曲折活動
,如草跎灰線、蛛絲馬跡等的更佳
;又不要被開路
、開渠等所挖斷。如見有一線真脈
,便知是真龍
。如果只是護砂,則不會有真脈出現(xiàn)
。
第五步:識帳朝
。由尋水口到看明堂、定穴星、察來脈之后
,最后還要觀察后面的護帳及向方的朝案。后貴兩肩有護
,要拱穴有情
,護衛(wèi)龍脈,緊守生氣
。前貴朝案有情:案山有情
,藏風(fēng)聚氣;案后又以有朝山相應(yīng)的為佳
;明堂宜有來水止聚或環(huán)抱
;立穴處也要注意有無小明堂或蟬翼砂、牛角砂等
。
明朝廣東中山小欖地理名師李秩
,在用心地理數(shù)十年后著《千金四字訣》(即“縮、動
、平
、攔”四字),言簡意賅
,也很珍貴
,現(xiàn)整理如下:
1. 縮
李先師初年選地,認(rèn)為要在龍脈的盡處尋覓
,才是龍真穴的
,故只注重龍脈的盡處,但多因太出太露
,山岡不圍繞
,四無遮蔽,而茫然無所得
。他用心地理十五年后
,突然領(lǐng)悟:如在山脈盡處后退三、五節(jié)去推求
,則常常迎刃而解
,并所獲甚多。因為縮后求穴
,龍虎砂常纏護齊全
,納氣也深;而太出太露
,則山岡不繞
,四無遮護,納氣必淺
。所謂“真穴藏
、假穴見”
、“天子之堂深九重”等。因此
,每見峰巒稠密
、砂水叢亂,如縮后三
、五節(jié)去尋穴
,不愧為一種捷徑!當(dāng)然
,筆者還認(rèn)為不是所有的龍穴都要縮后三
、五節(jié)去尋求的,要注意具體形勢具體分析
。
2.動
山本來是靜止的
,怎么會“動”呢?這里的“動”是指:山體有曲折
、起伏
、脫卸等生動活潑的變化,又有陰
、陽變化的動態(tài)轉(zhuǎn)換
。陰、陽轉(zhuǎn)換是指:如來脈陡急變成緩坦
;或開面分成“八字”
;或窩中生乳;或乳內(nèi)開窩等
。進(jìn)一步還要分辨少陰
、少陽的變化:少陰是指窩中微微作動,略有些隆起處
;少陽是指硬突處
,微微作動,略有些平坦處
。
古人說:“寂然不動君休問
。”“先看金龍動不動
?”“山體靜
,妙在動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榷颊f明“動”的重要性
,故尋地要觀察來龍的動態(tài):如平坦來脈的隆起處、直急來脈的柔軟平坦處、開口處
、吐唇處
、方中轉(zhuǎn)圓處、圓中轉(zhuǎn)直處
、水道轉(zhuǎn)彎環(huán)抱處等
,及觀察略動處是否有精光融聚、秀嫩滋潤之色
。總之
,點穴離不開“陽來陰受
,陰來陽受”。如果形勢是粗頑
、硬直的
,則無動態(tài),屬于陰陽不化的純陰或純陽之地
,而未經(jīng)變化之地
,則氣不中和,不宜取用
。
3.平
山地結(jié)穴
,如窩鉗或乳塊,定穴要于平處尋求
。動而平的
,穴乃天成;動而不平者
,則終難取穴
。
凡是山勢硬而直的,為陰
;有寬緩平坦處
,則為陽。而山地形勢多是陰常有余
,陽常不足
。如龍砂水都好,但山脈直來
,可取倚左
、倚右穴或粘穴、拋穴
、離穴等
,宜傾中取平、硬中取偏,不要頂對直脈而“斗煞”
。古人說:“來不來
,坦中裁;住不住
,平中取
。”“人眠山上龍方佳
,水聚天心穴始安
。”“作穴處
,端正可坐
,展席可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倍际侵干降厝⊙ㄒ云綖橘F
。
但又要注意:并不是指所有平地都可作穴的,如純陽之地的平洋或無生氣的草坪
、山坡等也不能作穴
。古人又說:“斗脈者死,離脈者絕
;不斗不離
,才為真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凹冴栐崃思冴柦^
,純陰葬了純陰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倍际侵竷烧卟豢善珡U
。
4.?dāng)r
如果明堂有水直瀉而去,風(fēng)吹氣散
,則主敗絕
。而要使明堂藏風(fēng)聚氣,就要有砂在前后左右關(guān)攔
,故“攔”的意思是指關(guān)水擋風(fēng)以固守生氣
。古人論明堂、近案
、下砂的作用也都集中反映在一個“攔”字上
。如無砂攔阻,則明堂蕩然傾泄
,真氣盡從流水散
,必主敗亡
。李先生在用心地理30多年后,才悟出點穴惟重下手砂及近案之有無的要點
,這說明“攔”字在風(fēng)水中是多么的重要
!他點穴有近案山的占九成以上,且多為大發(fā)之地
。

立穴須要避免的不良形勢:
1.如風(fēng)勢過大而風(fēng)吹氣散之地
,即使環(huán)境美,也不可用
;
2.如孤峰獨龍
,左右空缺,無砂遮護的則寒
,不可用
;
3.如山脈下降硬直或雄粗逼壓,沒有寬緩平坦之處
,不可用;
4.如來脈不明或脈臃腫直硬
,無逶迤曲折的
,不可用;
5.如來脈尖露似牛角
,多是曜星不結(jié)穴
,不可用;
6.如來脈似蛇頭不開窩鉗的
,氣暴殺重
,不可用;
7.如來脈似蛇尾尖利小長
,為脈盡氣絕之處
,不可用;
8.如在水源盡頭
,則為大山發(fā)足處
,龍脈未住,不可用
;
9.如在羅星上作穴
,或作別人的關(guān)鎖,外從不回頭
,不可用
;
10.如身腳還隨水去,龍虎砂似推車直去的
,不可用
;
11.如穴后坐坑槽、深陷的,不可用
;
12.如穴上有淋頭水的
,不可用;
13.如穴前有近水割腳的
,不可用
;
14.如穴前水落槽或水斜落的,不可用
;
15.如明堂前傾
,水流直出或斜撇而去不停留的,不可用
;
16.如本山低小
,而朝山高大近逼的,不可用
;
17.如本山低小
,而四周山勢高壓的,不可用
;
18.如本山低小
,而明堂闊大的,不可用
;
19.如向?qū)砻}或左右有砂角對射的
,不可用:
20.如朝方形勢被破壞或崩塌而破面的,不可用
;
21.如朝山斜側(cè)的
,不可用;
22.如崩陷之地
,不要認(rèn)為是窩穴
,不可用;
23.如平地?zé)o聚
,又無證佐
,不可用;
24.如長林古木
、茂林遮日
、垂蘿蔓藤、陰森深沉之地
,不可用
;
25.開穴如見枯索焦燥之土,為燥火
,萬物入火無不灰滅
,不可用等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yinyangfs/478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